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李约瑟之问

    “陛下亲自去赴赌约了,你怎么不去?”曹襄吃着汤策炖的鸡汤,话都说不利索了。

    “有什么好看的,霍去病早就把校场实验的结果告诉陛下了,我看陛下就是去接受众人恭维罢了。”

    “我听说陛下把脸都笑烂了,卓王孙当场表示愿意将冶铁工坊交付朝廷。去病现在还念叨着他那柄点金马槊被戳烂了。”曹襄嘴里含着鸡肉嘟囔道。

    “虽说把去病心爱的点金马槊戳烂了,那也是他自己戳的。再说了,我答应他如果赌约赢了就把盾给他。话说回来,去病和阿敢呢?”

    “他俩都给陛下护卫去了,对了,你这鸡汤谁做的?方子给我写一份,长平侯可很久没尝过这么好吃的鸡肉了。”曹襄嘬了嘬手指,明显是意犹未竟。

    “方子回头给你写去,就是有点废盐。”

    “阿策,你这次真是给陛下长脸了,这么好的事儿你怎么不去现场啊?我听说满长安的人都在校场看这场比试呢。”

    “得了吧,我去了那不是抢了陛下风头,这可是陛下风光的时候。我给陛下说了我偶感风寒,得静养一段时间,陛下同意了啊。”

    曹襄看着汤策狼吞虎咽的样子,看起来能打死一头老虎,不太像是偶感风寒的样子。

    “你就不想看看你的老情人怎么下场了?”曹襄笑起来,卓文君美艳之名早就传遍长安了,没想到阿策这样的人杰也拜倒她的石榴裙下。

    “你可拉倒吧,卓文君那是使的美人计,这不是被我搞定了吗?”汤策吐了吐舌头,一旁呷吧着鸡骨头的九璧阙了阙小嘴,汤策示意这是少女不宜的话题,让她端着碗离开饭桌。

    “你别装了,你就说你想不想知道卓氏大女什么下场吧?”

    “老子就没装过,老子想!”

    曹襄对汤策不要脸的样子早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比划了一下中指以示敬意,说到:“听说卓王孙把他女儿逐出家门了。”

    ……

    自从汤策造出一面堪称无敌的盾牌以后,长安市面上甚至出现了这面大盾使用了天外玄铁,融入杜陵侯的鲜血、卓文君的泪水,熔炼七七四十九天才打造出来的玄乎其玄的故事。

    这是九璧去长安买点心的时候带回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九璧对汤策佩服得五体投地,看着汤策的眼神都变得充满期待和敬佩。

    别说九璧了,就是汤策自己也对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充满了敬佩。

    不过皇帝看向汤策的眼神就变得充满困惑。

    未央宫偏殿还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汤策拱手垂立难受得要死。

    “行了,没别的大臣你就随便站好了。”

    “哎!谢陛下!”汤策喜滋滋地说到,有这么一个懂得体谅下属的上司就是好,汤策伸了伸懒腰,一条腿杵着,另一条腿随意放松站着。

    “你小子真是不知礼仪。”刘彘对汤策这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恨铁不成钢。

    “哎,这是因为陛下一言九鼎,不然小臣哪里敢在未央宫放肆,嘿嘿。”

    “哼,算你小子有几分敬畏之心。卓氏赌约一事,你做的很好,坊间传闻这是你用天外玄铁冶炼七七四十九天所致,可有此事?”

    得,汤策相信以绣衣使者的本事,自己怎么造出盾牌的事,皇帝肯定很清楚。

    汤策前两天过目桑弘羊给自己的奏章就知道,已经有人提议限制绿矾的交易出口量了,这说明皇帝明白绿矾对于武器装备制造有关键作用。

    这是皇帝给自己机会解释怎么炼出能够比肩卓氏百年冶铁基业的钢铁。

    “陛下,这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何谓科学技术?”

    “所谓万物原理,即为科学;化万物原理为人所用,即为技术。”

    “哦?你就是靠这个东西赢得赌约的?”

    “是,但也不全是;微臣造盾之时,陛下托臣以莫大的信任,少府可以随意出入调阅资料,拿取玄铁;

    又让微臣调动鸿固原工坊的所有人手,得以抓紧时日制作盾牌,哪怕因此耽误北军马镫马铁制作也在所不惜,甚至连微臣在长安乱窜,胡乱采购绿矾也不加过问;

    这是陛下对微臣的厚爱和信任,此乃其一;鸿固原工坊、少府、卫李两家同心同德,众人力往一处使,此乃其二;最后才是微臣脑瓜子里那点科学技术的东西。”

    未央宫偏殿居然因为这番话颇有一股煌煌正气的氛围,汤策言语真诚,这是实话,如果没有皇帝意志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的,自己只不过是撬动杠杆的小石子,如果没有杠杆,自己也不可能实现什么伟业。

    刘彘默然,随后大笑,笑声洪亮以至于昏暗的偏殿明晃晃地传来巨大的回音。

    “你很好,朕没看错人,你说的科学技术,朕不会轻易放过,来人!明日朝堂议政,第一项便是将鸿固书院与工坊的资金调拨由宗正库府改为国库。”

    “谢陛下!”

    希望把书院的资金来源从皇家宗正库府改为国库,已经是汤策一直念叨的事儿,折子是上了好几回,每次都被皇帝压下来了,估计是这次看到了鸿固原工坊的威力初显,才真正改变了皇帝的决心。

    这也是汤策自己的私心,借着赌约的名义,获得皇帝对科研机构的足够支持。

    有夏以来,中国的土地上就不乏各种各样的能人志士,宵小穷技如鸡鸣狗盗,强如秦皇汉武,无不是给这个民族打下深深的烙印。

    然而就是创造出无数震烁古今的辉煌灿烂文化的民族,居然对科学技术如此蔑视,不论怎么说,都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比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就提出过著名的中华文明之问,探讨为何在封建时代极为鼎盛的王朝会无视新技术的发展,又因为这种傲慢而错失了工业革命。

    汤策自诩大洋中的一叶孤舟,如今皇帝终于能够正视这种“奇技淫巧”,那汤策就有自信,把这种科学求知的精神传承下去。

    哼,小爷我会的东西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