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篇:《夜街》
(一)
每当落日余晖出现之时,也正式拉开小镇另一面生活的夜幕。
纵观镇上的几条主干街道,几乎所有商铺还处于正常营业的亮灯状态,不是不想休息,而是老板们心里都很清楚,晚上的生意甚至会比白天更好,所以开久一些也就觉得很有必要。
十多年前,这几条主干街道还只是一片泥泞,地面各处一高一低,呈现出凹凸不平的形状,无论是行人或行车都极其不方便,要是遇到下雨天,地面积水的现象随处可见,状况就会变得更加糟糕不已。
大约十年前,为了提高小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方便出行,镇政府决定出资重修街道,很快街道便华丽转身变成平平整整的水泥路,从街头贯穿至街尾,重修过后的街道像一条活力十足的巨龙。人民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这项民生工程,真的像是一场及时雨。
五年前,镇政府又一次作出重大决定,执意把街道翻新成黑油油的沥青路,再次提升街道的耐压性。完工的那一瞬间来看,黑色的道路宽敞明亮,配上街道两旁复古风格的楼宇,历史感一下子就回来了,别有一番滋味。
正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改造,人民群众也越来越热衷于走出街道来,特别是在闲下来的夜晚。
那些年,小镇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晚饭过后人们纷纷涌出来各享其乐,熙熙囔囔的人群来来往往穿梭其中,跟五彩斑斓的夜街形影交错,原来这里的夜晚并不孤单。
看那边的文化宫,多盏黄色的聚光灯照耀整个篮球场,一群激情澎湃的中学生在篮球场上来回奔跑,他们在进行三对三的比赛,只见汗水不停地滴落到球场,六个人围绕一个篮球而进行多次身体的碰撞,比赛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白天忙碌于投奔书海,只有到晚上才有放松的机会,所以他们会暂时忘掉一切学习上的压力,从而尽情地享受其中,也许只有篮球才能给予足够的快乐。
再看看天堂公园,大空地那边一群穿着统一红色裙子的大妈在不停地翘动屁股,双手循环做着一系列的动作,双脚随着场边音乐的节奏变化而移动,整齐划一的队形搭配运用自如的动作,这就是典型的广场舞。
据说大妈们约定每个天气晴朗的晚上八点集中于此跳广场舞,每次跳一个小时左右,想着既能运动减肥,也能广交好友,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公园里面的人行道也逐渐增加不少人流,人们围绕文天大塘而慢慢地跑步,此时此刻就像放慢生活的脚步,给自己释放压力的空间,从而能够重新更好地出发。
也有的小情侣或老夫妻在漫步遨游,一边观看流光溢彩的灯光映射到塘面上的奇特形状,一边接受地下音箱里音乐的洗礼,一边笑着畅聊生活的近况。
那边街道中间路段,各个杂货商铺的老板都在忙前忙后地接待客人,部分中年人会骑上摩托车出来逛街购买生活日用品,又或者挑选合适的家电品类,成交的那一刻,老板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而满载而归的客人则是一脸开心。
再看街道的尾段,好邻居超市每天的营业截止时间固定是晚上十点,夜晚的好邻居依旧如白天那般火爆,门前的停车位几乎放满了摩托车,出入口端保持着人潮汹涌的状态,一家大小逛好邻居是小镇人民的常态,也是享受快乐时光的证据。
一群小孩子在入口前的游戏车上玩得如火如荼,还有一群小孩子则是聚集在超市里面的玩具区,看到堆积如山而又多种多样的新奇玩具出现在眼前,整个人完全沉浸其中。
超市里面嘈杂的声音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大人们推着购物车游荡于超市的四周,看看有哪些东西是需要买的,又或者买些水果饮料回去填满家里空荡荡的冰箱。
看看遍布小镇各个角落的奶茶店及牛杂店,里面是骑着自行车出来的中学生居多,特别是在周末的时候,店里时常人满为患,学生党左手喝奶茶,右手拿起手机进入游戏模式,尽是一片洒脱的模样。
再看看各间营业至凌晨两点左右的肠粉店,这个地方既能品尝美味,又能闲聊片刻。晚上九点半过后就会迎来第一波肚子饿的客人,他们基本上都是三五好友成群结队地过来吃夜宵,其中招牌的狗肉肠粉被叫次数最多。
把目光转移到样板街,这是小镇里一条长达两百米的特色美食街,空阔的样板街两旁聚集多家本土老板经营的大排档及饭店。晚上十点过后,总会有许多夜猫陆陆续续出来觅食,其中最适合朋友聚会的地方非大排档莫属,所以夜晚的样板街是小镇最热闹之处,灯光熠熠生辉,人群有说有笑。
大排档除了在室内设有餐桌之外,室外门口处也会摆放一些餐桌,吃夜宵还能感受到晚风习习带来的凉意,人们会觉得更加有仪式感。
餐桌上尽是地地道道的美食,紫苏炒黄螺,三丝炒米粉,干炒牛河,黄鳝砂锅粥,煎黄金糕,煎饺子,椒盐鸭下巴,牛杂煲等等,出自厨师之乡里大厨之手的每一道菜拥有满满的烟火气息,皆让客人未尝而先流口水,再搭配一打冰镇的啤酒碰杯,完美地让一群知深朋友的痛快感在深夜得到满足。
对于小镇的人民来说,晚上的时间是宁静的,又是自由自在的。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终于迎来暂时性的解脱,除了好好享受之外,真的没有想到其他更好的途径啦。
而他们只是选择同时投入到街道的怀抱中,把彼此相同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在这里,让小镇夜晚的街道变得更加璀璨。
(二)
灯火阑珊的夜街突然间消失了,大约是在五年前。尽管街道一直都在变得越来越漂亮,但是美景对于人流的减少却也无能为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民往县城购房定居,以及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不断增多,那些年小镇的常住人口逐年下降得飞快,几乎流失一半的人口到外地。
人流的减少,必然会失去成群结队的喜悦感,出来逛街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减少。
如今的夜街,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再复返,只剩下一群少年依旧在球场上飞速奔跑,广场舞大妈们已将阵地转移到县城里去,大部分商铺也是早早就打烊,好邻居超市也没有重现往年的火爆场面,公园里只有屈指可数的人儿在散步,大排档的生意也就只有在节假日才会相对好一些,肠粉店的竞争也因客人减少而增大,奶茶店及牛杂店的客人也是寥寥无几。
长江后浪推前浪,小镇终究还是在不断地变化,任何的改变也都不是一蹴而就,其冥冥之中就包含发展的时间规律。
或许现在的小镇并不是最好的,但在这个时候,它就会是这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