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下的尘星
繁体版

第二章 真空不空

    因为第二次大洪水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宜居地带大幅减少,人们把有世界屋脊美誉的青藏高原改造成了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里高楼林立,交通便捷,还有数座太空电梯,在联合政府总部成立后,这里还建有一座分部。

    杨鑫已经到这边住了一周,完全没有一丝高原反应的症状,她贪婪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带有森林和草原的清新,对比而言,海底城的空气实在是沉闷,污浊。

    林海林说:“解决高原反应可比建设海底城和太空城简单太多了,算是当初最好的方案,可没想到雨会下那么久,大量的湖泊占据着土地,就算抽干也没时间等干燥,这让太空城的建设变得很紧迫,很多都是没有办法的事。”

    杨鑫:“高原地区都改造成居住地还是不够吗?”

    林海林:“是的,那场雨究竟下了多久很多人都记不得了,只知道太阳出来的时候,人们才想起蓝天原本的样子。”

    一路上,林海林给杨鑫诉说了那场大灾难的很多细节,他是完整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

    “老师,我们到了。”两人在联合政府分部的大楼前下了车,高原地带雨水较少,土地天然夯实,很适合建设高层建筑,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本身就很高,高空风速极大,安全起见只建造了几栋大厦,杨鑫眼前的联合政府大楼就是其中一座,这让它相比周围的建筑格外显眼。

    因为一种特殊的原因,任何人在进入脑科学研究所前都需要在当地政府签署保密协议,协议只有简短的一条:

    不得将自己在内部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任何事物以任何方式向外界表达。

    如果参与试药的话还需要另外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

    杨鑫签署完保密协议便和林海林一起离开了,可前者始终没有注意到,大楼的监控聚焦点一直放在她的身上。

    两人很快走到了一家脑科学研究所,说是研究所其实更像一家医院,只是里面的很多设备杨鑫都没有见过,最让她感到惊讶的是坐满休息区的老人们,每个人手上都拿有一份知请同意书,他们居然全都是来这里试药的。

    林海林看出了杨鑫的疑惑,前者说:

    “因为它的表现症和AD有很多相似之处,人们索性就把重点放在治愈AD上面,现在药物已经开发到了后期,几乎没有副作用,可就算在药物刚研发的阶段,来试药的人也非常多,甚至他们根本不在乎副作用有多大,因为AD已经给他们的生活带去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大家都想有尊严的活着,但是一直被子女们照顾,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和工作,也让他们很苦恼,几乎觉得自己成了累赘被社会抛弃了,所以哪怕有副作用的药物,只要能治疗AD,能让自己正常生活,他们就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说话中,有个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朝他们走来,林海林看到后很高兴地过去迎接,听两人谈话的语气,应该是老朋友。

    “介绍一下,我带过的学生,杨鑫。”林海林说。

    杨鑫略带生涩地问候了几句。

    “不用客气,请随意参观。”那位医生说。

    可他们俩说完就乘坐电梯离开了,丝毫没有要带上杨鑫的意思,后者也知道深空症的研究内容一定是最高机密,不是她这个学生能掺和的,所以就没在意,她原本也只是想趁这个假期去外面看看。

    一楼科室门牌上的信息大多与AD有关,这也是研究所唯一对外界开放的楼层,里面只有一部电梯,还有四个警卫把守,想来最重要的东西都在上面,杨鑫只逛了一会儿便觉得无趣了。

    忽然寄存处有个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把背包交给了杨鑫,那正是后者寄存的背包,只见那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你早点说嘛,你和所长是亲戚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杨鑫还觉得郁闷,她根本不认识这家研究所的所长。

    “所长说让你赶紧接一个电话。”那人总算缓过一口气。

    杨鑫把手机从背包里翻出来,发现已经有二十多个未接来电,还都是一个人打来的,于是她回拨过去,没想到直接接通了。

    “喂,是何先生吗?”杨鑫问。

    “你赶快来一趟旧上海,事情很紧急。”对方的语气很急促。

    “现在吗?”

    “对,让你旁边的那人带你到码头,不要坐飞机,那边会有船接你!”

