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农历七月节》
(一)
中元节,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民间世俗称为农历七月十四祭祖节,主要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这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不忘根本。
在华南地区,也有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在这一天无论贫富人家都要备下酒菜,香烛和纸钱祭奠先人。旧时居民们于节前上冥店买来金银纸衣,冥币及元宝等冥具盛于纸袋中拜祭祖先,拜完后焚化冥具,入夜后又将各种冥具及水饭,酒菜,香纸等祭于门前,施以无主之鬼魂。
而小镇也一直有过这个传统节日,只是我们不仅仅会在农历七月十四当天纪念它,而是家家户户会分别从初三至十四度过,时间跨度相对更大,因此我们习惯称之为七月节。
(二)
七月节期间,相比于传统的方式,以及跟各个乡镇不同的是,除了祭奠先人之外,家家户户还会额外再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吃晚饭以此度过这个节日,这也展现出小镇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从而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有味道。
每条村子根据以往的传统,定于其中一天宴请亲戚朋友做客吃饭,总之在初三至十四这段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有村子宴请,而小镇人民也亲切地将当天称之为“稳食”。
“稳食”当天晚上,主人家会煮上好几个小镇特色名菜,随后亲戚朋友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味佳肴,男士们还不忘享受天伦之乐,纷纷拿出家里收藏多年的好酒并喝上几杯,借此让快乐感到达极点。
所以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小镇上的人民总能吃上好多顿八珍玉食,而且每顿的菜式又不重复。
(三)
我们村子里是于十四当天“稳食”的,每当到了这一天,村子里会因人来人往而瞬间变得热闹非凡。
忙碌是那天的缩影,热闹是节日的宿命。
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提前一天打电话通知所有亲戚朋友过来家里吃晚饭,然后再根据确定过来的人数而列好桌数及菜单;而母亲则是会提前一两天到镇上的冥店购买好所需的冥具,还会在当天杀一只自家养的鸡,甚至会精心制作粉线糍给亲朋好友吃。
看看桌子上的菜肴,必不可少的天堂狗肉,无他不成宴的白切鸡,小镇特色的酸菜炒猪大肠,热乎乎的老火靓汤,色香味俱全的姜葱炒牛杂,无公害的生炒油菜,只见亲戚朋友们吃得满心欢喜。
晚饭过后,重头戏才正式开始。家家户户开始在旧屋四周插上密密麻麻的香与香烛,再往各处洒上水饭,随后便在门前烧一些冥币即可,完毕后再回到新屋重复以上的流程。
那个夜晚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前熊熊燃烧的火苗照亮整个星空,像是一片希望之火,多么壮观的场景。
据说那天晚上,小镇上的所有人都不允许离开家门一步,更不能出到街上玩耍,怕出门真会遇上鬼魂,只能安心呆在家里度过这个平安祥和的夜晚,又或者早早入睡。
第二天起来就马上收拾家门口的残局,七月节也就正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