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下的尘星
繁体版

第8章 星海漂洋

    杨鑫在031号避难所的主实验室度过了她大学的一半生涯,每当实验数据看腻时她就会拿起课本预习功课来应付期末考试,这一个学期同样在毫无波折的平淡中结束了。

    当她乘着飞梭从地表回到气泡城时,发现只有父亲一人在家。

    “你妈去珊瑚市那边工作了,不在正好,省的她唠叨你。”父亲说。

    “她还是不能理解我。”当杨鑫告诉父母她的特种橡胶项目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出成果时,母亲是强烈反对的,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杨鑫也据理力争,可母女两人谁都没能说服对方,杨鑫一气之下返回了实验室,本来说好的去太空城旅行的计划也因此搁置下来。

    这个假期杨鑫回家就是想继续旅行计划,她放下东西给父亲按摩,她已经知道从事打捞工作对腰椎和肩膀的损伤很大。

    “做你认为值得的事,不要被其他人的意志绑架,她的思想工作我来做。”父亲说。

    “我妈去哪儿工作了,还是我说吧。”杨鑫已经想好了理由。

    “最近几个月联合政府在所有海底城的轻工业区设置了好多新的岗位,说是文字筛选,只要筛除一定量的文本就给发工钱,你妈听说后就过去了,好像现在还在招人。”

    第二天一早杨鑫就赶到珊瑚岛的轻工业区,发现应聘的人已经在门口排起了长队,但只招收低学历的人,无奈她只好返回了。

    “你打个电话问问。”父亲说道。

    “已经打过了,不在服务区。”

    听到这句话,父亲顿时慌张起来。

    “爸,别担心,今天早上还有很多人应聘,而且有些人做完已经回去了,我问过他们,他们都说工作很正规,只是不让携带通讯设备。”

    “那就好。”

    正说话时,母亲已经回来了。

    “妈,那件事。”

    “你长大了,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做不好耽误的是你,到那时候我们可不养你。”母亲随口说道,在吵过架之后她也想了很多,孩子已经有独立判断的能力了,自己确实不应该再去干预孩子的生活。

    “她都是口是心非,火气一过就没了。”父亲悄悄安慰说。

    “我可以自力更生。”杨鑫悻悻道。

    “两位先别打岔,快给我笔和纸,我就快忘了。”母亲打断两人的谈话满屋子地找那两样东西。

    拿到手之后她飞快地写着什么:

    今天我们失去了与列克星敦号的联系,他们应该是去小行星群避难或者返航了,可就算返航也来不及了。在进入星际空间的两千四百八十二个地球日内我们陆续失去了与漂洋号,卓越号的联系,而我们的状况也不太乐观,船员们的狂躁症比舰长他们预计的要更可怕,冬眠仓里已经塞不下了,现在连仓库都是人,但症状还在持续蔓延,我不知道这鬼日子什么时候到头,或许我们也不该继续下去,也应该返航或者避难,我要向舰长反应此事,不,我应该直接向地球求援,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船员必须的责任。

    “他们不让拍照,我只能记住这些。”母亲把内容给两人看了看。

    “这应该是辰星号船员写的日志。”杨鑫说,“看描述飞船上应该发生了意外,可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会出现在一堆文本里。”

    “这我就不知道了,这篇小短文是那一堆文字中唯一通顺的部分,感觉像有什么秘密一样我就背了下来。”

    “妈,您一共看了多少字才找到这段话的。”

    “我工作了一周,大概看了五百万字,因为很多语言逻辑不通顺的部分我都直接略过了,所以看的很快,等提交这段文字后他们就不让我继续干了。”

    “干同样工作的人很多吗?”

    “哦,整整一栋楼都是办公场所,你问这些干嘛?”