    “好吧。”

    与杨鑫说话的男人叫何北风,两人很早之前就认识,但后者嘴上说事情很紧急却不让杨鑫坐飞机过去,这让她十分困惑。

    “走吧,车已经准备好了。”寄存处的那个人说。

    “等一下,我先给林老师留个言。”研究所内没有信号,杨鑫给林海林发了一条简讯,说她有事要提前回去。

    从青藏高原坐汽车往旧上海方向,杨鑫只想想就觉得这些天一定不会舒服。

    在脑科学研究所顶楼的一间办公室内,林海林和他的朋友发生了争吵。

    “你放弃原本的研究了?”林海林难以置信地问。

    “如果继续坚持电磁波的说法,恐怕解决不了深空症。”郭唯之很平静地说。

    “那用什么说法,幽灵吗,有多少人能接受的了!”

    “都不用,我们只需要开创一种新的理论体系。”郭唯之从档案柜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实验日志,说:

    “在你去太空城调研期间,我们和其它研究所基本攻克了阿尔茨海默症,但是在上个月的实地测试中证实,实验药物对深空症的疗效很有限,深空症和AD只是表现症相似,病理完全不同,药物对深空症只具有十分微弱的缓解作用,甚至都没有使用的必要,企图以活化神经细胞治愈深空症的方法彻底夭折,我们对此不要再抱有任何幻想。”

    林海林很难受地说:“你的意思是这场骗局还得继续下去?”

    郭唯之依然很平静,他翻开实验日志递给了林海林。

    今天是6月26日,第一千零三十三次小鼠实验仍然以失败告终。

    小鼠状态过程:经过健康筛查的三十四号小鼠是本次实验体。

    实验开始1分33秒,神经活化药物气体灌入密封容器,实验气体占比百分之一,氧气含量维持稳定,小鼠表观状态正常,小鼠脏器功能正常。实验开始3分11秒,氧气含量维持稳定,小鼠四肢开始抽搐,除心率加速外其余脏器功能正常。实验开始3分20秒,氧气含量下降百分之十五,小鼠耗氧量明显提高,小鼠表观状态头部肿胀,除心率失常外其余脏器功能正常。实验开始3分29秒,氧气含量下降百分之四十三,小鼠耗氧量超出认知,体重大副减少,神经细胞增殖异常,小鼠头部破裂死亡!

    在连续观察三十分钟后确定无其它异常,实验结束。

    实验总结:根据容器假说的内容神经活化药物可以修复容器的破损,从而使得脑部功能衰退大大延迟,延长人类寿命,可一千零三十三次的失败证明了该药物无论以怎样小的剂量都会使哺乳动物脑部神经细胞增殖失控,但容器假说却很好的帮我们解决了阿尔兹海默症,说明该假说仍有正确部分的体系,为此我们在本次实验结束后大胆猜测,决定更改该假说,暂拟稿如下:

    人类的大脑皮层作为一个容器,人类的记忆、思维、包含性格、情绪等高级功能作为容器的容质,而人体其它各部分如四肢五脏六腑等人体结构会利用外部的能量维持容器的完整性来保证容质不会从其它出口流出。皮肤、双眼、耳朵等感官会从外界收集信息传输给容质。根据熵增原理,随时间积累容器会逐渐老化、破损导致容质非正常泄漏,当容器完全损毁或者容质完全泄漏时,人类死亡(即脑死亡)。

    由小鼠实验知,非人类动物的大脑不能视为容器,前者只具有本能:捕食、繁衍等极少高级功能,它们只会像程序一样执行既有的功能,很难自行开拓新能力,同时非人类动物也不具备创造文明的能力,因此小鼠实验不具有普遍性,其实验结果也不能完全作为依据。

    容器假说还可以初步解释深空症的病理:

    初期症状:脑雾。此症状多出现在太空城外围的中老年居民中,表现症为注意力难以集中,焦躁,易疲劳,反应迟缓,可解释为容器轻微损伤,有极少量容质外泄。

    中期症状:阿尔兹海默症。此症状多发生在太空城的中老年人以及经常在太空作业的人群,可解释为容器破损严重,大量容质外泄。

    后期症状:记忆位移,思维置换(人格分裂)。该症状目前的病例极少,患者经常性发生视觉错位,可解释为外来容质已经和患者本身的容质发生了置换,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神经和思维方式。

    为验证修改后的假说,接下来团队会进行剥离意识的实验和起草招募志愿者进行药物实验的大致方案。

    希望实验顺利,日志结束。

    “你们已经建立新的理论体系了?”林海林看过实验日志后问道。

    “是的,这里和另外两家研究所在深空症项目之初就开始寻找新方法了,幽灵的存在是对现有科学理论体系的巨大挑战,可先入为主的思想更是科学研究的大忌,因此联合政府也同意部分团队寻找幽灵的其它解释。”

