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王朝
繁体版

第十五章 难兵

    南方难,连年旱灾,生产出的粮食比不上前些年的十分之一。人民饿急了什么都吃,野草野花,树叶树皮。吃下去口吐腹泻,胃寒肠僵都算小事,一旦吃到不该吃的就一命呜呼了。

    为了生存而挑战生存的极限,百姓都到了易子而食,人吃人的场景,官府还视若无睹,朝廷还无动于衷。人民怒了,陈广揭竿而起,一呼百应,饥民们拿着铁锹镰刀攻下了浮现省省府。从此起义军以浮现省为基点,打着“苍天已死,朝廷无能”的口号,开始一步步吞噬羽化国版图。

    求同省和知命省位于浮现省两侧,也受到了灾情影响,饥民人数远大于当兵的,很快就从内部自我沦陷了。饥民们响应陈广的号召,汇聚起来,挥师北进。

    南方各省的告急文书如同漫天飞雪飘进京都,经过六部九卿的商议后,颁发出朝廷最高指示,区区流民闹事,各省自己组织兵力围剿便是。

    起义军以陈广为首领,每攻下一个省城,就能掠夺得朝廷的军备和粮草。因为穿戴着一样的装备,为了能够辨别敌我双方,起义军头戴红巾,因羽化国羽白为金,五行之中火克金,火为红色,起义军又称为红巾军。

    陈广任命能征善战的勇士为将军,采纳何计等谋士的计策,先控制沿海城市,再顺江而上讨伐内地,控制好基本盘后,接着挥师北上,剑指京都。而徐华就在渝河一带,渝河乃大江的源流之一,大江名为长天。

    眼看一座省城一座省城地被攻陷,红巾军从几万滚雪球滚到十几万人马,朝廷又置之不理。一省的高官们终于感受到饥民们曾经面临的存亡问题,联手形成一条封锁线,一省被攻打,其他几个省就出兵从侧面破围。

    红巾军一开始吃了几个暗亏,何计敏锐地发现了里面的空隙,让陈广手下的三大将,铁锤将军王大开率军围城,营造出人多势众,城里的总督怕支援不及时,未战探出虚实,便引燃烽火。飞天神将罗刚和东正将军张克安领兵全力扑杀一支援兵,然后穿上援军的衣服,举起援军的旗帜,突破了红巾军的包围,请求入城,最后朝廷的省城引狼入室。

    合围的网就这样被撕裂开来,红巾军吞噬掉碎余残渣,便虎视眈眈起徐华省。

    红巾军的首领陈广,以天道不仁便要做天的老子,老子要教训儿子为口号,自称为“天父”。

    此时陈广前去迎接为了部署以后的战局而消失几个月有余的军师何计,乐呵呵地道:“何计啊,这一战我们打得漂亮,你的盛名都传开了,还成了一句谚语。任凭你有千军万马,比不上奈何计谋多”

    “哈哈,民间谬赞而已,都是天父指挥有方和各位将军的勇猛才能赢得如此顺利。”何计笑着反捧回去。

    陈广哈哈大笑,不可置否,挽着何计的手臂进入内楼后,才说出他的忧愁。原来当日浮现省的城门以后,陈广第一时间去开那存储粮食的皇仓,发现一半以上的粮食都是稻草。怪不得这群官吏不将灾情上报朝廷,怕的是到时开仓放粮就会东窗事发。

    随着投靠陈广的人越来越多,仓里的余粮根本撑不了几天,虽然杀了那群贪官,也在他们家中搜出不少金银珠宝,可在灾荒的时代,金子也变不出粮食。陈广只能同意手底下的人去抢那地主家的粮食,饥民中有不少受过地主阶级的压榨,现在形势逆转,看到平日趾高气扬的地主们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吃饱喝足再拿地主的家眷发泄一通,乱世之下并无仁义道德。

    红巾军要杀光所有的有钱人,要烧得每一处地方寸草不生的说法不胫而飞。现在陈广觉得每下一城受到的阻力都越来越大,各个省城的粮仓多多少少都有被贪污亏空了一部分,有的省城还干脆一把火烧了粮仓,让起义军白忙活一趟。有钱的人听到红巾军攻打了过来,都携款北逃,留下的城市百废待兴。红巾军现在就像一头饿虎,每吞下一个城市都只会让它越来越饿。