    “嗯,只是好奇。”

    “能模糊猜出这段文字和远航舰队的失联有关,但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就距离太远了,毕竟新闻里都还没报道。”母亲说道。

    杨鑫从母亲的描述猜测类似的文本量至少达到了千亿级,智能只能过滤掉文字乱码和逻辑混乱的部分,大部分文字都还需要人工审阅,通讯部应该是人手不够所以才发动群众力量,最让她在意的是这个船员居然使用已经被淘汰的垃圾轰炸密钥来加密这则消息,而漂洋计划的飞船已经失联好些年了,这突然出现的消息说明飞船上一定发生了特别重大的事情。

    杨鑫并不认为这种关乎全人类的计划出现波动时不会影响到自己,于是她拨打电话询问了何北风,在她熟悉的人当中,也只有他可能知道事情的缘由,并且他也愿意相信自己,何北风在电话那头说:

    “实际上四艘飞船在越过海王星轨道的时候,他们就单方面中断了与地球的联系,对此联合政府曾怀疑过他们叛逃,但漂洋计划和乌云计划的每位负责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来的,在品格和才能上毋庸置疑,而且他们都明白这两个计划只为人类文明负责,并不需要对任何国家和地区负责,解除猜忌后,人们推测飞船上的人发现了后遗症的(长音)一些事情,想要解决它,并且最近十几天里各大通讯站陆续接收到了飞船发出消息,可是只有三艘,因为漂洋号在到达光耀事件的发生区域时在星图上莫名消失了,而另外三艘飞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说到这里,何北风停了下来,后面的内容是决不能在电话里说的。

    “飞船上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杨鑫问。

    “你来贝克勒尔图书馆。”

    自从黑块被证明无法生产时,旧上海和它的相关单位的级别就降低了很多,现在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开光耀事件的谜团。

    图书馆很少像现在这样不到晚上就闭馆,中央的图书大厅一片昏暗,杨鑫是从偏门进去的,她推开办公室虚掩着的门,看到馆长贝克勒尔在办公室一直尝试着联系漂洋号,何北风正在整理那些发来的信息。

    杨鑫对何北风说:

    “飞船上的船员为什么会用那种私密手段发送消息,上面应该有直接联系地球的公共频道。”

    “因为与深空症同样的原因,远航舰队拦截了所有的私人通讯,并且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那消息是怎么突破封锁发送到地球的?”

    “深空症在星际空间是致命的,除了已经失联的漂洋号外,另外三位舰长在飞船撞毁前将所有被拦截的信息重新传回了地球。”何北风严肃道。

    “难道没有人活下来吗?”

    “有,一部分人躲进了逃生舱,但深空症早晚会杀死他们,同样的原因,救援行动也无法进行。”

    “天哪!”杨鑫没想到事情会这么严重。

    “不要用这副表情,漂洋计划是成功的,他们在发现深空症时没有返航,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尊敬,而且传回的消息里有很多星际空间的相关实验数据,甚至他们就快要找到解决办法,可惜暴露在星际空间的时间太长了。”

    何北风把那两堆文件推开又对杨鑫说道:

    “这些都是,里面基本描述了飞船上发生的所有事情,全是音频转文字,大概有六万份。”

    “这么多?漂洋计划距今还不到四十年,就算每天都有重要信息也不可能这么多。”

    “这么说吧,有五万份是普通船员发送的,在飞船失控撞毁前每个人都被幽灵折磨地没有人样了。”

    闻言,杨鑫默默拿起一张看了起来:

    今天是辰星号跨过柯伊伯带的日子,我和工友们一起在餐厅观看了这个神圣的时刻,这是比阿波罗登月更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是比哈勃望远镜越过柯伊伯更辉煌的时刻,虽然远在我们前方的漂洋号抢夺了第一的称号,可对我们而言依然神圣。黑色的背景下是一个漫无边际的蓝色冰环,那是柯伊伯带的脸庞;辰星号逐渐靠近,冰环四周是洁白的冰雾,是那柯伊伯带的面纱;不一会儿,飞船的头部终于进入了冰环边缘,漫天的冰雹雨点般砸来,远远看起来是像冰雾,实际每颗雾粒都不小于足球大小。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密集的冰雹,像是撞到了冰山,飞船摇晃的幅度变得夸张起来,剧烈的颠簸晃得人心烦,所幸我们都被固定在靠椅上,其实我更担心飞船的挡风玻璃会不会在某一瞬间碎掉,晃动最剧烈的时候,我几乎敢肯定飞船上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恐怕连心跳都要停止了。说不上多长时间,飞船终于破开了冰环,无边的黑幕夹杂着点点星光映入眼帘,宇宙的神秘面纱又覆盖了整个屏幕。可惜我无法让住在太空城的孩子们看到这一幕,但我可以把这一奇景写下来发给他们。

    杨鑫又拿起了几页:

