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二章 卖盐

    这是汤策开春以后第四次来长安的东市,这是本地商人交易的场所,西市则大多是西域胡人经营。

    自从汤策用铁钉当插销,打造了自己专属的折叠板凳,坐在东市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人人都是席地而坐,唯有汤策一人是坐在小板凳上的,而他售卖杜县精盐已经在东市占了一小块地方了,常常有客人过来买盐。

    汤策把价格定得很高,令九伯和十七他们觉得汤策简直在抢劫——他们觉得大家都是种田的苦命人,就该互帮互助,没必要把盐价定得让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

    汤策很清楚,自己这些精盐的目标用户就是长安城里的皇宫贵族。

    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官身,自己就和待宰的羔羊没有区别——在汉武帝时期,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就像一个笑话。

    家天下家天下,整个天下的所有东西都是皇帝的,你敢宣扬私有财产,等待你的绝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断头台。

    如今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取官身,封建王朝的官和民,完全是两种生存状态,汤策如今只能努力融入这个封建王朝。

    高价卖盐总算有了一些回报,自从汤策第一回带来了蜀中的布帛——尽管不是第一等的绸缎,却也远远不是九伯这些乡下人能穿得起的——杜县村子里的人对汤策开始恭敬起来。

    九伯也不再反对高价卖盐,开始组织人手趁着农闲挖卤矿。

    杜县唯一的卤矿是没有主人的,或者说这个矿是属于皇帝的,但是因为没有价值,没有人懂得如何从卤矿中制盐,所以也没有人管理这座卤矿。

    这会儿还属于官山海,也就是国家控制公共资源的过渡期。

    那匹极好的蜀中布帛,一部分用来给汤策做内裤了,另一部分送给了县令,换来了五年采矿许可。

    就内裤这件事,都让九伯癫狂,简直是暴殄天物!

    不过穿了以后孟家人似乎不怎么排斥这个新式“亵衣亵裤”,尤其是九璧这样临近女子月事年纪的姑娘,自己得好好保护。

    三个月来的相处,让汤策真心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这些最初遇见的好人身上。

    如今汤策早已把孟家人当作自己的家人,如今破旧的茅草房也已经成为汤策内心的归宿。

    村子里的主要商品是盐,因此每次进长安的运货量也不多,一般也就是十七带着汤策进城,东市找个地方就开始摆摊。

    官府只管你的秤公不公平,居然是不收租的……汤策最开始也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来到了东市,才发觉由于连年征战,其实西汉的商业并不繁荣。

    “现在好多了,自从去年陛下新封的太中大夫打通了什么绸子路,这会儿做生意的人才多起来。”十七盘腿坐在汤策旁边唠嗑,就这也比汤策坐在板凳上要高。

    孟十七搞不懂这个年轻人为啥不坐地上,坐地上多方便啊,还非得坐在凳子上——他把这归结为文化人的坏毛病:爱干净。

    汤策这才知道就在去年,张骞从西域回来,算是取得了一系列外交胜利,打开了汉王朝的商贸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的商业几乎可以预见会随着这条商道打通而繁荣起来。

    到了日中,来往的客人也多起来了,汉时的太阳似乎也是温和的,和上次来这里买盐那个太监差不多一样的温和,汤策心想。

    历史上这是汉武帝定下盐铁国营政策的关键时期,汉武帝刘彘应该对自己制出精盐很感兴趣吧?

    迷迷糊糊间汤策开始打盹,汉朝粗粝的食物让汤策适应了很久,不过这些纯天然的食物确实对身体大有裨益。

    不过消化这些食物会让血液集中在胃部,因此大脑供血不足,会感到昏昏沉沉。

    恍惚间汤策听到了十七和路人吵了起来,赶紧晃晃脑袋,睁眼一看,只见好几个甲士围着十七推推搡搡。

    “各位军爷,请问何事?”汤策一边学着古人作揖,一边眼神示意十七后退。

    十七虽然莽撞却不傻,一边退一边咕囔着“我们可是良人,从来没缺斤短两……”

    后面的甲士见汤策仪容说不出的怪异,却是极为礼貌,这些甲士都是宫廷侍卫,自然是有眼力价的,见正主出来了,也就纷纷拱手让开一条道。

    汤策正蒙着,这些丘八怎么还给老子让路了呢?难不成自己有什么皇霸之气?

    只见两列八人甲士中间,有一位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伙子走了出来,汤策只看了他一眼身上的甲叶,明显是他们的长官。

    好家伙,这他娘的跟自己一个年纪就当上宫廷侍卫的头头,指不定是什么皇亲国戚。

    汤策倒不是担心自己冲撞这些封建贵族,主要是杜县那个村子里都是对自己有恩的人,万万不能引火上身,得罪眼前这个少年勋贵。

    人一旦有了牵挂,就会变怂,要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也就算了,但凡有些牵挂,都不可能毫无顾忌,如今汤策早打算缩起头做人,不得罪这些封建贵族,免得牵连恩人。

    这位官爷那真是剑眉星目——汤策第一回见有人如此贴切这个词,腰间别佩剑,如果不是高级官员,那必定是皇帝荣宠的贵族,透过甲叶能看到这家伙里面穿的都是华贵的好料子。

    汤策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看着就很精神,浓眉大眼的,与一般的古人气质上简直有天壤之别,即使是后世,汤策也未曾见过如此英气之人。

    只见这少年甲士向汤策拱拱手,用着换音期公鸭嗓向汤策行礼,道:“吾乃宫廷侍中霍去病……”

    话还没说完,汤策听着这人公鸭嗓就忍不住笑了出声——原来这位就是历史上功绩彪炳千古的霍去病,万万没想到声音这么逗。

    只见霍去病脸色发红,看得出来他也觉得这嗓音有点滑稽。

    汤策赶紧正正衣冠,先还了一礼,说到:“霍侍中,在下并非故意取笑,在下曾追随恩师学习一些医术,霍侍中乃是长成时期,如笋之抽芽,嗓音变化极快,乃是天然之道。”

    霍去病听出汤策为自己解围之意,并不领情,面无表情道:“陛下听闻东市有商家出售精盐,居然不是当今任何一家大户手笔,因此派在下前来问询,如郎家不弃,请随我面圣如何?”

    话说得客气,但汤策这会儿是没得选,一看这几位军爷敢在长安着甲寻人,怕不是有汉武帝手谕。

    听说汉武帝极其喜欢霍去病这个外甥,自己不好得罪,只能听从。

    汤策只能交代孟十七一些事情,嘱咐他不要鲁莽行事,便跟着霍去病走了。

    一路上,霍去病虽然没有特别优待自己,但显然也没有轻视自己,自己左右均有3位甲士,既是保护自己,又是限制自己防止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