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仙人
繁体版

第十二章 事启

    夏朝,南域荒山。

    深夜,一处山洞里燃着火光。

    火堆旁,有两个道士正盘膝而坐,闭目修行。

    这两个道士其中一人正值中年,另一人则看上去莫约二十来岁,年纪轻微长相俊朗。

    两人身穿道袍在这荒野之中却有一丝出尘之色。

    山洞一边的石壁旁,放着四把法剑,最长的两把足有六尺,剩下两把一把长三尺六寸,另一把长二尺八寸。

    四把法剑上均刻有古篆,颜色暗沉看上去传承岁月已久。

    其中长二尺八寸的那把法剑在剑格处则挂有六枚暗黄铜钱,铜钱上分别用古篆写着乾、元、贞、周、夏、齐,这柄法剑虽然最短,但也最为奇异,法剑靠放在山洞石壁旁,四下无风,挂着的铜钱却不停的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在中年道士身旁,还有一六角漆盒,虽看上去不如法剑奇妙,可这中年道士却时刻将其随身携带。

    此时中年道士吐出一口浊气,和那年轻道士同时睁开双眼。

    “童阳,你可已知晓师公安排?”中年道士说道。

    那年轻道士连忙点头:“师伯,弟子知晓。”

    “今日能在灵神界见得你师公,说明这一地界道争已有了变化,人道气机动荡,我们也当趁早找到宗门道子,以免道子被卷入道争之中,徒增不必要的劫难。”

    年轻道士却还是有些疑惑:“师伯,这一地界尚未化作道场,我等师门为什么不入局争夺一番?”

    中年道人摇了摇头:“童阳,你乃出生于这一地界,尚未入道不知上界浩瀚,你之所见这一地界,仅是无数人间界中的沧海一粟,待它日你回了师门,自有师门道场供你修行,如今我们一是在此寻找宗门道子,二是带你坐看一界之道争,对你日后修行大有益处。”

    “这一地界如今人道气机还处于旺盛期间,法不显世,还不知道都是哪些道统深藏其中,人道气机之下,你我能独善其身已经是万幸,万一被卷入道争中,你师伯我虽有脱身之法,但你灵神未成,要是身死可就真死了,所以万万不能认为自身势大便随意入局。”

    年轻道人心神一凛,连忙点头:“师伯教训的是,是童阳考虑不周。”

    两人来历有极大的跟脚,却只是隐藏于世间,如同看客。

    正当中年道士向年轻道士指点法门之时,那中年道士身边的六角漆盒突然传来震动。

    两人顿时心惊,中年道士只觉得一口郁气逆反,口中“噗”的一声竟然吐出了一口鲜血,随后龇目,好似看到令其震怒之景象。

    随之,那漆盒中传来轻微的碎裂声。

    中年道士一把抓起漆盒顾不上嘴边鲜血,将漆盒打开,漆盒中原本安安静静躺着的三颗绿色琉璃珠子其中一颗已然碎裂,碎了的这颗琉璃珠子化为两半,一半如同齑粉,另一半也带上了裂纹,紧接着绿色消退,渗出了暗红色的光泽。

    中年道人不敢置信,连声音也有了些许颤抖:“道子竟然出事了。”

    此时此刻,正好是先齐炉同县张星身陨之时。

    那年轻道人同样心惊,自从他拜师以来,所见所闻,早已知晓自己宗门的跟脚,那是超越凡俗在地仙界也有一席之地的仙宗传承。

    而这道子更是来历莫测,如今乃是转世之身,就是为了去渡那修行大劫,据师伯而言,这一世已经是道子第三世转世了。

    如今道子出事,岂不是说道子在这一世遭了劫?

    中年道人面色阴沉周身散发出了寒气:“想不到这一地界竟然还有如此大因果之人,幸好道子只是身陨,灵神尚且无碍,否则滔天的祸端就要来了。”

    随即中年道人合上漆盒,一把抓住山洞边靠放的四把法剑,站起身来:“童阳,你我二人现在立刻动身离开大夏境内,到了境外你马上入灵神界找寻师公,道子遇劫,师门必有震动,你乃大乾生人,尚有人道气机遮掩,向师门了解详情,师公自会在灵神界接引道子灵神,只要找到道子灵神,事情还有转机。”

    说罢中年道人从怀中取出一件罗盘,一口鲜血喷在罗盘上,盘中指针旋转,很快便指向了一个方向,那正是齐国所在之地,随后罗盘开裂落在了地上。

    “走!”

