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驿望平
繁体版

第六十一章 挑不出毛病的盘算

    那怎么办才好呢?

    当面临的情况不利于自己时,想要扭转被动,但瞻前顾后的却什么都不想做,只是愿意在那里等着,期待着局面能自己好转起来,肯定不是明智的。

    那什么才是明智的选择呢?

    当然是要主动出击的。

    孰不知,“天自健以自强不息”,老天愿意帮助的,一定是自我不放弃的人。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努力之后就会有美好的可能,最差也就是现在这样了,为什么就不能试一试?

    如果连尝试都不敢为的话,即使客观条件再有利,又有什么用呢?

    而想要求变,就必须放弃所谓的“成式”,于不断的“变”中寻求突破才是正道。

    否则就接受现实给到你的状况吧!

    哪怕再心有不甘,也只能是在自怨自艾间成为别人眼中的失败者,想要改观是没有可能了。

    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跟他人是无关的。

    搞明白了这一点,是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只是有多少人会参透呢?

    冯立是明白人,从他的做法就可以看得出来。

    他在家里从不寻求对于父母定时给到的零花钱,随时拥有绝对的支配权,这是体现他聪明的第一个地方。

    这样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一种情况的出现,冯浩钦和高金香每月定时拨付给冯立的零花钱,给不给到他的手里是无所谓的。

    这点与冯立的姐姐会从父母那里认真地领取自己每月的零花钱,及时入账自己“小金库”的做法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与自己的姐姐相比,冯立是有着难得的自知之明的。

    他知道自己做事没有姐姐那么细心,因为小着姐姐几岁年纪的缘故,在考虑事情时也是没有那么全面的。

    这是从幼年进阶到儿童阶段,再成长到少年时期,冯立都无法逾越或消除的差距。

    这种基于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天然就具有的不同,饶是聪颖的冯立也无法做到忽视。

    有着这样体会的冯立很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为了避免多余的麻烦,干脆就不让自己去接触钱。

    不直接处理关于钱财的消费问题,就消除了发生问题的可能,生活的内容想不变得简单都是不可能的。

    冯立从父母那里觉察到的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他们相对更能容忍自己犯错误。

    这说明,男孩子手里有钱和没钱,在冯浩钦夫妇的眼里,是代表着不同意义的。

    对钱若是占有的欲望了,那就说明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了。

    在这个时候,不会有家长会放松对于男孩子的管教的。

    因为社会的形势就是这样,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要投入比养育女孩子更多的精力和责任,稍有松懈就会错失最佳的教导时机。

    男孩子的“最终成材率”注定是要低于女孩子的,这是人类社会优胜劣汰的结果,谁也更改不了。

    残酷吗?

    比起自然界中生物所普遍遵循的“丛林法则”,其实已经是温情许多了。

    毕竟人们对于社会资源的竞争,虽激烈但还是在良性范围内进行的,远没有达到非要争斗出个你死我活的程度。

    但这仅是性质的不同,在根本问题上,两者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

    不论是在人类社会里,还是在自然界中,出现的所有竞争都是不分性别和种族的。

    循着这样的思维,就可以总结出“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一定存在竞争关系”的定论。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么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第二个共同点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在所有的竞争关系里,发生在男性(以人类社会的视角为出发点)或雄性(站在自然界的角度上去分析)之间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

    比同龄人更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冯立,就产生了延长自己成长期的想法。

    他想在父母的呵护下,更多地享受无拘无束的不用想很多事情的时光。

    这样的时光多一天都是好的。

    所以不排斥钱,但比较拒绝自己使用钱的机会,就成了他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都坚持的事情了。

    那么提现他聪明的第二个地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