    这里是辰星号,我是舰长阿尔坎弥斯,现在进行日常录音,经过七个地球日的航行我们有惊无险地穿过了柯伊伯带,开始正式向光耀事件的发生区域行进。

    几个月前我们在航行中发现了一种诡异的病症,察觉到后遗症的说法似乎是场骗局,但我理解联合政府的做法,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科学,尤其是在经历过一场大灾难后。为了避免此消息泄漏到地球和太空城引发恐慌,我们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这可能会引起地球方面的误解,但随行的脑科学专家说明了这个病症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甚至与我们要寻找的暗能量存在很大关联,只有进入星际空间才有可能找到答案。对于后遗症的真相,我必须隐瞒大部分船员,这很自私,但漂洋计划的使命是为全人类寻求延续下去的机会,任何船员在登上辰星号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有了觉悟。

    在航行中我们也会不断寻找治愈这种病症的方法,如果真的成功,我会立刻恢复联络,公布信息,但这个病症对大脑的伤害非常严重,如果没能找到治愈的方法,我必须在变傻之前作出多手准备,录音结束。

    这里是辰星号,我是舰长阿尔坎弥斯,现在进行日常录音,目前已有372名船员出现阿尔兹海默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已无法继续进行采集作业,随行医生暂无法救治,只能借助冬眠仓控制病情,于第一批冬眠的船员陆续苏醒后,该372名船员已进入冬眠状态。经过筛查,全舰包括机组人员在内的两万三千五百人均有轻重不一的上述症状,情况极为严峻,脑神经科室的医生正在全力研究发病原因,录音结束,另有附文。

    附文:疾病具体信息如下,辰星号在每次遇到小行星群时会派出两百人左右的小队采集样本,上述已进入冬眠仓的372人均为采集样本的队员,由他们所述,往返飞船时会出现严重的视空间障碍,幻觉,失语,头胀,恶心等症状,而回到飞船上时,症状明显减轻,得出经验结论——不要暴露在宇宙深空。

    辰星号已将人工采集的方式转为远程操控。

    全员健康检查后,发现上述症状普遍存在,另发现经常在飞船边缘进行维护工作的230名外出人员症状最为严重,有6人已经出现思维置换等人格分裂症状,性情大变,具有严重暴力倾向,现已强制进入冬眠状态,另外还有4055人因为经常在舰舷等飞船边缘附近活动,其症状也较为严重,大部分人都出现了阿尔茨海默症中期的症状,得出经验结论——不要远离飞船质量中心。

    辰星号已将全部娱乐活动安排至餐厅和体育馆。

    我们与漂洋号,列克星敦号和卓越号失去联络,可能他们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此前参与过建设太空城的船员已向舰桥投出多封匿名信,唯一有用的是联合政府很早就把这个怪病命名为深空症,至少我们不用再称呼它们是幽灵了,录音结束。

    这里是辰星号,我是舰长阿尔坎弥斯,五千台冬眠仓已经全部住满,其他人全部集中在舰桥附近,暴力现象不断,那些幽灵无处不在!远航任务受到严重阻碍,我们请求援助!我们请求特效药!否则我有权终止本次远航任务!

    “看后边的吧。”何北风面露难色对杨鑫说。

    长期处在意识云内,辰星号所有人员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甚至忘掉了自我,发疯的人员在内部开始了一次次屠杀。

    杨鑫从另一堆文件上找到了对应的编号并翻到最后一张,这是一篇音频转文字的文档:

    “在辰星号上,我应该是舰长,因为他们都这么叫我,仪表盘上的一串数字一直在闪,22454220002是这么念的吧,我随便按了个按钮它就不闪了,只记得我好像还必须说点什么,丽娅副舰长你说吧。”

    “啊,原来我叫这个名字,你怎么知道的?”

    “哦,我看到你时脑子里就有了这个词语。”

    “舰长,我只记的你每天这个时候会坐在这里对着话筒自言自语。”

    “那就很奇怪了,我为什么要对着它说话。丽娅你快看,这个灯亮了,一直闪着绿色,我该怎么把它停掉。”

    “好像是这个按钮吧。”

    “哦,还要打开盖子,真麻烦,妈的,我怎么发射导弹了,丽娅快告诉我怎么让这该死的闪光停下来。”

    “不!舰长,你不该乱按的,我得翻翻手册。”

    (电流音)

    “亲爱的丽娅,你好了没有,我眼睛快要瞎了,我讨厌这个光。”

    “嘿,舰长,我找到了,应该是这个按钮,哈哈,原来是开门的按钮。”

    (门开的声音)

    “舰长先生,大伙让我过来问问您,我们为啥要在这堆石头旁边待着。”

    “我不知道,丽娅你知道吗?”

