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被梁山好汉绑票
繁体版

第7章 国之良吏宋公明

    宋江笑道:“那草寇也是人,也得吃盐吃酒,打铁造器,梁山荒蛮之地,贼寇不事产业,他们巴不得百姓常来常往,好做些交易,甚至趁机招揽些喽啰上山。所以,王伦是绝不会禁止百姓入泊捕鱼的。”

    时文彬问:“百姓如何敢与贼寇交易?”

    宋江道:“相公,那贼寇下了山便是百姓,百姓上了山就是贼寇啊。”

    时文彬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宋江继续道:“去年韩知县在时,便想要剿了王伦,考虑梁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韩知县心善,不愿士卒死伤太众,于是定下坚壁清野之计,想要设法断了贼寇与外界的往来,将他们困死在水泊里。

    “先是下令,命百姓渔船不得随意下水,必须十船一保,船上画上记号,来回需在指定渡口登记,才能进泊捕鱼。可此法实行之初,效果却不尽人意,百姓们阴奉阳违,不愿配合。”

    “百姓既是良民,为何不愿配合剿贼?”

    “朝廷规定,百姓若入梁山泊捕鱼采莲,需按船课税,但梁山泊实在太大,到处都是私设码头,逃税者甚多,百姓早都习惯于此。一旦规定结保,违者互相检举,便不能轻易逃税,百姓收入减少,所以不愿配合。

    “韩知县一筹莫展,于是我便献上此计,四处散播消息,假称那贼首王伦不再允许百姓进泊打鱼,遇见便格杀勿论。唯恐百姓不信,知县还教雷都头带人假扮贼寇,在泊里巡逻,遇见渔民就大肆恐吓,乃至拔刀劫船。此计立竿见影,百姓害怕,于是纷纷主动结保,或者干脆不再入泊打鱼。”

    “宋押司果真大才,竟能想出这等好办法来!”

    “相公谬赞了,宋江不过因本乡土生土长,熟悉乡情而已。”宋江谦虚一句,其实他也没敢把话说得太透。

    事实上,渔民不愿意缴税,只是因为朝廷科派实在太重,渔民根本负担不起。

    往往忙碌一天,七八成收获都缴了税,倘若运气差点,甚至还要赔钱。

    因此,许多渔民宁愿在家赋闲,帮人做点苦力讨生活,也不愿与人结保下水捕鱼。

    比如在石碣村,那阮氏三兄弟已挂网数月,只在家坐吃山空,生了满腹牢骚,所以那吴用稍微一劝,他们便毫不犹豫地跟着晁盖劫那生辰纲去了。

    时文彬摸着胡须道:“想来正是因为此计奏效,山寨缺食少穿,王伦困顿之下,才绑了我儿,索要巨额赎金。押司所说的与贼人谈条件,便是指此?”

    宋江笑道:“相公明鉴。”

    “可我初来乍到,怎好就废了前任良法,给那贼寇开这便宜口子?”

    “此法自不必废除。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相公只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宋江拱手道,“只要相公点头,我便亲自上梁山一趟,与那王伦谈判,势必将小相公安全带回。”

    “好!”时文彬道,“宋押司有勇有谋,实乃国之良吏。只是前往贼巢谈判,终究危险,押司不妨多带些弓手土兵随行。”

    宋江道:“此去是谈判,又不是厮杀,那王伦生性多疑,人多反倒不好,我只带朱都头并三五人同行足矣。”

    时文彬当即点头答允,命人寻那都头朱仝来,交代了几句,又让时夫人拿出些金银来赏了二人,还亲自将二人送出县衙。

    宋江与朱仝领了知县命令,去尉司点了五个土兵,几匹快马,一路直奔梁山泊而去。

    路上,朱仝问道:“公明兄,知县昨日知会过我,叫我清点人马,做好随时上山剿贼的准备,怎突然就变成谈判了?”

    宋江笑道:“知县本意正是派你和雷都头二位上山剿匪,我想那还了得,于是靠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好说歹说才给劝住了。”

    朱仝闻言大喜,对宋江拱手道:“多谢公明兄了。”

    宋江道:“都是在衙门讨生活的兄弟,少不了彼此帮衬,何必言谢?”

    朱仝当然不愿意去触梁山这霉头。

    身为一县都头,七八年的老刑警了,行走于黑白两道中间,他还能不知道个中好歹?

    若真要玩命硬上,以朱仝、雷横为先锋,宋江为军师,带上百十弟兄,拿下梁山也绝非不可能之事。

    但是,这么干有什么意义?能得什么好处?

    剿贼的功劳,那是郓城知县和济州知府的,他们当然会加官进爵。但朱仝不过是个小县吏,最多得些赏钱而已,值得为此卖命吗?

    更何况,那梁山之上,还有不少朱仝的老相识在那里当喽啰。

    其中便有朱仝的本家七叔全家十几口人。

    他家本是个二等户,家境也算殷实,只因值了衙前,竟弄得家业败落,不得已才抛弃田产,举家上了梁山。

    所谓衙前,是负责在本乡催缴税赋的吏职,按理说大小也算个官。但宋时制度,倘若衙前不能按时收上足额的税来,其中差额便要自己掏腰包填补。

    为了凑足税额,县中官吏便狠命敲诈衙前,不问是非,如此一来,许多值了“衙前”差遣的富户,便因此一夜返贫。有的甚至卖尽家产也补不上差额,还被定罪法办。

    朱仝若真上山剿贼,迎面撞上七叔一家,你说是打还是不打?

    真没这个必要。

    宋江当然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百姓上山就是匪,匪下山就是百姓,四舍五入剿匪就等于屠民,所以才花了大力气,劝时文彬不要轻易动兵。

    却说宋江和朱仝一路纵马急行,数个时辰后,来到梁山泊边上的李家道口。看到路旁有个酒店,便打算进去歇歇脚,顺便问店家借个船去那水泊山寨。

    天色正好,宋江远远望见水泊中央那座大山,甚是巍峨气派,便是那王伦的老巢,不由得心中感慨:

    “我宋江也自诩英雄一世,颇有权谋,却只能在这昏昏知县手下当个趋走小吏,小心伺候,上下逢迎,还不如王伦这厮占山为王,图个一世快活。”

    进了酒店,二人找一张空桌坐下,叫小二点了些酒肉,并几个菜蔬,低声商议着待会儿上山之后的事。其他土兵则自坐一桌。

    二人全神贯注讨论事情,并没有察觉到,一男子正蹑手蹑脚地绕到宋江背后,趁着宋江正举盏饮酒的当口,突然朝着宋江的后脑勺上猛地一拍!

    宋江猝不及防,吓得浑身一哆嗦,将满满一盏酒全倒在了脸上、身上,狼狈至极。

    朱仝则反应极快,倏地抽出佩刀来,正欲挥刀,看到那男子模样,当真是又惊又喜,手自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