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仙颂
繁体版

0021章【小土豆蒙学】

    辗转难眠一整夜的姜和,顶着厚厚的黑眼圈拉开了房门。

    他记得当年第一次送闺女去幼儿园的时候,也如这般。

    他也很清楚这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但当闺女紧紧搂着他脖子,哭得伤心欲绝撕心裂肺的时候,他又再难保持镇定,老泪纵横。

    最后还是妻子出马对女儿狠着心说道“姜小柠,幼儿园有小红花,下午爸爸妈妈来接你,你要是没有拿到小红花,屁股给你揍开花”,母女二人都有很强的胜负欲,最后女儿终于还是抽泣着离开了老父亲的怀抱,到了下午则又一脸高兴的在妻子面前炫耀着她得了三朵小红花。

    但当他看见小土豆在阿福那里炫耀新布包的时候,姜和才明白自己的担忧是有点多余了。

    “师父,我们快出发吧。”小土豆跑了过来,兴高采烈道:“晏爷爷说紫袍爷爷家中有很多小弟弟呢!”

    小土豆对于小婴儿是特别喜欢的,记得有一次借宿一户农家时,她便把悄悄攒下的十几枚乾元通宝给了对方。

    今天还是李府的管家晏闾驾着马车过来,他敲开院门,带着师徒二人哒哒哒的朝李府驶去。

    李府在新郑大街的广德坊,马车先是经过平安大街镇妖司公廨所在的安洛坊,从前面的安阳坊左转后进入那条朝圣御街,在御街上行了两盏茶功夫后,再次右转便进入到新郑大街。

    两家的路程不近,驾车接近三刻钟时间。

    到了李府,得知李斯并未在府上,许大将军昨日回朝,今晨圣人在乾元宫长宁殿召开朝会,天未亮他就进宫参加朝会去了。

    “五鼓初起,晓色朦胧,白玉京列火满门,文武百官将欲趋朝,轩盖如市。”这是张渔歌在《白玉京风华录》中描写早朝的片段。

    “晏叔,这位便是姜公子吗?”

    三人刚进府,便有位身着锦衣的肥胖男子迎了过来,他身后跟着两位美貌女婢,其中一位女婢胸前鼓胀。

    说话的是李斯的第三子,名叫李恪礼,不喜文武,却擅于经商,在白玉京有不少产业,为人豪爽,尤其独爱美食,导致体型肥胖臃肿。

    他昨夜得了来自老父亲的严厉警告,万万不可怠慢姜和,不然家法伺候。李斯治家严苛,在家中说一不二。

    “三少爷。”晏闾应了一声,补充道:“姜公子已加入镇妖司,领了都尉一职。”

    天气炎热,体型肥胖的李恪礼额头汗水不停,身后那位胸前鼓胀的女婢从怀中掏出一块洁白的丝绸汗巾递给他,李恪礼擦完,另外一位女婢上前将汗巾拿走。

    姜和暗暗称奇,好家伙,都是败家的讲究人啊。

    “幸会幸会,姜都尉,在下李恪礼,快快有请。”他神情自然,脸上堆着笑容,向一旁喊了句:“来人,奉茶,用最好的茶。”

    西风悠然穿过待客的正厅,带动屋檐上透质的琉璃铃,发出清脆的声响,回荡着悠然的余韵。

    姜和举目打量,一个赤金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的“文和堂”三个大字,后有一行小字“天狩七年寅月辰日御赐”。

    匾额下方是一副乌木联牌的对联,镶着錾银的字迹:“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里面充斥着淡淡的檀香。

    很快便有两位美婢走了进来,一人端着茶,一人捧着各式糕点。

    小土豆甫一看见几案上的糕点,咽了咽口水,却没有伸手去拿。

    “姜都尉,请!”李恪礼坐在姜和对面,对小土豆说道:“丫头,这是醉江南的蜜糕,很甜的,快尝尝。”

    闻言小土豆顿时看向姜和,见到师父点头后,便拿起一块慢慢吃了起来。

    两人喝了一盏茶,相互寒暄一番后,李恪礼便带着师徒二人便去了族学。

    李府占地颇巨,府内亭台轩榭,厅殿楼阁,雕梁画栋,峥嵘轩俊。百廊回转,笼雀争鸣,曲径千折,奇花竞艳。树木山石,蓊郁洇润。

    族学被安排叫立雪院的独院内,立雪院取自“程门立雪”的典故,里面一簇剑竹郁郁葱葱,翠意欲滴。

    “秋三月,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刚进入院子,便听见里面传出朗朗读书声。

    姜和微微一愣,随即释然。

    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教育方式,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们而言,却是适合的。