    “我也不知道,我先去翻翻日志。”

    (纸页翻动的声音)

    “舰长先生,第一页就有,这里写着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前往星际空间寻找暗能量并找到治愈深空症的办法,在抵达光耀事件的发生区域后找出原因或者采集样本后返回。”

    “那我们现在在哪里?”

    “哦,看星图,太阳在飞船的后边,我们应该还没有到达目标区域。”

    “那还等什么,出发。”

    (聚变引擎启动的轰鸣声)

    “哇,舰长先生,你居然知道怎么启动飞船引擎,我才刚看到这个拉杆。”

    系统警报:撞击!撞击!撞击!

    “该死,怎么又亮红灯了。”

    系统警报:撞击!撞击!撞击!

    “先生,我们前边有块大石头,比他妈的飞船还大!”

    “放心,丽娅副舰长,我知道该怎么做,打开翻盖,就这样按下去。”

    (导弹出仓的声音)

    系统播报:危险解除。

    “天啊,就是太颠簸了,丽娅,怎么能让飞船继续说话,我印象里飞船可以自动驾驶。”

    “我找找看。”

    撞击!撞击!撞击!

    “又来了。”

    撞击!撞击!撞击!

    “妈的,石头就在右边这导弹怎么不拐弯啊,它是瞎子吗,丽娅,快找找怎么瞄准,我们他妈的快撞上了。”

    撞击!撞击!撞击!

    “舰长先生,我正在找,啊,来不及了!”

    (船体被轰击时的震动声)(电流音)(电流音)

    系统警报:机体受损百分之十一,右侧舷船舱发生轻度泄漏,即将开启隔离,正在通知疏散。

    “天啊,丽娅,没磕到你吧。”

    “我还好,就是是有些头晕,四周都是石头,导弹不够用,舰长,自动驾驶的命令在这里。”

    “哦,上帝,这三个按钮完全一样,我该按哪个呢。”

    (小行星碎块撞击船体的声音)

    “该死,根本打不完这些小石头,它们太多了。”

    (小行星碎块撞击船体的声音)

    “舰长,您快转向啊,前边还有个大家伙!”

    “我的老天,全按一遍吧。”

    系统播报:已拦截的信息正在发出,全舰广播已开启,自动巡航开启。

    “来不及了,要撞上了!”

    “啊!”

    撞击!撞击!撞击!

    (船体局部爆炸时的声音)

    系统警报:右(电流音)侧舷损毁,气压泄漏,机体受损百分之三十三,气压泄漏,请开启虹膜保护。

    撞击!撞击!撞击!

    系统警报:自动开启虹膜保护。

    撞击!撞击!

    (船体局部爆炸时的声音)

    系统播报:机体(电流音)左侧舷(电流音)损毁,机体受损百分之四十二,严重受损,请全体人员(电流音)根据提示灯指引,迅速进入就近逃生舱避难,请全体人员根据(电流音)提示灯指引,迅速进入就近逃生舱避难。

    撞击!撞击!撞击!

    杨鑫又翻动了一页,发现已经没有了。

    “这是辰星号发出的最后一则语音消息,一个月前,他们在星际空间的一个小行星群内失控撞毁,全舰两万三千五百人只有两千一百二十六进入了逃生舱。”何北风说。

    “他们还能挺多久?”

    “辰星号的逃生舱没有配备冬眠设备,按照食物和氧气存储,他们最多能撑四年。”

    “可四年内哪怕攻克了深空症,救援舰队也无法抵达啊,所有人都会憋死在逃生舱里!”

    “别那么悲观,没有人会坐在原地等死,看,这些是辰星号发生事故期间所有船员的私人文件,经过整理分析,我们还原了舰长阿尔坎弥斯对漂洋计划的补救行动。”

    厚厚的一沓文件堆成了一座小山,杨鑫就这样看了一整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