问道仙人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 山雨欲来

    山江县县衙位于县之东北正南大街之上。

    大门前建有一座宣化坊,其后便是敞开大门的县衙正门,与两侧围墙相连。

    正大门左右分别写有‘公正’‘严明’四个大字,一口鸣冤鼓立在一边。

    先王勤政,为杜绝民间迷信,严禁在宅院门前修建照壁,因此寻常百姓相隔老远便能透过县衙大门看清衙门里的事物。

    大雪飘飞,寒风凛冽,县衙门前屋瓦之上,白雪皑皑。

    与屋檐相连的两根檐柱旁,两位身着厚衣的门丁一左一右手持长棍正闭目假寐。

    大门之后有一扇仪门,仪门左侧为‘鬼门’通往牢狱,与仪门相连的则是大堂,也称为公堂,一般县内官司便在公堂之上开堂审理。

    在公堂背后,过宅门则有一间内堂,是县官平时办公之处,再往后便是内宅住所。

    此刻,山江县县令葛滔正坐在内堂的一张太师椅上,手里端着热茶好整以暇。

    他就任山江县县令已有十二年之久,因此地颇为特殊,又因他不爱招惹事端的性格,所以多年来没有职务上的变动。

    山江县名义上属于西山长州管辖,但又是西山与南江交汇之处,地理特殊,南江一众官员在此经营多年,所以名义上是归西山管,实际上大小事务都是南江委派安插的人员在打理。

    葛滔出生寒门,也是进士出生,在官场上没有来路,身世清白,就任山江县县令,一不敢得罪南江一系的人,二也要看长州一系人的脸色,三还要保住自己的官位。

    被两者搁在中间,左右斡旋,多年相处以来葛滔也寻得了一种为官之道。

    对他而言,只要护住县内百姓民生,便能保住官位,左有主簿操持政务,右有典史缉拿抓捕,大小事务只要他不过分表达意见,剩余两方多数都能私下协商解决。

    所以大部分时间,他都是无所事事的状态,主簿和典史卖他面子,一众事项告知于他,不给他面子县里发生了什么他大抵是不知情的。

    好在他与县内百姓关系不错,时常县内走动,也算不上一个瞎子,在加上他在县内较得民心,因此有些事情,主簿和典史还会与他商议。

    多年来,三方相安无事,关系算是异常的平衡。

    “大人,贾主簿去了县南,他说让您稍微等一会,他去去便回。”一位衙役进内堂,在葛滔耳边小声说道。

    “知道了。”

    葛滔点了点头,喝上一口热茶,语气不温不淡。

    过了一会儿,那衙役又来了内堂,凑到葛滔耳边说道:“葛大人,衙门外有个青年人自称是长州炉同县的秀才,名叫陈道宁说要面见大人,有要事告知。”

    “哦?”葛滔睁开双眼,放下茶盏拍了拍衣服,心中却有了些疑虑。

    ‘长州怎么会有秀才跑到这里来,他来见我做什么?难道是那长州的周大人指示的?让我给他安排个差事?但这种事情之前也没人告知我……’

    葛滔不愿多想,挥了挥手:“带他过来。”

    不一会,陈道宁便随着衙役到了内堂,只见内堂上那太师椅上坐着的老汉,正是先前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位,也正是山江县的县令葛滔葛大人。

    要不是知晓身份,此人在外面也就和一乡下老农没什么两样了。

    陈道宁当即拱手说道:“小人陈道宁,见过县令大人。”

    因为陈道宁有秀才功名在身,见到县官可以不跪。

    “哦?不知陈小兄弟来见我有什么事情?”葛滔挥了挥手让衙役出去,内堂只剩下陈道宁和葛县令两人。

    “大人,昨日小人在县内发现一桩怪事,有些不知何处的商贩正在往县外运粮,私下听这些人说好像有人指示,不知道大人可有注意。”

    陈道宁开门见山,直接表达来意,要是这县衙里的人知情,就当他没说,要是不知情也全当提醒了,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祸事,县衙毫无应对办法,最终牵连自己还有那些无辜百姓。

    葛滔闻言此事,一张老年扯了下来,他确实对此事一概不知,也未曾听闻,不过县里大小事物都是主簿在打理,他也不敢妄自猜测,料想如果只是少量的往外运粮也犯不着来衙门报信。

    “进来!去看看贾主簿到哪了,就说内堂有些事情要寻他商议。”

    葛大人连忙唤来衙役让其出去寻人,陈道宁见状当即挑眉,这等事情不知道叫主簿来干什么,难道那主簿是此人的心腹?

