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望平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不过是误打误撞

    提出一个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合理的要求,就是冯立化解有可能会出现的大人对于自己食言的解决之道。

    这个要求一定要脱离低级趣味才行。

    因为用自己的零花钱或是央求大人给自己买美味的吃食,有趣的玩具,香甜的饮料,恐怕是每个孩子在得到大人的奖励,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个小心愿的时候,最先能想到的事情。

    毕竟在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的头脑中,又会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呢?

    于是在自认为是关键的向家长提出自己需求的时刻,冯立只需要做到反其道行之就可以了。

    将自己应该获得的奖励从买零食或饮料变换为去书店买书,对家长和孩子而言就是一举两得的双赢。

    哪位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渴求知识喜欢学习的人呢?

    毕竟知识是无价的。

    从书本中汲取到的营养被吸收到一个人的头脑中后,其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是无限巨大的。

    一个人究竟在社会中有着怎样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看他有怎样的一个知识储备的。

    用句时下流行的话来解释,就是“一个人不会赚到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以外的钱”。

    知识决定着一个人看世界的眼界,知识也是铸就一个人灵魂的最基础的东西。

    冯立从小就喜欢读书,不过他不是那种选定一个类别或是方向去专注读下去的人,而是处于随着自己的兴趣博览群书的状况。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喜欢抱着新华字典读,一为解决遇到的不会读也不会写的生字词问题,二为满足自己求知更多汉字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的欲望。

    冯立觉得新华字典是这世间最好的书,呈现给人的知识是最直接且有实用性的。

    等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在对汉字的掌握水平提升了很多以后,冯立就开始对四大名著发起了自己的“冲击”。

    经过两个学期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拿下了这四个“大块头”。

    虽然他因为年龄还小,对于书中的一些内容还一知半解的,但不妨碍他在通读四大名著之后,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基于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观点和主张。

    这无疑是可贵的。

    通过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学校老师的敦敦教诲,结合自己阅读富含中华文明营养元素的书籍经历,树立在幼小冯立心灵深处的认知和对待世界的“三观”,是可以令人放心的。

    所以主要是出于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并非是刻意变换自己对于父母奖励自己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冯立总是会达遂自己心愿的。

    也是在察觉到了这种情况后,冯立就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了。

    他因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奖励,对他真是莫大的鼓励。

    在旁人的眼里,他的行为每回都能获得家长的热切回应,说明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但在冯立这里,他做的事情和表现出的反应,其实都是发自内心的,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而结果之所以能吻合他的想法,不过是误打误撞罢了。

    这种情况有效地刺激了冯立思想意识的成长,他对于人性的把握又得到了提高。

    这家开在自己家附近的新华书店,承载了冯立太多的欢喜,注定是他不能忘记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