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24岁的散文集
繁体版

买买买

    我和我的好友阿华现在都处于一种同样的状态里,都处于正在上班、正值年轻、正对美丽的事物着迷的年纪。

    所以我们的闲暇时间,不是在购物,就是在购物或者退货的路上。

    拿到手机,首先是看微信和qq消息,社交软件的消息看完,就是本能的打开购物软件,购物软件是我们使用时间比较多的app,并没有缺少什么,只是看看有没有什么买下来会让我们变得美丽、或开心。

    我在大学毕业前,并不理解为什么真的会有人买那么多东西,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快递,总是那么多衣服,总是那么多用不上的观赏物品,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变成购物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网上整日都有人在高喊:要剁手。

    那时我只觉得夸张,不觉得真实。现在我也觉得有些夸张,但是我可以理解了。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贫穷,不是所有人都和我身处一样的处境,拥有同样不富裕的家庭,还有整日嘱咐我要节约不能浪费、能穿就行的母亲。

    他们不需要克制自己的喜欢和欲望,他们喜欢就买了,他们觉得这不过是一点点开销,不过是一点点支出,付了钱可以让自己开心,还是无关紧要的小钱。

    钱,能提供情绪价值。无论是钱本身带来的安全感,还是钱买到的东西。

    以前读书,没有任何收入的我,我的钱只能靠着父母给,亲戚发红包的方式来到我的口袋里。偶尔会去兼职,做微商时卖过面膜、给新生办电话卡、给人买饭带饭、去当礼仪小姐、去代课等,我也知道钱财来之不易,更何况收入微薄。

    那时候只觉得花一点就少一点,我的父母和亲戚们挣钱不容易,我不能在很多东西上花钱,我在食堂吃饭都是最便宜的一个菜,吃了好几年,偶尔会吃两个,有时吃面,我觉得超过五块钱以上的食物,我都要考虑,要犹豫。

    生活用品,都网购。牙刷、牙膏、沐浴露、洗发水、衣架、鞋子、衣服、零食等等,所有的我觉得可以等几天的东西,都网购。

    我不参加聚会,不去景点游玩,不买超过多少钱以上的东西。也不会在逛街的时候买任何服饰类的东西,有时饿了或者是渴了会买点东西吃,或者是看到很便宜的东西,才会买下来。

    每次忍不住要花钱的时候,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你别一个人过这样舒适自在的日子,食物美味但是不能只有你一个人吃,裙子好看但是美丽不能当饭吃,不买裙子,钱就可以给外公外婆买东西,可以让他们不要那么辛苦。”

    那是在我心里,价格永远是排在第一位。而我过得像一个苦行僧,我要约束自己,不应该只有我一个人享受这些东西,无论是食物还是美丽的衣服,它们背后都是消费者的我在买单。

    我一直把我和我的家联系在一起,我以为我和他们是共生关系。

    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我也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如果强行的把他们的命运和苦难和我关联在一起,这不公平。

    都是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生活的人,有的人选择牺牲自己的快乐,做了更伟大的选择,就是为了另外一部分人可以不用放弃自己的快乐和本心。

    但现在的我已经把买东西看价格的这个习惯刻在了骨子里了,我还是不会买昂贵的物品,它就是我消费不起的东西,我目前的薪资水平决定了我的选择,我还是小平民百姓,我的家庭也还是连小康都算不上,只是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们组成的家庭。

    但有了收入的我,也会在每个星期买些物品奖励自己了,可能是一瓶四块钱的冰红茶饮料,可能是几个别再头发上的发夹,可能是一双没有相同款式的鞋子,可能是一条心仪已久的裙子,可能是几十块钱的化妆品、护肤品,可能是一个斜挎包,还可能是一碗米线。

    奖励自己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去年我作为试用期员工总是在公司加班到很晚的每一个夜晚开始的,高强度的工作和从来没有过的压力,我找不到任何慰藉了,我找不到精神寄托,我只能靠着这些外物来短暂的刺激我的多巴胺分泌。

    那段日子不长也不短,半年左右。

    而奖励自己的小机制也变成了一种购买的习惯,总是希望在每个星期的某一天,都到快递送达的消息。拿到喜欢的物品,它被使用,发挥自己的作用,变成自己的装饰品,换取开心。

    现在还会在下班后找个电视剧看,一边做饭一边看电视,不看电视的时候就是听书,这样的话,就不仅仅只是做饭了,是时间没有被浪费,也是一种收获,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是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对我来说,曾经时间对我也是奢侈品,我会强迫自己必须在什么时候睡觉,我会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学习,即使是我并不擅长也不喜欢的编程和英语。因为我以为努力一定会有回报,我不够优秀是我不仅仅不聪慧,我还不够努力。

    我生怕我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的稍不顺遂都是因为我不够努力,我不敢浪费时间,总在学习,可是我对学习其实是不感兴趣的,也实在是愚笨,直到终于有了工作,我开始懒惰。

    我在发工资的时候会给自己买东西,每个周也会买,会因为有收入来源而不再惴惴不安了,会在上班摸鱼,会在下班追剧,会在夜晚购物,会在清晨听书。

    我之前的努力,目的是为了找工作有收入,也为了让自己变优秀些,不要做脑袋空空的笨蛋。

    而现在,虽然我不是计算机人才,也不是数学人才,更不是文学大师,但是我总归是考科一养活自己的成年人了。

    有了收入有些事情会迎刃而解,有些焦虑也会消散和减弱些。

    在有了收入之后,会减轻我消费带来的负罪感。因为除去我花费的一小部分,我还有剩余,我那些负罪感和焦虑都是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病需要较大的花销,未雨绸缪是好事情,但总是为没发生的事情担忧,却未必。

    可是我这样的悲观主义者,也会学着别人透支消费。

    我的悲观,才是我心底的恶魔,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