    “但新理论完全成熟需要近百年的时间,化石能源现在都用尽了,水星太阳能传输阵列和聚变核心都撑不了太久,甚至在我们解决深空症之前,能源危机引发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不行,应该提议取消对深空症的资源投入,让所有太空城迁移到水星附近,一来传输能量的损耗大幅度减少,二来水星最接近太阳,深空症的症状会减弱很多。”

    “早就有人提议过。”郭唯之说,“太空城不是飞船,质量太大了,驱动太空城迁徙到水星消耗的能量就远远超过将要节约的那部分,而且水星轨道距离太阳过近,虽会减弱深空症的症状,但会大幅度增加太空城调节气候需要的能量,无论怎么样都行不通。”

    “怎么所有怪事全撞一块儿了。”林海林双手摊放在桌子上,叹了声气。

    “大灾难之前总会发生很多怪异的事,但深空症绝对是避免灾难的钥匙。”郭唯之说。

    “什么意思?”

    “在对深空症的病理分析中我们发现,幽灵对神经细胞的攻击更像是在破坏一种环境,一种由脑神经网络编织成的内环境,它可以模拟太空环境中的‘空’,让幽灵也就是他人的意识能够容纳进去。人类在‘想’的同时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能量,而幽灵对我们发起攻击以及强迫我们‘想’都应该要消耗能量,那么幽灵的能量从哪来?”郭唯之狡黠地问。

    “深空中存在少量的物质和辐射能量。”林海林说。

    “对于幽灵我们确实不能用常理来看待,也很难说它有能力把物质直接转化为能量,可对于它的能量来源,目前最有说服力的是暗能量。”

    “可人类甚至还没找到暗物质。”

    话音刚落,林海林就突然意识到什么,幽灵不就是!要知道宇宙中物质占据的空间还不足百分之一,总体是非常空旷的,而暗物质很可能就存在于这些空旷的地方。

    “虽然还没有定论,可不管它是什么,只要找到它的能量源,就能避免冲突。”郭唯之说。

    林海林很快从震撼中冷静下来,他说:

    “没有能源战争,还有种族战争,国家之间的战争,就算能找到无尽能源,历史也只不过是有了继续重演下去的筹码而已。”

    “至少人们现在还是团结的。”

    “深空症的事情还要隐瞒多久?”林海林直接了当地问。

    “不好说,有可能三五年,有可能三五十年。”

    “什么!”

    “没有别的办法,联合政府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虽然已经制定了很多计划,可完成它们都需要时间,本来能缓解深空症的药物现在也没用了,如果仓促公布深空症让人们知道是幽灵在攻击他们,很容易发生引发恐慌甚至暴乱,造成的损失会让原本就紧张的能源供给立刻断掉,到时候不仅是能源,就连基础物资都会变得人人争抢,完全有可能让能源战争提前到来。”

    “这些我都知道,战争才是最大的浪费,它只会加速能源危机,加速人类灭亡。”

    “上面清楚这一点,所以联合政府没有要解散的打算,只能继续粉饰后遗症,等待人们找到新能源,或者完成其它计划,而且这个月有太多从太空城迁回地球的人,隐瞒后遗症真相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大规模对泄密和怀疑后遗症的人进行‘被失踪’了。”

    闻言,林海林心中一惊,他匆忙与郭唯之告别下楼去找杨鑫,在看到她留下的讯息后立刻拨通了电话。

    “你现在在哪?”林海林急切地问。

    “我在,我在哪?”已近深夜,杨鑫在汽车上迷迷糊糊地问司机,林海林只听见电话另一边有一声模糊地回应,他也大致知道位置了。

    “林老师,我有点急事要去旧上海一趟。”杨鑫满是困意地说。

    “旧上海吗,好吧,路上多注意安全。”

    上海被淹没后人们依靠几座大厦重建了一小部分,让那里成为了一座悬浮在海面上的小城镇,但是内部运作非常神秘,林海林只知道旧上海是国家为完成一项绝密计划而建立的,现在看来杨鑫身上发生的怪事还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不过他也不用担心杨鑫的安危了。

    整整颠簸了两天,杨鑫才到达了何北风所说的港口,海岸边上长满了起重臂,周围是堆放成山的破旧汽车与废金属,它们都是从被海水淹没的城市里打捞上来的,被淹没的汽车何止千万,捞了几十年都没有捞完。因为建设太空城和飞船耗费了巨量的金属,这些废金属就成了沿海一带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打捞行业也因此成了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不少人称呼打捞金属是拿钱,伸手从海底拿无主的钱,比挖矿还要暴利。

