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故事
繁体版

第一章 流落人间

    野外科考作业的汤策,睡醒以后就发现自己好像换了人间。

    不仅是换了人间,自己的身体也年轻了十几岁。

    流落荒原,电子仪器没有信号,自己从黄土高原来到了水草丰美的地方。

    汤策身上还揣着几个生红薯,这可是自己保命的东西,非到最紧急的情况不可食用。

    汤策是个很坚强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哭,除非忍不住。

    当确认自己穿越到西汉的时候,汤策还是放声大哭起来。

    “真是痴傻子,连陛下喜诞皇子据改元朔都不知道,今年便是元朔三年!”

    这是在荒原古道遇到的一行人,给自己的回答。

    汉武帝,元朔三年。

    汤策离故国的距离,不是长度,而是整整2200年的时间。

    汤策忽然放声大哭,不由得令周遭汉子都安静了下来,连碎碎念的糙汉也没再嘟囔。

    所幸遇到的老祖宗们都还是好人,这群人是杜县人,去长安卖粮食正在回乡下。

    为首的老者是孟九,见汤策虽然落难,衣着谈吐确实不凡,因此对汤策殊为礼遇。也正是他,想让汤策暂居杜县的乡下村子。

    汤策自托为共和国人士,流落荒原,倒也不算欺骗老祖宗。

    他们生活并不宽裕,哪怕是推车最卖劲儿的那个叫孟十七的壮汉,都面有菜色,衣物到处都是补丁。

    看得出来这壮汉对自己这个半大不小的人混进他们村里很是不满。

    也是,从古至今就没有白吃的午餐。

    哪怕孟九心善收养自己,在这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农业社会,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可不是一句笑话,汤策来了,就意味着大家到嘴里的粮食少了一些。

    必须得做点什么,吃白食永远不会获得他们的尊敬,汤策很明白价值交换的道理。

    ……

    连续两天的路程让汤策和这群朴素的古人混熟了,他的关中古音也越来越熟练。

    这些古人尽管贫困,却是善良又热情,连日相处让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孩,这些天的相处同样也让汤策倍感温暖,一行人竟不知不觉间就到了杜县的村子里。

    汤策被安排住进了破旧的茅草屋里,虽说破旧却也整洁,连户籍也在孟九两袋粗盐的贿赂下转成了民籍,还是京兆杜县人氏。

    汤策的身份不是收归流民的奴籍——归根结底,是汉王朝连续对匈奴作战,如今人口下降,急需补充劳动力。

    汤策这种年纪不过16的小伙子是地方官最喜欢的人,就算是京兆地区的县令也不例外,人口增加乃是官员业绩,多多益善。

    ……

    “九伯,晚辈这些年师从异人,学了一些奇巧,如果承蒙不弃,晚辈愿意教大家伙儿制盐。”

    汤策一路上早就想好要如何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中立足,首先应该珍惜这些萍水相逢的善意,回报这种善意才能有利于自己在这个封建王朝活下去。

    “好娃娃,这制盐可是要在海中晒盐,非渔无地利,我们这里没有海啊……”孟九摆摆手。

    “杜县应该有些卤矿,我可以从那里制盐。”

    汤策知道至西汉后期,卤盐已经得到大规模开发,提取卤盐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就学过,并不是难事。

    这句话说出来的语气如此平平无奇,然而孟九等人却一副不信的模样。

    “九伯?”汤策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

    “唉,那卤盐有毒,吃了会拉肚子,吃多了还会死……”孟九的孙女,小小的九璧瞪着大眼眸子看着汤策。

    十二岁的小姑娘出条儿了,和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面有饥色不太相同,孟九伯把孙女儿养的很好。

    “十七叔,你帮我把这些东西凑一下,我给大家伙儿演示怎么从卤矿里面取盐。”汤策将一路上炭笔在布帛上写画的器具交给孟十七,也就是推车那个壮汉。

    这几天和这些古人,也是自己的祖先们,相处极为愉快,汤策似乎是寄希望于这种备受关爱的温暖,逃避远离家人的痛苦。

    孟十七只当汤策在放屁,九伯却不然,他晓得汤策识字,有礼仪,祖上应该是有文化的。

    在这个识字率不到1%的年代,汤策这样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工程师研究员,可以自傲地宣布他的知识储备领先世界两千年。

    九伯听说汤策要制盐,这也不闲着,反正如今已粜米,大家伙儿都窝在家里等着过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就看看这个共和国的小娃娃怎么胡闹。

    汉时粮食还做不到一年两、三熟,农闲时节正是家家户户空闲的时候,果不其然,农家里很快凑出一套器具,什么捣杵草木灰细砂石一应俱全。

    长安人爱传闲话的毛病两千年了都没变过,不多时,家家户户听说新来的小伙子居然会制盐。

    这可得开开眼,制盐这法子不是那些豪门大户敛财的秘门吗?怎么看这小伙子也是在吹牛,诶对了,就是那个特能吹牛皮筏子的二狗,现在都去当戍卒了……

    乡下人爱看热闹,大家看着汤策敲下几块大卤矿石,捣碎了,又滤了好几回,眼见着这浑浊的昏黄色液体变成了透明,最后放在锅里煮。

    汤策笑起来,又对围观的各位乡亲父老说道起来,众人见许久没有什么神奇的法门,这不就是烧开水吗?净糊弄人……

    当众人终于散去,九伯和九璧还站在一旁等着汤策。

    “九伯,我也不是瞒你,这制盐的法门乃是生财之道,也是取祸之源,我为大家制盐,但是制盐的方子实在不能说,说了你们也不懂,等我制盐以后,会带到长安市面上卖,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九伯点点头,自古以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九伯是懂这个道理的,当年九璧的父母就是为了保护家里两只羊,被匈奴人害了……

    汤策话说明白了,九伯也就放心了,这小伙子心眼儿可不少,将来肯定不会受欺负。

    制盐技巧涉及太多利益,在物资匮乏的汉朝,盐是一种战略物资,倘若汤策将技巧随意传播,说不定就会引起什么祸患。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是如今的事态,汤策觉得直接把鱼给九伯他们就好了,这样也能彻底将他们从危险中分割开。

    ……

    蒸水蒸了好久,汤策终于在这个缺块的陶罐里面看到了白色结晶——很可能是目前汉王朝甚至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盐。

    围在汤策茅草房子里的九伯、九婶、九璧和孟十七,都目瞪口呆,一个一个轮着用手指头蘸着盐尝着,也不怕咸坏舌头,孟十七一个劲儿地拿头磕茅草房,都快给汤策草房子给整出个大窟窿了,九伯还在发癔症,九璧就是一脸崇拜地看着汤策这个共和国来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