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秦时,唯一传人
繁体版

第17章 好说

    “先生是要我传播此事?”许理柔声问道。

    “一字不差的转述出去,包括近亲结亲。记住,宣扬我的名头。”谷翊满不在乎道:“这件事的名头太大,你扛不起,也奉陪不了。”

    “是。”许理点头苦笑,转身离去。

    朱家等许理出了大门,才小声说道:“朱某眼神不太好,小兄弟书写账册的物什,我怎么好像这些年没见过?”

    “纸。”谷翊惜字如金,递过去一张裁剪的比较小的竹纸,不提来源,不提用途,“日后天下会售卖的,现在数量太少,只够我一个人用的。”

    “好东西。”朱家笑着起身,一手接过竹纸,一手顺了本谷翊早晨才放在书桌上的纸质书籍,“小兄弟不介意送我一卷书卷吧?”

    “摸着良心说,我很介意。”谷翊挺直腰杆,右手放在胸口位置,一脸认真的说道。

    “哈哈哈……那就是不介意。”朱家像是捉到猎物的饿狼一样,翻书的时候,眼睛都冒绿光,“原来是《商君书》啊,小兄弟还读法家书籍?”

    “我卫国先贤的书,当然得读。再说了,强国的强,都是来源于法家,不读法家的书,才有问题。”谷翊摇了摇头,突然觉得这个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圆人,很有趣,“你要是帮我把《韩非子》弄来,我可以原谅你。”

    “《韩非子》?”朱家眼睛离开了书籍,颇为讶异,“韩国王孙,荀子高徒韩非的言论?”

    “然也。”谷翊微微颔首,这个世界的韩非,比正经史书上的韩非,还要厉害。

    一听其过往,“牛逼”俩字,已经不足以形容那番心境,得加格拉斯。

    十五岁熟读百家,名扬韩国,后又拜师荀子。

    陆陆续续,抒发撰写己之言论,即法家巨著,《韩非子》。

    要知道,距离韩非归国,还要三年多。

    同样是年轻人,大家都在求学。

    人家却作出了一部流传千古的巨著。

    深度俨然已经比肩创造大家师傅教授的学问的先贤。

    所以说啊,这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能大出银河系呢。

    完整的《韩非子》,是今年年中方才成书,目前只流传于小圣贤庄内。

    谷翊之所以知晓此事,还得感谢罗网杀手前仆后继的赶来给他送情报。

    否则,单凭他驭使百鸟的能耐,撑死了也就掌握卫国境内大大小小的事。

    再远一点,那是国外咯。

    “韩非啊。”朱家忽然觉得,自己遇见谷翊之后好像只会感慨。

    少年成名韩国的韩非,其他六国知晓的人不是特别多,但像他这种百家大门派的高层,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刻意关注过的他,更是了解颇深。

    单单是荀子的徒弟这一个名头,就值得他去关注。

    关注的结果,只有可惜。

    可惜韩非生在了王室,生在了七雄中最弱小的一国王室。

    倘若韩非只是普通贵族家的子嗣,其未来的成就,不可想象。

    鹦歌好不容易听见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名字,结果议论的两个人,悲春伤秋的,愣是不说句长一点的整话。

    弄的人,心里痒痒。

    就……痒……呐。

    “给我一旬,一定包小兄弟你满意。”朱家起身告辞,不忘把顺手抢的书揣怀里。

    “好说。”谷翊目光灼灼的盯着朱家的胸口,书拿不回来,把这家伙挂的这块能闪瞎人眼的金锁弄来,也不是不可以。

    朱家感觉对方的目光有点不对劲,麻溜闪人。

    谁让他理亏呢。

    ……

    送走了朱家,闲来无事的谷翊,跟个纨绔公子一样,带着自己的“侍女”,跑亭内各处视察。

    大体,一切正常。

    整个泮源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迹象。

    不断有小商队于泮源亭至濮阳城之间来往。

    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商队拿着小商品送给亭里的小孩子。

    从而逗留于里什之间,旁听泮源里什伍长教授数字和四则运算以及文字。

    而且,这群商人,在数字和四则运算上,表现出了极其恐怖的天赋。

    以至于数字与四则运算快速向濮阳城内外,即卫国境内普及。

    谷翊要求治下胥吏,精通数字和四则运算。

    满是强制性普及的意思。

    一对比各诸侯国与百家的教学中,术数同样是首要学习的学问。

    谷翊的行为,显得不那么过分。

    每上一级,认识的字,就要多一千。

    也就意味着,现如今泮源亭的胥吏,十之八九会被淘汰。

    精通数字及四则运算是硬性要求之一。

    不入胥吏行列的伍长,也被要求识字过千;胥吏最底界限的什长,识字过两千;里卒、里监门,过三千;里正、亭卒,过四千,亭候、亭掾,过五千;求盗、亭佐,过六千。

    连五家之长的伍长都有如此苛刻的要求,乍一听,一定会觉得亭内百姓,怨声四起。

    实际不然。

    学问被束之高阁的时代,平头百姓对于学识的渴望,无限高于温饱无忧。

    因此,谷翊“身为五家之长,岂能视字若盲?起码得识字过千”的要求一出。

    亭内民众顿时雀跃不已,哪怕是不能出任连胥吏都算不上的伍长,能白那啥点学识,它不香吗?

    说出去,他们也是学问人。

    识字哒。

    他们自身倒无所谓,关键是有人给自家孩子免费教学,他们的孩子日后指不定还能搏个官身,为什么要反对?为什么要抱怨?

    这时候。

    谷翊已有年月的布局开始发力。

    泮源里许河等什长、伍长,悉数够得着出任亭内胥吏的两项硬性要求。

    短短三天。

    许河等十个什长、二十个伍长,在亭内民众明明感觉不对劲,却说不上哪儿不对劲的情况中,出任了泮源亭十个里的里正或里卒或里监门。

    而空缺的十个什长与二十个伍长的位子,尽皆为泮源里内的青少接任。

    整个亭内,少有泮源里以外之人,出任谷翊治下的胥吏。

    所以,谷翊就开始一一面试这些以外的家伙,以防他们影响自己后续的计划。

    依旧是雷打不动的谷宅,正屋。

    “你说你俩叫荆轲、韩申?”谷翊战术性后仰,小小的脑袋上面,是大大的黑色问号,公孙羽居然让自己的徒弟来他手底下做事。

    “是。”荆轲、韩申对视一眼,齐声应道。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