    杨鑫是第一次来到港口,那一大片废金属山很快吸引了她的注意,她的父亲也是从事打捞行业的,但是基础员工并不挣钱,还因为经常潜入深水的缘故,打捞员通常都会患有与气压相关的职业病,呼吸系统还会有难以根治的隐痛。

    海风被港口并排着的远洋货轮挡得透不过一丝水汽,到了星际时代,海上贸易几乎就被淘汰了,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制造厂都搬到了太空城,与地球的贸易往来全都通过天桥和货运飞船,导致传统的平面物流被大规模的立体物流所取代,这也让海洋表面进入了难得的宁静,唯一的声音是汹涌的海浪。

    就在杨鑫四处看的时候,一名中年男子和一位身着军装的年轻女子找上了她。

    “您就是杨鑫,对吧。”中年男子板着脸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是。”

    “那就对了,跟我们走吧。”中年男子说完便警觉地观察四周。

    “去哪?”杨鑫问。

    “去旧上海。”那位年轻女子接过话,声音干练,她又说:

    “我叫莫雯,是何北风让我过来接你的。”

    “我们坐船过去?”杨鑫微感不适,她才刚下汽车。

    “当然,那艘就是。”莫雯纤细的手指指着停靠在港口的一艘货轮,可因为船只太多了,杨鑫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一艘。

    “到甲板上再说。”中年男子催促道。

    这是一艘普通的远洋货轮,可只有在距离足够近的时候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登上甲板的阶梯很长,走在上面的每一步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密密麻麻的小型船只夹杂在巨轮下方的缝隙里,有渔船,站在上面的蚂蚁样的小黑点应该是一个个的人,巨轮移动时的巨浪似乎就可以掀翻他们,再往上走就能俯视半个码头,杨鑫注意到几艘装有炮台的军舰,看大小应该是驱逐舰,可是船身上下锈迹斑斑很久没有保养过了,甲板上也没有执勤人员,上面只有几十排空空的货架,是装废旧汽车用的,这些驱逐舰也成了临时的仓库,再没有驰骋海洋的机会,就像是退伍的老兵回乡做起了平常生意。星际时代后,各国的战略重心开始向太空转移,占领了太空就相当于占领了整颗星球,绝对制空权的诱惑力让各国海陆军的军费连年衰减,维护武器装备成了最大的开支,提前退役也就成了这些船只的宿命。

    站在巨轮的甲板上可以看遍港口的全貌,远处船坞的角落里停放着几艘破损严重的货轮,全身锈蚀地不成样子,像是沉没百余年后才被打捞出水,可它们的型号却很新,在如今海洋沉寂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它们经历了怎样的事故。

    杨鑫前脚踏上甲板,后脚就听到巨轮收锚时的铿铿声。

    “这就走吗?”她问。

    “对,货轮三天前就在这边卸完货了,回旧上海前我接到上级通知说要等杨小姐您。”那位中年男子说。

    “叫我小杨就行。”

    那名男子笑了笑说:“忘了介绍,鄙人姓许,是这艘货轮的副船长,我们明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住处已经给你安排好了。”

    “麻烦你们了。”

    “我先回驾驶室,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莫少尉说。”

    杨鑫这才知道站在她身旁的女子是一名军衔不小的军官。

    海上的风很大,带有一股淡淡的咸味,杨鑫站在船舷边上入神地看着已经没入海平线一半的太阳,这是她第一次看海上的日落,太阳的余晖把半边天的云朵都染成了暗红色,而另外一半的天空已经是夜晚的黑色,在它们的交界处有无数道黑色的光束,那是霞光透过浓密的云朵产生的丁达尔效应,这黑色的光束缓慢地侵蚀着暗红色的云朵,渐渐地,太阳完全沉下去了,整片天空被夜幕笼罩,能看到的只剩下海面的轮廓和点点星光。海风肆意地吹着,一刻也不曾停过,夜越来越深,甲板上加固架台的海员们都陆续回到舱室休息了,而那位名叫莫雯的少尉还一直待在她的身边,也不说话,就像一名守卫。