    等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里面的读书声已经停止,鬓染轻霜的中年儒士轻轻走了出来,正是此间的族学先生了。

    “崔先生。”李恪礼快步走了过去,说道:“这位是镇妖司的姜都尉,那小丫头是他的徒弟,以后便劳烦先生为小丫头蒙学了。”

    李恪礼对中年儒士很敬重。

    中年儒士姓崔名玄,天符三百五十一年的三甲进士,因早年间求学于月鹿学宫,被朝中寒谷派所不容,刻意排挤。毕竟如今月鹿派在野,寒谷派在朝。

    仕途坎坷,备受打击的崔玄,心灰意冷下辞官潜学,一心钻研先贤文章。五年前他被李斯诚邀来到府上,一来是充当幕府的身份,寻求出山的机会;二来便是负责教授李氏的后辈子弟。

    他曾经在月鹿学宫求学时,修习过一门望气之法,见姜和身上隐约有一道混沌气,若有所思。

    见中年儒士看向自己,姜和微笑着朝对方拱手见礼。

    崔玄微微颔首。

    混沌化三气,一为道门清气,二位儒家浩然气,三为佛教和气。

    儒家的修行之法与道门不同。

    道门讲究参悟天道自然,遁世穷万物,炼气入体,聚灵台,辟洞府,跃龙门,凝金丹,化元婴,返璞归真,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于登仙台一举飞升。

    儒家修行却是必先养气,浩然之气。再炼身立命。然破万卷书易,却是难养一道浩然气。

    崔玄治学近四十年,早已破书十万卷,却也只养出了十道浩然气而已。

    历来大乾知命境的大儒凤毛麟角,正是因为浩然之气难养。有的读书人急于求成,热衷于境界上的突破,结果却始终解不开不惑境的困扰。

    “丫头,可有习过蒙书?”崔玄俯下身,温声道:“既已决定入学,先生可要考校你一番。”

    小丫头一脸懵,没听懂“蒙书”、“考校”的意思,又有些胆怯,不敢细问,但又突然想起师父说过的话,于是仰头弱弱地问道:“先生,你能说点让我听得懂的话吗?”

    崔玄呵呵一笑,尽量用对方听得懂的话简单重复了一遍:“丫头,我考你几个问题。”

    “先生你尽管问。”小丫头的眼中和语气皆充满自信。

    崔玄指了指天上的太阳,说道:“丫头,你喜欢白天读书还是晚上读书呀?”

    小丫头差点脱口而出:“我都不喜欢。”

    蓦然看见师父那吓人的眼神,紧忙改口道:“我喜欢晚上读书,白天要帮着师父看铺子呢。”

    姜和干咳一声,逆徒!

    中年儒士点头道:“古有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的故事,皆是勉励要刻苦求学,丫头,你知道吗?”

    小丫头偏头一想,问道:“先生,他们头不痛吗?屁股不痛吗?”

    崔玄脸色一僵,转过头对姜和说道:“令徒思维跳脱,天真无邪。可有念过什么书?”

    姜和摇头。

    “可有习武?”

    “教过她一招半式的防身之法。”

    “可入修行?”崔玄再问。

    姜和既未摇头,也没有点头。

    小丫头似乎具备着某种神奇的能力,他记得小丫头曾经问过他一句话:“师父,你身体里面是不是住着位大叔啊?就像娘亲跟我讲的‘戒子老爷爷’的故事那样。”

    一眼识人神魂,就连他师父那个级别的大修士也做不到。

    他也试着教小丫头修行,但小丫头却始终无法做到纳气入体,偶然有一丝灵气被纳入身体,她便会高烧不断,四肢冷如冰窖,就像得了某种怪病一样。

    崔玄心中顿时有数。

    看来这李氏的族学要热闹起来咯!

    “她可有了学名?”崔玄又问道。

    姜和顿时愣住,一直都是叫她小土豆,也没问过她姓甚名谁,思索了片刻。

    “姜小柠。”

    他心中默念一句:“小土豆,你以后就是姜小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