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被梁山好汉绑票
繁体版

第73章 都学我是吧

    何铸?

    时云飞当然听说过。

    何铸和秦桧都是政和五年,也就是今年这一科中的进士,二人关系不错,但不同于秦桧善于逢迎,何铸是个品格刚直的人。

    当年,秦桧想要害死岳飞,便让何铸去当审判官,授意他严刑逼供。

    何铸当庭扒了岳飞衣服,正要拷打,看到岳飞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受震撼,又加审问,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

    于是,何铸回去对秦桧说,岳飞无罪。

    但秦桧却说:“此上意也!”

    是赵构的意思。

    若不是二人私交很好,这种话秦桧是绝不可能说的。

    但何铸却怒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戳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秦桧无言,只好绕过何铸,另派了心腹万俟卨审问岳飞,定了“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

    而何铸因为得罪了秦桧,二人决裂,被秦桧弹劾贬官。

    时云飞看着眼前这位目光柔和,气质温润的年轻人,想到他未来的经历,心中颇为感慨。

    只见何铸望着前面的长队,摇头道:“这队也排的忒长了,你我这拜帖,多半是要石沉大海了。”

    时云飞也有些无奈:“如果真有门路的,比如福建路的士子,直接就走后门进去了,也不会在这里投帖。”

    何铸道:“是这个道理,但既然蔡太师肯在前门接受士子投帖,肯定不会一概拒之门外,怎么也得选几个人进门,以示礼贤下士。我只希望,我的拜帖有幸能被蔡太师选中啊。”

    看到何铸有些自信的样子,时云飞问道:“何兄可否透露一下,你这拜帖是怎么写的,我也好学习一二。”

    何铸的表情却显得有些惊讶,低声道:“看来你进京时间还不长啊,连拜帖怎么写都不知道?”

    时云飞摇了摇头。

    “你我相识一场也是缘分,反正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不妨教一教你。”

    何铸凑到时云飞脸上,低声道:“我在拜帖中说,我懂甲骨文。”

    “甲骨文……是什么?”

    “这你就不懂了吧。”何铸嘿嘿一笑,“这是一种新发现的古文字,晦涩难懂,官家和蔡太师都痴迷其中,正到处搜寻甲骨片,并寻找可以释读此文字之人。”

    “所以,你懂甲骨文?”

    何铸点了点头道:“算略知一二吧,毕竟我也只研究过三五片,但已经比这里排队的绝大多数的人要强了。”

    “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什么意思?难道他们……”

    “聪明。”何铸笑了,指了指前面排队的人,“你瞧这些人,每十个人里面,至少就有三四个,拜帖里面都是说,他懂甲骨文。其余人等,则是宣称自己精通金石器,绘画,书法,奇石,诗词等等,不一而足。”

    “这样啊。”时云飞有些叹为观止。

    何铸继续道:“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些滥竽充数之辈,懂个屁的甲骨文,进去之后必然是胡说八道,徒惹蔡太师生气而已。唯有我何铸,才能说出个门道来。”

    何铸感慨:“唉,只可惜啊……这里鱼目混珠之人太多,我这块金子夹在其中,也难免泥沙俱下。”

    时云飞又问:“既然何兄确有真才实学,为何不另想办法,另辟蹊径,比如改投蔡太师的几个儿子,或者蔡氏门生,总有办法的吧?”

    “你能想到的办法,不光是我,这里排队的所有人都想过了,都走不通。想投奔蔡太师门下,唯有这里一条路。”何铸道,“要怪,也只能怪我等命不好,没有生在福建路啊。”

    时云飞点了点头,不再言语,内心却不由得苦笑一声:“这卷的也太厉害了吧,老子真是服了。”

    排了小半个时辰的队,终于轮到他二人。

    先把拜帖递给门子,门子递上一张表和纸笔,让他们填写了姓名、籍贯、解试成绩、联系方式等等基本信息。

    等填好了,那门子把表格一收,看都没看时云飞二人一眼,直接喊道:“下一位!”

    想见蔡京一面,看来真的不太容易,时云飞本来信心满满,现在却也不抱什么希望了。

    早知道如此,当年在大名府就跟梁中书摊牌了,蔡京听说过自己的名字,事情就会好办一点。

    如今,梁中书早把发现甲骨文当成他自己的功劳,肯定不会跟蔡京说起时云飞三个字的。

    此时此刻,在蔡京眼里,他时云飞不过是个前政敌的孙子,如今混得不咋地,跟其他士子一样,想靠着甲骨文、书画这些特殊门路,来跟他套近乎而已。

    看来,只能另想办法了。

    接下来的日子,时云飞待在家里,一边看书,一边等待回信。

    果然不出所料,七天过去,那信依旧石沉大海,看来是真没戏了。

    然而,时云飞也不是容易放弃的性格,他一直在琢磨,除了登门投拜帖,要怎么才能跟蔡京搭上线。

    正巧,吴用带来了一个消息,让时云飞看到了一丝机会。

    自从来了东京,吴用这厮就莫名地兴奋。

    可能是因为他自己是个不第秀才吧,所以对科举之事非常感兴趣,仿佛就是自己参加考试一样。

    他每天都出门上街,专到士子聚集多的地方,打探各种消息,再回来跟时云飞报告。

    当然,他打听到的消息,大部分都是谣言,或者是时云飞已经知道的一些潜规则,时云飞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所以也不戳破。

    这天,吴用回来,兴奋地对时云飞道:“礼部院门口贴了告示,即日起开始接收解举人的状子了。”

    “知道了。”时云飞淡淡道。

    所谓接收状子,不过是省试的基本备考流程之一,所以一开始时云飞真没什么好兴奋的。

    状子包括四样东西,一家状(解举人的家庭基本信息,由原籍官府出具),二担保状(几个考生互相担保,发现一人作弊全部承担责任),三解状(解试的合格证书)。

    以及四,试纸,就是考试用的纸。

    没错,宋代科举考试用的试纸都必须考生自己带,国家不给提供。

    向礼部衙门提交了这四样东西,审查合格之后,便真正具备了参加省试的资格。

    “对了,今年礼部院还有个新规定,所有解举人的状子,需要去指定书铺预先审查一遍,合格之后,有了书铺盖章,才可提交礼部院衙门。”

    “还有这说法?”

    时云飞不免摇了摇头。

    书铺,不是朝廷机构,只是私人开设的店铺,主营业务是帮人们写信,写诉状,写合同等等文书事务。

    因为常年代人写诉状,所以开书铺的人,和衙门走得近一些,朝廷有什么新规矩,他们通常是最早知道的。

    现在递交状子都要通过书铺预先审核,表面上是朝廷为了避免考生写错信息,来回核对麻烦,还容易产生纠纷,所以经一道手先审核一遍。

    但实际上,书铺审核也是要收钱的。

    你也别小瞧这审核状子的小小工作,这里面可以存在大量权利寻租、以权谋私的空间。

    不过是生意而已。

    “既然是生意,那就好办了。”时云飞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