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十二章 捡大漏

    汤策和老李头在鸿固原上招收工人,马镫和马铁的制式图纸,朝廷上已经确定下来,确定下来的还有汤策的食户,他现在食一百户,快比得上一般的侯爵了。

    马镫和马铁的步骤被分为十几个工序,将工序拆分开来,工人们负责不同的工序,这样这些技术流程就不会被泄露,而且能够保证工人的熟练度。

    前来应聘的流民实在太多了,蜿蜒着鸿固原,好多流民情愿就地躺下睡觉,也不愿意离开排序的队伍。

    这么多人已经让张县令请求长安执金吾派人下来帮忙维持治安了。

    流民比一般的户民更加瘦弱,现在已经春耕了,否则前来看戏的户民会很多。

    汤策和老李头商量好了,尽量挑一些看上去机灵一些、年轻一些的人,这是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

    “你叫什么名字?年纪多大?哪里人?独自一人前来?”

    汤策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比自己大多少青年,感到很奇怪,一般这个年纪的流民,多少是跟着同伙一起来的,眼前这人是独自一人。

    “我叫赵过,今年束发,凉州人,独自一人。”

    眼前的年轻人眼睛乌黑发亮,粗布麻衣整理的很干净,比一般的流民整洁太多了。

    “你叫赵过?你平时喜欢干啥?”汤策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跳动的声音,历史上也有个有名的科学家叫赵过,也就是耧车的发明人。

    汤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钓到大鱼了。

    “俺喜欢看书……”他话还没说完,汤策已经叫了起来:“你识字?你为何不仕官?谁教你认字的?”

    眼前名叫赵过的年轻人见汤策情绪激动,有点害怕。

    但他又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于是说到:“俺娘教俺认了一些字,后来是乡下先生教的,凉州刺史曾经给先生一本《九章算术》,俺就看九章算术……俺娘跟俺说了,说不要去腌臜的朝堂上,要去田间、去工坊,给老百姓帮忙。”

    多少科学家都是没有政治头脑的憨憨,这话能在大庭广众下说吗?

    汤策赶紧上去捂住他的嘴,好家伙,现在大概确定这人家里不想让他入仕,还是识字的,还看《九章算术》,这他娘的很可能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赵过。

    赵过扒拉开汤策的手,又说道:“我本来给卓王孙家当管家,听说鸿固原有新的工坊做工,是朝廷最新式的工坊,执掌的都是昭国坊的大匠,因此想来向大匠们讨教。”

    “没问题,没问题。”汤策打着ok的手势,赶紧给他登记造册。

    这刘彘至今还在搞察举制,封建等级森严、藩王蠢蠢欲动和匈奴犯境,让他没心思思考科举制,如今这条大鱼入了自己的笼子,那得赶紧笼络。

    “侍中,您这大拇指和食指圈成圈,剩下三根手指往上翘,是何意?”

    “善!大善!”

    ……

    汤策没想到两顿饭的管理会吸引如此多的流民,看来吃饱肚子已经是汉武帝时期老百姓最大的愿望。

    剩下的流民汤策只好用一碗饭汤打发回去了,并且向他们保证自己以后扩大生产,会再招录他们。

    50个工人,基本都是流民,当然还有赵过这样的户民。

    工厂管理制度是汤策和老李头一起敲定的,尽管皇帝还没审核,不过两人打算先这么执行,制度的草案已经让曹襄带回去给皇帝了。

    因为是宗正府出的钱,所以汤策一直是走卫青的关系向皇帝直接汇报这件事的,并没有走朝堂奏案。

    一条最早的流水线在鸿固原开始建设起来,汤策改进的高炉炼铁让老李头这样的工匠赞叹不已,出铁水的效率极大提高,并且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负担。

    宗正府派来的宦官每天都会送来四车铁矿石,这是皇帝直接的命令,没人敢怠慢。

    ……

    何大锤很珍惜这个做工的机会,奴籍没有土地,只能采摘野果子或者给大户人家打临时工养家糊口,如今在这里每天管两顿,自己省点吃就能给家里带点。

    听侍中说月末会给大家发五天的口粮,年终会发一匹麻布,老天爷,官老爷过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他想起前几天侍中给大家讲课,前几节课就是教大家识字,尽管很多人听得意兴阑珊。

    何大锤很认真,他不想再过那种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生活的窘迫逼迫着这个年轻人努力听侍中在讲什么。

    这样的恩惠,让何大锤这种奴籍做梦都不敢想,拼了命都要珍惜这个上课的机会。

    虽然自己听不太懂,不过班长似乎游刃有余,班长和自己不同,他是户籍,听说以前给卓王孙家里做管家,是个读书人,全班几十号人没有不服的。

    自己下工以后,还得多问问班长,了不起把今天省下来的粮食给他,总能讨教明白一点吧?

    工厂每天早上半个时辰都要上课,就连昭国坊的大匠们也要跟着听,既要认字,也要学习冶铁,这是汤策的意思。

    赵过本来以为这个比自己还小的年轻人能够位列朝臣不过是幸进,早上听他讲课才发现他的算学才能远超自己,不由得激动地打摆子,探寻天地至理不就在这里吗?

    最开始老李头几个老工匠觉得汤策纯属显摆官威,后面听懂了些,也开始明白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真想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

    这可是大恩情,自古以来门派所学都是不传之秘,如今汤策大大方方的,反倒令诸位工匠感到不可思议,自然不好再推脱,一个个用心学起来。

    ……

    “汤侍中每日讲学,听者如工匠李氏无不敬佩,冶铁工艺似大有进展,如今李氏请求每日铁矿消耗再增四车。”绣衣使者将汤策讲学的布画递交呈现给皇帝。

    “准了,命宗正府每日运矿再增四车。”刘彘欣赏着绣衣使者的布画,明白汤策是真心实意推广自己的学识。

    他愈发好奇这个年轻人打算做什么,不过,在事成之前不干涉臣子事务是帝王的美德,刘彘没打算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