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十九章 斗智

    “侯爷,您脸上的巴掌印怎么来的?小老儿这就去给您讨讨道理!”万万没想到到了卓氏工坊,就有人给自己问这种尴尬的问题。

    “老李?你怎么在这里?怎么不在鸿固原教学生?”

    “哦,陛下传召,让小老儿陪侯爷验查卓氏冶铁坊。”老李头显然对皇帝的传唤极为自豪。

    自古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老李头在昭国坊忙碌了一辈子没能得到坊官正眼相瞧,如今在鸿固原教授工技,居然能得到陛下赏识,不由得让他觉得祖上有光。

    “行吧,您是老行当了,一会儿有问题跟我说就行了,我会给陛下写报告。”

    管事的见来了一个识货的,不由得紧张起来,皇帝摆明了整卓氏,如今不论如何都是蒙混不过去了,只能盼着皇帝下手缓一些。

    “报告不劳烦杜县侯亲手,在下自然会鼎力相助。”一个站在老李头后面其貌不扬的官员说到。

    一开始汤策还以为这是陪同的低级官员,听他的意思这次清查他还是个监工?给皇帝干脏活的?

    “侯爷,这是陛下派来协助咱们清查的郎官东方朔大人。”老李头毕竟是个匠户,哪怕受了国朝恩遇,仍然把自己的位子放得很低,自然是不敢怠慢身为士人的东方朔。

    汤策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终生怀才不遇的东方朔,不由得感到一阵奇异的、古怪的穿越时空的新鲜感。

    “嗯,东方朔,我早有耳闻,那报告的事就拜托你了。”

    “在下位卑言轻,能得到杜县侯耳闻实在是三生有幸。”东方朔尽管语调平静,但是脸上精彩的神色毕竟掩饰不住。

    在史书记载中,东方朔终生怀才不遇,又极其痴迷做官,如此看来东方朔是相当痴迷做官啊,汤策不过随口一说,就能让东方朔兴奋激动。

    “侯爷,不劳您亲自动手,俺们进去探个究竟也就是了。”老李轻言说到。

    汤策摆摆手,示意不要紧,三人跟着带头的管事也就进帐勘察了。

    古代冶铁坊器具比较粗糙,即使是蜀中卓氏这样的冶铁世家也不能免俗,看到这些落后的冶铁生产,汤策半悬的心总算落地了,不是总是说古人智慧多厉害么?搞得自己以为有什么黑科技不成,如此看来,古人也是无法逃脱历史发展的桎梏。

    营帐内没有实际生产的过程,需要在帐外铺成开来才能进行操作。汤策仔细端详这些中古时期的器具,没有任何器械超出自己的认知,因此脸上自然是不置可否。

    旁边的管事脸上波澜不惊,内心却是心惊胆战,眼前这位侯爷可是看着卓氏冶铁精华,居然毫无惊诧之色,也不知道是真懂还是门外汉。

    昭国坊大匠老李早就赞叹不已,摸摸这个,碰碰那个,显得极为满足。

    “管事,还请你们找几个伙计,演示一下你们打算如何使用这些器具冶铁。”汤策话说得轻巧,管事的不敢怠慢,赶紧召集伙计,又让人去通报大女。

    不多时,卓文君来到帐外,器具也一并摆开,就等女主人一声令下开始演示冶铁。

    “杜县侯,冶铁乃是我卓氏不传之秘,朝廷想要我等依附,如此豪夺强取,只怕不妥吧?”卓氏大女婷婷独立,自有一股气场,卓氏众人纷纷低头称拜。

    “大女,并非我口出狂言,只是你这些冶铁方法手段,实在是不值一提。”汤策皱着眉头说到。

    世间传闻卓王孙依靠廉价的食物吸引奴籍和贫民做工,这才有了今天童仆千人的巨富——说白了就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堆上去的产能,连技术手段都极端落后。

    “杜县侯,今日你贵为国侯,自然不懂得体恤民间疾苦,我卓氏勤恳劳作,收容孤寡,使得蜀中处处传扬我卓氏良善之名,如今国朝为击匈奴而营盐铁,卓氏自然鼎力相助;只是朝廷如此骄纵,令人寒心啊。”

    卓文君就是卓文君,一代才女说话直白又令人难堪,简直把国朝遮羞布都撤下来了,刘彘就是想把蜀中卓氏抄家,再不济也要把他家产业并到国家运营,实现盐铁国营。

    “我听闻太史令之子司马迁才学过人,新修史记尝言‘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大女说辞真是隐隐有难,真是可谓春秋笔法。”东方朔出言不紧不慢。

    汤策暗想,果然还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自己这样的半吊子文化人,如何比得上历史上有名的才子和才女对话,这引经据典,汤策话都没太听得懂。

    “东方郎官倒是说说,不才卓氏说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话,又掩饰了什么?”

    东方朔见汤策示意,微笑说到:“如大女所言,蜀中卓氏应当是万民称颂的好人家,为何今日大农丞孔仅交给下官蜀中卓氏工匠的伸言书?大女可否愿意在长安城外宣读这样的伸言书?”

    这话里带着威胁的意味了,书中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想来也是皇帝托孔仅之手威慑卓氏的托词罢了。

    “好好好,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东方朔!”卓文君气得胸脯起伏,看得旁人无不侧目。

    “大女,何必动怒。”汤策表情严肃,不似说笑,“自卓氏迁蜀,蜀中民户为乞苟活,只能依附卓氏,这是事实;

    然而卓氏只是付出了一些低廉的食物,就敢招揽百姓,奴役百姓,百姓为了乞活不得不为你们奢靡的生活辛勤劳作,你怎么好意思说你家是蜀中出了名的良善人家?你家童仆千人不假吧?我告诉你,就是未央宫里面都没使唤这么多老百姓!蜀中卓氏与人君何异?”

    汤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如果说初始只是给皇帝打工,那么现在的汤策,是真的目睹种种平民百姓的疾苦,尤其是像蜀中卓氏这样的巨富,往往是通过极为残酷的剥削,才能积攒巨量的财富。

    汤策很清楚以这个时代落后的生产力,想要成为巨富,将会面对怎样的压迫。后世一位伟人不就说过: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每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鲜血。即使是西汉同样如此。

    这纯属是立场问题,而卓氏的立场永远不可能比得了皇帝的立场,更不用说东方朔一番挖苦,汤策一番揭老底的说辞,让卓文君愤怒之气又无处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