    何计耐心听完何计的担忧,不慌不忙地说:“徐华省有号称鱼米之乡,天下粮仓之美称,只要我们拿下它,再善用其耕地,三五年内,我们的粮草无忧矣”

    “太好了,我终于知道军师为何如此重视攻下徐华省了,如果这事顺利,我要代表起义军十几万弟兄们感谢军师。”陈广拍手叫好。

    “我不过是略施小计罢了,终将要靠士兵们冲锋陷阵攻下徐华,而且我亦是十几万起义军的一员,何需自己酬谢自己?”何计幽默的回答道。

    徐华省,巡抚府。

    明面上,一省之最高官位是总督,可在徐华省,巡抚严复光早已将总督架空了,所以明里暗里他才是徐华省最高决定人。

    严复光唤来他的学生,亦是他的得力干将李奂林,递给李奂林一份官文快报。

    上面写着反军已然攻下十个省,势众有十几万人之余,现聚兵集结于徐华省十里地外。

    李奂林吐槽道:“十几万之余,到底是具体多少万,朝廷的情报人员都是吃干饭的吗。”

    严复光此时皱着眉头问:“我方兵力有多少?”

    李奂林答道:“陆兵五万,水兵两万,骑兵五千。”

    严复光惊道:“那贼军岂不是比我们两倍有余?”

    李奂林不以为然说道:“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也就是说还没开战便可依据致胜的条件来判断输赢,我方兵强马壮,装备完善,士兵受过训练,可以听从指令来摆阵迎敌。而敌方饥民体瘦柴脸,披甲者十不存一,敌将只懂得以蛮力制胜,不懂兵法出奇。敌方只有人数之优而已,我方优于敌方的条件更多,纵然是十倍人数于我方亦是何妨。”

    李奂林的能力严复光是知道的,得出这样的结论必是李奂林胸有成竹。

    “好,全省的军马粮草皆由你调度,我动用朝中人脉,想办法让朝廷多一点支援。”严复光心中有了比较,就让学生李奂林放开手脚去与红巾军对抗。

    此时户部仓场衙门计史刘彦已经抵达京都,向上司仓场侍郎述职。

    仓场侍郎杨三开看着官报,除了南方被红巾军占领的十省以外,其余各省的粮仓收纳正常,淡淡看了一眼刘彦提交的述职报告,点了他两句:“一切正常是吧,你这次怎么这么慢,总账都结出来了,你的审查报告还没到,要是都像你这种工作态度,我们户部成什么样了。”

    刘彦为人颇有原则,与周围工作气氛格格不入,这次下地方审查的苦差便安排到了这个不懂变通的愣头青身上。如果不是京城刘家颇有名望,刘彦早就被人弄下去了。难得工作出现纰漏,上司还不得给他上上眼色,敲打敲打一下这根竹杠。

    刘彦有苦难言,只能默默挨完这顿批评。

    杨三开训完看到刘彦还没自觉离开,没好气地问道:“咋了,还有事?”

    刘彦递交出抄录的沧州账本复件,与杨三开说明了他的猜测。

    杨三开眉头一扬:“这只是你的猜测,有证据吗,没有证据的猜测就是无端指控,你想下大牢吗?”

    刘彦说道:“目前没有证据,但只要让我去审查一次徐华省全县的账本,特别是跟沧州有丝绢交易的县城,就可验明真相了。”

    见刘彦还不知难而退,杨三开随后说道:“这需要我请示上面,一省全县的案牍库那可都是机密要地,我需要上头同意才能授权,你回自己工作岗位上,等通知下来之前该干嘛干嘛去。”

    官大一级压死人,刘彦无奈,只能退下。

    杨三开拿着沧州账本复件看了看,为何徐华省这么大,抽查的县偏偏是沧州,而不是可能与沧州有输送利益关系的其余县,这一切都是官场上看得见的巧合而已,可不能让刘彦这个孙猴子捅破了天,随后将手中的复件扔到一旁的垃圾堆里。

    散值后,等众人都离开仓场衙门,刘彦又偷摸着回到无人的衙门,在衙门垃圾堆里翻找出那本账本,摇着头叹息一声收入了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