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农村小镇
繁体版

第十五篇:《特色美食》

    (一)

    提起小镇,绝大多数人能想到的第一印象想必是美食。众所周知,小镇的传统美食多种多样,每一道美食皆是色香味俱全,众人尝之都会赞不绝口。

    小镇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形成独有的“天堂风味”系列菜式。可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舌尖上的它为何能做得如此好吃?

    石磨布拉肠粉,这是小镇的第一大特色小吃,具有爽滑的特点。选用本地优质的大米,浸泡几个小时后再洗干净,利用石头器具搭配水将之磨成米浆。由于石磨速度比较慢,大米经过冷磨达到营养不损失且不容易变质的效果,当然米浆也会更细腻。随后在灶头里,用柴火把一锅白开水烧开,再拿一张光滑的白纱布烧湿,倒入一勺调配好的米浆,再把整块白纱布平铺到白开水上面的圆笼里,盖上盖子蒸两分钟左右便取出白纱布,用双手刮下肠粉并切开装到盘子再淋上酱汁及加入肉类作为配菜即可,一条香滑可口的石磨布拉肠粉就新鲜出炉了。

    如今在小镇的大街小巷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肠粉店共有四十多家,无论是早餐又或是夜宵,它早已成为小镇人民的首选,众人一句“去吃粉咯”也传播于小镇每一个不宁静的清晨及夜晚。

    狗肉,首先一定要选用本地正宗的黄土狗,杀掉狗后就用开水淋到它的身上并拔毛,随后就把光狗放到由红砖叠起来的不锈钢架子上,再将秸秆放在底下不断燃烧,先让光狗的表面经过一定温度的火候过热,这样可以使到焖出来的狗肉皮吃起来更加脆,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过热后的光狗表面一片金黄,此时再用温水冲洗,同时用洗干净的番石榴树叶或黄皮叶不停地擦其表面,能让狗肉带有树叶的清香味,吃起来会更香口。之后就把狗肉剁成块形状,再由大厨用花生油与酱油与白酒与姜片与甘草与桂皮与八角与丁香与陈皮等配料经过柴火熬制两个小时即可出锅,一盆黑乎乎而又香气满满的狗肉就大功告成。

    小镇上的人民更加喜欢将狗肉与石磨布拉肠粉搭配在一起吃,味道十足的狗肉汁淋到晶莹剔透的肠粉上面,两者强强联合碰撞出独特的味道,品尝狗肉粉实在是一件太完美的事情了,还常常让人回味无穷。

    酿三宝,选取本地的苦瓜与青花椒与豆腐及鲮鱼馅制作而成,先是把苦瓜切成相等长度的圆形状后取出里面的籽,然后在青花椒的表面竖切一刀再取出里面的籽,之后在正方形的豆腐半中间横切一刀,而用鲮鱼肉打成的馅先是放入花生油与白胡椒与鸡蛋与生粉伴随均匀搅拌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再把鲮鱼馅分别酿进三宝中,再放进锅中精心焖煮半个小时,出锅前洒入切断的韭菜即可,一道香气四溢的酿三宝就宣布完毕。

    清水扣肉,这是小镇的又一道招牌菜。选取农家土猪的五花肉,再将之切成长度约为二十公分的正方形状,先是把每块五花肉放进一锅开水中进行飞水,大约二十分钟后取出放进冷水中,再用针扎在其表面扎出各个小孔,然后将之放进一锅热油中进行油炸,期间不停地翻滚,直至五花肉的表皮变成金黄色且起酥有泡即可,后把五花肉切成一片片薄薄的块状并竖立着放进碟子里,再把粉葛切成小片状并夹在每两块五花肉中间,随后放进蒸笼里蒸十五分钟,最后把煮熟的生菜放入底下作配菜再撒点灵魂葱花即可,一道清水扣肉就宣布完成。粉葛与生菜完美吸收扣肉的肥腻,使得扣肉吃起来不失口感,从而深受众人爱戴。

    粉线糍,这是小镇仅此独有的特色小吃,由粘米粉与米线与花生与瘦肉与木耳与干葱等配料混合而成。先把粘米粉放入不锈钢盆中再倒入定量的开水,几分钟后将之揉成一团,随后把米线随机捏碎,把瘦肉切成粒状,把木耳切碎,之后将所有配料放进锅里翻炒至完全熟透,此时配料散发的香气早已弥漫于空中,接下来就开始包制的流程,把一块块面粉压平成面皮,再放入适量调制好的配料后包制成角仔形状即可,竹篮子里很快摆满了一个个洁白无瑕的粉线糍,最后再把包制好的粉线糍放进油锅中煎熟,全程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正宗的粉线糍就可以出锅食用。

    小镇里几乎每个妇女都会做粉线糍,相比其他人做的粉线糍,我无独有偶地偏爱母亲用熟能生巧的双手做出来的,每到端午节或七月节或是空闲之余,她都会独自一人亲手做粉线糍,薄薄的面皮不沾手,咸香的味道,伴随着香气扑鼻,带有些许焦皮的粉线糍看起来特别有食欲,曾经一次性能吃上八个之多,越吃就越想继续吃。