    碰巧这时内堂外有一中年人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山江县主簿贾史,那衙役见到此人连忙喊了一声:“贾大人。”

    贾史走入内堂,向葛县令问道:“不知县令找我有何事商议。”

    县令看向陈道宁,陈道宁当即会意,又将之前一番话再度说了一遍,并告知了贾史他自己的来历。

    贾主簿听完陈道宁的说辞,倒是没先问细节,反而问了一句:“你便是长州炉同县的陈道宁?”

    ‘难道这人认识我?’陈道宁有些愕然,但还是点头。

    贾主簿上下打量了陈道宁两眼,才开口问道:“其中可有些细节,那些人你可知晓他们要去哪个方向?”

    陈道宁稍微回想了一下“只知晓那些人昨日申时在城外清点,去了哪个方向便不知道了。”

    “看来是去徽县方向了。”贾主簿面露惊疑,抬手摸了摸下巴。

    “来人。”贾主簿唤来一衙役说道:“你去县里各大米铺问问近日可有大单,都是什么人买的。”

    “小的知道。”那衙役转身边走,刚抬脚又被贾主簿唤了回来:“换身衣服去,别说是衙门问话,就当闲聊。”

    “贾主簿,这事……”葛滔不是傻人,稍微一想便能想到一些猜测。

    马上寒冬来临,县内粮食吃紧,如今大雪不断,在过些时日说不定气候更加恶劣,虽然今年产量丰收,加上一些陈米,用不着担心,但有人瞒着偷偷往外面运粮,必然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陈小兄弟,那便感谢你来告知。”贾主簿微笑着朝陈道宁拱了拱手,走到他耳边悄悄说了句:“老夫人托我照料你,余大人要是没有安排的话,这段时间待在县里,有我照料尽管安心。”

    陈道宁恍然大悟,当即点头,拱手道:“那两位大人,我便先走了。”

    陈道宁离开县衙,内堂里,葛滔坐不住了,岣嵝着身子赶忙朝贾史问道:“贾主簿,南江那边现在可能借调粮食过来?”

    贾史摇了摇头:“南江诸县如今刚交割了军粮,地方事物吃紧,恐怕一时半会难以借调。”

    “那万一县里粮食不足,该如何?”

    “葛大人勿急,事情先了解清楚了在做决断。”

    贾史理了理思绪,县内如果真出现大规模向外运粮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是正常的商贩行为,而且在齐,凡是经商都必须有官员在户部申领商引,每个商业身后必然有一系官员担保,商贩除去正常经商以外更多还是听命行事。

    “葛大人,倘若事发从急你应当知晓后果,我这便派人向南江诸县筹粮,若是可以大人你可向长州周大人书信一封,交由经历,由头便以县内如今大雪异常,希望长州委派商人运粮来此,这样一来就算日后出了事,也好有人分担。”

    要知道,虽说各地县内粮食充足,可就算是发生天灾,当地县官也是不能私自放粮的,当然现在还只是猜测,说不定这大雪过几日便会停了。

    先齐南迁以来,两百余年励精图治积攒下来的各地县官均不是无能之辈,事关民生的事,一点风吹草动都各个明白的很。

    ……

    县衙外,陈道宁正往回走,大雪下了好几天,县城里却没什么慌乱,大街上还是摩肩接踵,一片热闹景象。

    “我劝你还是多买些粮食,刚才看那县官和那主簿的模样,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

    老鬼突然出言提醒。

    陈道宁微微点头,但还是有些疑惑:“难道今年会发生雪灾?”

    “如果老子推断没错的话,八九不离十。”

    “要不我现在便离开山江县直接去往南江?”

    “走?你往哪里走,就这种天气,我看你走不出舟山半道上就得冻死。”

    “那你看今年究竟会不会发生雪灾。”

    “老子又不是神仙,这气候变幻怎么看,除非这地界人人信奉鬼神,人道气运消散,否则就算现在放老子出来,也就是个普通人。”

    “那你在那十林村为什么不受影响。”

    “没有可比性,十林村本就偏远,村民愚昧,人道气运稀薄,在加上老子藏身在阴地,多年来消磨布置,算得上一处法场,才能运使一些神通,还不能全然发力,不然老子全盛时期那老杂毛一只手便可捏死。”

    “是,做了这么多事,杀了这么多人,最后就剩下一张嘴上功夫。”陈道宁对十林村之事终究是耿耿于怀,每每想到便想将这老鬼抽筋拔骨,要不是如今还留有所用,从内心底他是一句话也不愿和这老鬼多说。

    老鬼被他言语讥讽,难得没有吭声,只是身上一股怨气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