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繁体版

第七十一章 重立宰相

    李世民自动忽略了惶惶的陈循,他兀自点头,随后便令商辂拟诏。

    于是,朱祁镇人还没走回北京城,封赏王文的制诏便传遍四方。

    朱祁镇将手里的那封信件捏做一团,气得牙根直痒痒。

    王文之死,大家心知肚明。

    现今李世民居然用一个小小的忠义伯便在朝堂内外树立了一个埙篪相和的兄弟情谊。若他回朝,当真与其撕破了脸面,落不到上风的反倒是他!

    而且若不是当初李世民那箭想要射杀自己,朱祁镇差点真就要信了他的阴谋诡计。

    “陛下,还有半个月就要抵达北京城了。回京后,望陛下珍重。”

    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送了朱祁镇一路,此番即将分别,他不禁为朱祁镇回宫后的境遇感到担忧。

    “朕在位十余年,宫中的老臣、各地的地方官员皆以朕为大统。朱祁钰登基不过一年之久,只要人心操控得当,这大明江山迟早还是我的囊中之物!”

    此番一路走来,伯颜帖木儿替他挡了不少的明刀暗箭。朱祁镇冷笑过后,颇为成竹地同帖木儿点点头,

    “回去请转告也先太师,我朱祁镇定不托所望,夺回朝堂!”

    只要明朝廷成功内讧,蒙古随时都能有可乘之机。这也是也先放虎归山的真正目的。

    伯颜帖木儿点头。

    文渊阁。

    商量完了迎驾太上皇,针对将沿海那些倭寇打回小日本老家去一事,李世民又征询了各部意见。

    麓川战役连征多年,土木堡大败又倾覆朝堂,虽如今方才打胜京师守备战。但众人一致觉得明朝廷劳民伤财,现已经不起海战,穷兵黩武。况且众人对于解除海禁一事,本就意见各一,此番不自觉都纷纷摇头阻止。

    李世民早已猜到,他沉着脸色不说话,也不动怒,只叫人捉摸不透。

    于谦看见李世民的眼底隐隐亮得发光,便知帝王心思已定。王直等人说得无用,但也不无道理,他出列上前。

    “倭寇骚扰我沿海百姓多年,重之一战也无不妥。但……”

    于谦抬头看向李世民,他眼中疑惑,他是真不知道李世民是如何想的,

    “陛下要如何战?”朝廷上能战之将本就寥寥无几,更何况要海战。

    “要——”

    “四方邦交,臣服来拜!”将小日本打回他们的老家去,如果可以,甚至让日本成为我华夏的附属!

    李世民口吻夸夸,眼底泛起的火花直将商辂等人心中的赤子之心烧得山火燎原。似乎看着李世民说出这一切,一切就都会变成现实!

    商辂等人不自觉互相对视,忽然改口道,“我等谨遵陛下旨意!”

    于谦摸不着头脑,李世民还没说怎么打,这群人便改口同意。但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于谦遂也不多问,只等时机成熟那一日,挥师东夷!

    商量完这些,李世民便阖眸静思,他既不令众人告退,也不提及其他话题。几部尚书便安定地坐在下首,面面相觑。

    但等的时间越长,这文渊阁内的气氛便愈加凝滞。众人额角不知不觉冒出冷汗,就连于谦心跳都加快多时,不知李世民这到底卖的什么关子。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众人都如坐针毡之际,李世民终于抬眸说话,“朕还有一事,欲与各部尚书商量。”

    众人现今满头大汗,李世民不怒自威散发出的威严,没人能在此之下走几遭。几人悄悄对视几眼,心里面无不在想,快点说,说什么都答应你!

    李世民为的就是耗这几个老古董的耐心,此刻将他们磨得火急火燎,他反倒淡定下来。

    拿在手中的奏折一下一下拍在手心里,李世民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坚定的声音从大殿内响起。

    “朕欲复设宰相制度,众爱卿以为如何——”

    半盏茶的功夫后。

    众人纷纷自文渊阁鱼贯而出。除了于谦,人人仿佛霜打过的茄子,礼部尚书胡瀠的背又驼下去几分。

    “违背祖制,违背祖制,陛下这是要废太宗皇帝制诏啊!”胡瀠颤颤巍巍地挪着脚步,显然还没从方才的惊愕中回过神来。

    于谦脸色铁硬,对胡瀠的话全当置若罔闻。倒是王直和商辂回过神来,在胡瀠身侧连连摇头,

    “太宗皇帝所设的那块内监不得识字的牌石,早已没了踪影。若是违制,靖康之役,宦官干政,又非今一日之言!”

    无非是李世民要做的事太大了,大到掀翻桌子。大到桌子上原来那些禁锢刻板的东西不是被他摔得一干二净,就是丢的没了踪影。

    他承天不正,登基时日又为时尚早,这些人强烈反对也在情理之中。

    但李世民并不畏惧。只要他广开科举,吸纳人才,朝中又有于谦坐镇,明朝廷上这层浓墨的愁云总有一天会被他荡得一干二净。

    积极进取,朝政清明,民富国强的大明在他的手中,几年之内也定会到来!

    除于谦之外,众人并不知李世民所想。只是皇权专制,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想当初朱元璋废除宰相,不过也是一句话的事,流了几千里地的血。大不了此番朝堂里有人不识时务,这血从头再流一遍。

    于是众人纷纷想通,着手改制一事。

    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这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丞相制度如此,内阁制度也如此。

    于是李世民的诏令一下,朝堂之上又立刻进行了一遍大换血。在朱祁镇回宫之前,这京师朝堂已俨然不再是从前的朝堂。

    胡瀠不赞成李世民之举,李世民倒是并未怪罪,反而给他指派了一件令他欣喜的差事——迎驾太上皇。

    照礼部的意思,他们推出了一套颇为兴师动众的迎接仪式。先派锦衣卫和礼部官员到居庸关迎接,然后在京城外城由文武百官拜迎,最后进入内城由现任皇帝李世民亲自谒见,然后再将太上皇送往住所。

    李世民看着礼部递上来的折子,连连点头。

    明明空气中弥漫着带笑的杀气,小德子却听见李世民夸赏,“甚好!”

    南宫此刻也不再是东华门外的一处破房子,李世民不仅令人精心修缮,而且派了不少的宫中老人前去伺候。朝中多数大臣,纷纷赞扬陛下圣德。

    朱祁镇回朝,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兄友弟恭的方向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