    众多的美食数不胜数,可每一道美食的背后却又千篇一律,除了需要优质的食材及配料外,也离不开厨艺高超的师傅每分每秒的用心创作。

    展现小镇美食别有风味的方式,那就是本地的摆酒席。

    在小镇的摆酒席传统里,若是结婚的大喜日子里,则会摆两天三夜,吃吃喝喝有五顿之多;若是新屋进宅或其他的喜气日子里,就会摆一天两夜。总之相比其他地方的习俗,小镇更加讲究多摆则益善。

    无论是什么酒席,清水扣肉及猪脚姜及酸菜大肠及酿三宝都会如约而至地出现在酒桌的显眼位置上,这也成功吸引到许多外地食客的眼球,品尝过后纷纷双手称赞,甚至恨不得再吃多一顿。

    它们早已成为必备的佳肴,并潜移默化地把小镇美食传播到每一位食客身上。

    (二)

    “游山玩水到六祖,吃吃喝喝到天堂;食在新兴,味在天堂”,在县城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可见小镇美食可谓深入人心。

    近年来,天堂镇党委及政府大力弘扬小镇乡村美食文化,不断深入挖掘各种被遗忘的地道乡村美食,并将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天堂乡村美食逐渐向公众展现出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效带动天堂生态旅游的发展,成为天堂镇产业振兴的助推器。

    党委及政府紧紧抓住GD省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工程的历史机遇,投入专业人才和资金资源,深入推行“粤菜师傅”工程在小镇的实施建设,深入推进镇高官项目“党建+粤菜师傅”工程,通过“镇委党校+”,联合打造党校教学实践基地,引领党的建设和粤菜技能人才培训有机融合,推动天堂镇粤菜研究会培训基地落成,期间以传带帮的形式培育出上千名厨师,涌现出多名国内名厨。

    名厨们以其行业经历及出色厨艺,打造出一把把安身立命的“金勺子”,也有力地推动粤菜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动粤厨发展的路子,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聚集新动能。

    与此同时小镇利用自身的条件成就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建设,打响天堂镇“厨师大镇”这块招牌,以“天堂风味乡厨协会”为平台,立足资源并深度发掘本地天堂风味特色饮食文化和厨师之乡文化,在朱所村建成全县首家粤菜研究院天堂分院之朱所名灶,多道具有天堂本土特色的美味佳肴华丽绽放,为群众呈现一场独特的感官盛宴之余,也弘扬粤菜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看看新建的粤菜天堂风味展馆,坐落于小镇区村村委泽罗坊古村落群,是全市首家粤菜地方菜系博物馆。展馆建设遵循和谐相融且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本地岭南特色旧居民为建设场所,展示天堂风味的各种传统菜式。通过用展柜及实物模型及图文说明等形式展示各种传统菜式与本地特产和天堂厨乡的发展历史。

    展馆屋内装饰保持传统墙画,复古地砖,老式开关,老旧门窗,青砖土灶等特色原貌,通过陈设传统生活用具,重现旧日村民生活场景,让参观者有时空交错的体验,对旧时当地村民的生活场景及饮食文化产生共鸣,感悟淡淡的乡愁。

    (三)

    作为大名鼎鼎的“厨师之乡”,小镇也得到中央广播电视台及云浮广播电视台的青睐,成功入选《走进乡村看小康》与《各处乡村各处味》的栏目。

    央视摄制组聚焦天堂镇特色美食产业链发展,用镜头记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小康生活景象,让全国观众领略小镇“粤菜师傅”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农民致富的独特魅力。

    近年小镇也顺利举办多届厨娘大赛,旨在发展粤菜传承工程,促进人才培养,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创业,增加村民收入,推广本地特色民俗饮食文化,激发广大妇女干事创业热情。

    伴随着和煦的阳光及动听的音乐,来自本地心灵手巧的三十二名厨娘,用她们当家绝活的厨艺展示地方风味的特色,妙手翻腾间,一道道精美菜肴呈现眼前,惹人垂涎。

    (四)

    随着网络渠道的宣传发展,天堂美食被广泛而知,聪明的本地人温琼格从事厨师行业二十余年后也借机顺势而为,通过成立辉格流动餐厅的模式提供专业宴席上门服务把小镇特色美食快速传播出去。

    辉格流动餐饮公司也是天堂镇重点扶持打造的餐饮界领头羊,团队人数已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成如今的几百人,可以承接农村各种大小规模的婚庆活动。

    根据主家标准,自备桌椅凳子及棚架及锅灶碗盆,并承担食材及煮菜做饭及洗碗等全套酒席一条龙服务。公司里各人分工合作,有专门的总监负责策划,有人负责采购肉菜,有人负责切菜,有人负责炒菜,有人负责上菜,有人负责摆桌子与清洗碗筷,他们还有自营的养殖场,从而保证了原材料的品质。

    目前,小镇有30余家流动餐厅,他们整合行业里的厨师资源,同时带动镇内上千人就业,又为小镇美食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