    中年道人率先跨步,这一步竟然足足有数十米远,年轻道士见状赶忙喊道:“师伯……”

    “跟上,道子出事,我们不能在此耽搁,迟则生变。”

    年轻道士一听,只能作罢听从安排,体内法力运转,同样一个跨步跟上了中年道士的步伐,只是他刚走两步,浑身上下传来的灼烧之感便让他感到刺痛万分,心中明了,这便是人道气机的排斥,如火焚身。

    齐国,炉同县外驿道上,一辆马车缓缓向前行驶。

    辰时,天尚未亮,四周暗沉,驿道上难见人迹踪影。

    大约过了半刻钟时间,驿道前方突然看见一抹橘黄色火光。

    马车赶至,原来是县道交界关卡处值守的官兵。

    “停下!”一位官兵用火把拦在马车前将车逼停面向车夫言辞不善:“干什么的,从哪里来要去哪。”

    那车夫常年在外知晓规矩,赶忙下车一脸赔笑:“官爷,我等是炉同县人,这会正要去柏县省亲。”说着从怀里掏出户碟,顺道又取了些碎银钱偷偷塞给官兵。

    官兵接过银钱,面色缓和随意瞟了眼户碟便一把将马车幕帘拉开。

    马车里此刻正坐着一位年轻书生,车厢里燃着烛灯,那书生穿着长袍右手持书见官兵掀帘,于是抬头看了一眼,面带笑意向官兵点头示意。

    官兵一看是位书生,气度不凡,在加上收了银钱自然不会在做刁难于是又回到岗哨上挥手道:“过去吧,记得最近不要到处跑,要是遇到来历不明的和尚及时告知官府,切不可掉以轻心。”

    车夫连忙点头:“我等知晓,要是遇到和尚一定立刻告知官府。”

    马车驶过关卡,再往前也就到了柏县境内。

    马车里,陈道宁挑了挑眉心中暗道:“这和尚是什么意思,大齐如今又开始缉拿和尚了?”

    齐国在两百年前还未败于夏国时,曾尊以大承寺为国教,只是后来齐国败退,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朝廷废黜了大承寺国教的地位,此后一直在抓捕大承寺的和尚,至今有两百多年,按理说早就将大承寺余孽清缴干净了,至少陈道宁活了这么些年还从未见过和尚,但不知为何现在连一县之地的官兵都开始设卡堵截,难道又有和尚出来作乱?

    就是不知道这和尚犯了什么事,连朝廷都容不下。

    陈道宁碍于身份地位,对所在的世界从来都只是一知半解,不甚明了,这也是他之前迫切改变地位的一大重要原因,不过现在出了这等事,当真前途未卜。

    时间到了巳时,天色大亮,一大早炉同县外便有一骑驴的道人到了炉同县县衙。

    县衙里张大人得知十分隆重在衙门外接待了这位道人。

    此时道人正和张大人在衙门内议事。

    “张大人,想必贫道前来所为何事你已知晓,届时还望张大人多多帮衬。”

    “上师客气,此事周大人已给下官打好招呼,建庙一事到时候下官自当竭力相助。”

    两人所谈正是如今首辅在全国推行修建巫庙的事项。

    这道人见张大人言辞之间很是配合不禁暗自点头,突然心血来潮道:“既然如此,那贫道今日便给张大人卜上一卦,算是投桃报李。”说着便伸手掐算。

    张大人有心看看这道人本事,想着要是算的准不妨结交一番,要是算不准,那也只当是应付差事了,毕竟天底下沽名钓誉之辈比比皆是,不可能随便来个道士就有真本事。

    道人一边掐算一边向张大人讨来随身物件,算着算着道人脸上神情逐渐凝重,望向张大人时已经有些惊疑。

    “张大人,令郎今日可回了家?”

    张大人点头:“犬子最近确实在家中,不过这两日不知去哪儿玩耍了,不知道长可有何指示?”

    张大人想着,这道士好像也不怎么有本事,毕竟张星回县里又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很容易就能查到,不料这道人下一句话就让他汗毛竖立。

    “张大人,如贫道推算无误,令郎此刻恐怕已经遭了血光之灾,丢了性命。”

    “什么?”张大人闻言猛然拍桌站起,大声喝到:“一派胡言,这位道长,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言辞之间眼中已然露出寒光死死盯着眼前道人。

    “大人,有时间在这里质疑贫道,不如趁早出去核实一番,如果贫道推算无误,大人可以带人出县衙往西北方向找寻一番,说不定会有所收获。”

    张大人惊疑不定,可事关自己的儿子,由不得他迟疑,当即下令召集衙门衙役按照道人所指方向搜寻,同时召来衙门里和张星走的近的好友询问,却得知这几日都没人看见张星张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