    “这么晚了两位还不睡吗?”许副船长手里捧着两杯热茶递给了杨鑫和莫雯。

    “如果再提升一下航速我们应该能在日出前到达。”杨鑫接过热茶指着海面说,货轮的航速非常慢,她预估了一下大概只有八节,比汽车还要慢。

    许副船长说:“现在这个航速已经是这片海域的最大速度,我们眼前看到区域包括了五个省份,海知道下面多少建筑成了暗礁,再加上货轮很吃水保持低速可以方便船只转向,航行安全最重要。”

    三人又在甲板上谈了一会儿,夜晚的海风渗劲很强,在许副船长的提醒下,杨鑫她们也回去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她感到有明显的停顿便知道目的地到了。旧上海并没有港口,货轮就停在城市的边缘,距离他们最近的一座海上大厦的顶楼,垂下了一条长长的阶梯接她们上去,海风在耳边吹着,阶梯晃动的厉害,脚下就是大海,但海员们并不怎么害怕,因为他们的目光都被这座悬浮在海上的神奇城市所震撼着。城市的支柱是几个世纪前SH市的遗物,有的楼层高达千米,用交错的钢铁桥梁连接后就变成了城市的基础,而矮一点的大楼用链桥栓接,大型桥梁上还建设了商业区,这里的交易基本都在桥面上进行,大楼的上层是居住区,中层是流动区,下层是存储区,居民们都妥善利用着这些少的可怜的空间。这里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城市下面的废旧金属物,破汽车是那里随处可见的东西,随着数十年的打捞,SH市区原本的街道慢慢清晰起来,成了种植珊瑚最好的地方,于是居民们从事了海底养殖业,现在这个新城市的下面随处可见的珊瑚礁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效益也稳定了这里的洋流和生态。她们一行人走在这些桥梁上,四周明亮斑斓的轮廓灯把这一带的海面照的五光十色,没有丝毫的废土气息,完全是新生的SH市。杨鑫走到了最高的一栋大厦上方,站在那里看着四周林立的高楼,这一刻她甚至感觉人类又回到了原始时代,海底城是原始人生活的石洞,这些矗立在海面上的高楼是森林里的原始人在树枝上搭建的木屋,远处的大楼外部还有点点的灯火,她拿着望远镜看去,只见七八个吊着安全绳的工人在墙壁上清理藤壶,还仔细地把它们收到衣间的口袋,像是原始人在收集树木上的真菌。

    “好久不见,杨鑫。”一位穿着朴素的男子走了过来。

    “何先生,您好。”

    何北风一脸歉意地说:“原谅我的冒昧让您这么着急赶过来。”

    杨鑫却总感觉他的话很别扭,她说:

    “没事,我也想多出去转转,还是先说你的事情吧。”

    “我们去屏蔽室。”

    两人走到了一间半球形的小型建筑内,莫雯仍像护卫一般守在外面。

    屏蔽室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圆桌和几十张木凳,而墙面的构造非常精细,层叠交互的陶瓷板和内部数不清的金属丝以及其它不知名的材料,只是外形不太美观。

    何北风见到杨鑫盯着墙壁看了许久就给她解释道:

    “这边有些潮湿,壁纸贴上去没几个月就会糊掉,外壳类的墙贴也没工夫找合适的,干脆就这样放着了。”

    “最近我见过很多这种屏蔽室,是屏蔽什么?”杨鑫问。

    “遮蔽联合政府的太阳系神眼系统,这个系统还在不断更新,也许再过几年屏蔽室就没作用了。”何北风说。

    “国家应该也有一部分使用权吧。”

    “是的,但旧上海的项目很特殊,内容绝对保密,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解开十年前的光耀事件以及关于你的事情。”

    “我的事情?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更像是我遐想出来的,因为太巧合了。”

    “那段时间本来就发生了很多超乎想象的事情,就算再多一件也没什么奇怪的。”何北风说。

    “可万一是我空想出来的,不就浪费国家资源了。”

    “这个你不要有心理负担,你的事情和光耀事件几乎在同一时刻发生,国家的研究重点在后者,只是顺带分析你的事情,毕竟,两者巧合的不像话。”

    何北风说着打开了圆桌上一台相当古老的录音机。

    “这台老古董比我爷爷的年龄还大,我自己修理后还勉强能用,就是音质不够好,优点是它不连接网络,存储的安全性很高。”

    “要我再叙述一遍吗?”杨鑫问。

    “是的,需要你详细描述事件发生前后的所有事情。”

    杨鑫有些犹豫,她略带尴尬地问:

    “很多无关的琐事也要说吗?”

    “你就当给我们讲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