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陆部:帝国飘摇 第22章 斗争,还是隐忍?

    永康元年,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陈蕃任太傅,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共同主持朝政。

    陈蕃、窦武合谋诛杀宦官,任用天下名士,以李膺任长乐少府。

    不久,陈蕃、窦武的密谋泄露失败,李膺等人又被免官。

    建宁二年,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朝廷开始逮捕与之有牵连的党人。

    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

    李膺回答说:“侍奉君主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脱刑罚。这是我的节操。我已经六十岁了,死和生都由命中注定,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

    便主动到朝廷诏令指定的监狱中去,被拷打而死。

    他的妻子儿女被流放边境,他的门生、故吏和他们的父兄,都被禁锢,不准做官。

    李膺任护乌桓校尉、度辽将军时屡次击破犯境的鲜卑,并能使羌人畏服。

    后入朝为司隶校尉时,严厉执法,使宦官震恐。

    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窦皇后执掌朝政,下诏书说:百姓生来就要立君,以管理他们。

    还必须有贤良的辅佐大臣,来巩固王家大业。前太尉陈蕃,忠诚清正,为人坦荡,现在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台事务。

    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位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

    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

    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

    从'义'方面来讲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

    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前往尚书台办公。

    建宁元年,汉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奖功以劝善,表扬义烈以激励风俗,没有不报之德行,正如《大雅》所咏叹。

    太傅陈蕃,辅佐先帝,担任京官多年,既忠且孝,德行为本朝第一,直言忠谏,到老不辍。

    现在,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陈蕃上疏辞让,说:使者到我家,授我高阳乡侯印绶,我真是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我听说谦让,这是立身的光采,德行的显著。

    然而不敢盗取为名,我想割地封侯,主要表彰功德,我反复思考,前后历任职务,并没有特别好的功绩,合也食禄,不合也食禄。

    我虽说没有廉洁之行,还是羡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的高尚品德。

    如果受爵不辞让,厚着脸皮接受,使皇天震怒,灾害降于老百姓,我也置身何处呢?

    只想皇上可怜我老朽,戒在贪得。

    窦太后不许,陈蕃一再坚决辞让,前后递上奏章十次,终于没有受封。

    当初,汉桓帝想立宠爱的田贵人为皇后,陈蕃认为田氏出身卑微,窦氏是良家大族,争立窦氏很坚决,汉桓帝不得已而立窦氏为皇后。

    所以窦太后执掌朝政后,重用陈蕃。

    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士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

    然而汉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窦太后。

    窦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而他们的爪牙大都贪婪暴虐,陈蕃常常痛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

    正好窦武也有谋划。

    陈蕃认为自己既顺从人们的心愿,又对太后有过功德,认为自己的目的一定可实现,于是先向太后上疏。

    说:臣听说说话不正直,行为不端正,那就是欺骗上天,辜负世人。

    直言尽意,会受到那群凶恶坏人的仇视,马上会招致大祸。

    掂量两者,我愿得祸,不敢欺骗上天。

    现在京师舆论沸腾,道路喧哗,说侯览、曹节、公乘昕、王甫、郑飒等人与赵娆夫人等各位宫中女官一起扰乱天下,追随他们的升官,反对他们的就受到惩罚。

    现在满朝大臣就像河中的浮木,东漂西浮,贪图禄位,惧怕被害。

    您不久前开始摄政的时候,顺从天意,实行诛罚、苏康、管霸都被治罪处死。

    当时,天地清明,人、鬼都高兴,为什么才过几个月,您又放纵左右侍从?

    大恶大奸,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

    如果现在不马上处决他们,一定会发生变乱,危害国家,祸害实难逆料。

    希望把臣的奏章给您左右的人看,并让天下那些坏家伙知道我痛恨他们。

    窦太后没有采纳,百官听说后没有不震惊的。

    侯览,山东单县人,东汉宦官。延熹年间赐爵为关内侯。

    因诛梁冀有功,进封高乡侯,后迁为长乐太仆。

    任官期间,专横跋扈,贪婪放纵,大肆抢掠官民财物。

    先后夺民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宅第三百八十一所,模仿宫苑兴建府第十六处。

    他还掠夺妇女,肆虐百姓。

    为其母大起冢墓,督邮张俭破其家宅,藉没资财。

    侯览为了报复,诬张俭与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为党人,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先后被杀被流放者三百余人,被囚禁者六、七百人。

    侯览在汉桓帝初年任中常侍,依靠奸佞狡猾而晋升,借助皇帝恩宠贪赃放纵,接受的贿赂数以万计。

    延熹年间,东汉连年对外征伐,国家府库空虚,于是借用百官的俸禄和王侯的租税。

    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因而被赐爵为关内侯。又因为参与谋划翦除梁冀有功,进封为高乡侯。

    小黄门段珪家住济阴,与侯览一起购置田产,靠近济北的地界,他们的仆人宾客侵掠百姓,劫持过往行人。

    济北相滕延一并收捕,处死数十人,把尸体堆放在交通要道。

    侯览、段珪大怒,将此事报告桓帝,滕延被处以滥杀无辜之罪,送到廷尉审理,免去官职。

    侯览等人从此后更加放纵。

    侯览的哥哥侯参为益州刺史,郡中富裕的平民,他都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加以诬陷,处以死罪,没收他们的财物,先后数以亿计。

    太尉杨秉上奏侯参的罪状,诏令以囚车将其押回,在途中自杀。

    京兆尹袁逢在旅舍清点侯参的财物,共有车三百余辆,都装着金银锦帛和珍宝古玩,不可胜数。

    侯览因此事受牵连,被免去官职,不久又官复原职了。

    建宁二年,侯览因母亲去世而归家,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督邮张俭检举上奏其贪污放纵,先后夺去他人宅第三百八十一所,田地一百一十八顷,建造宅第十六处,都有高楼池苑,楼阁高堂相连,皆以彩画丹漆装饰,规模宏伟,僭用宫室的形制,又预先修造自己的陵家,建造双阙,有石椁,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破坏他人的房屋,发掘其坟墓;劫掠善良百姓,抢夺良家女子为妻,还有其他许多罪行,请汉桓帝将其处死。

    而侯览却趁机把上奏在中途截留,使其无法上汉报桓帝。

    张俭于是破坏了侯览的寿冢家宅,没收他的家财,列举其罪上报。

    又举报侯览在母亲活着的时候交结宾客,扰乱国法,仍然无法上达汉桓帝。

    侯览因此诬陷张俭为党人,同时还诬告前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等,都予以夷族灭家。

    从而又代替曹节领长乐太仆。

    熹平元年,有关官署检举奏报侯览专权骄奢,下诏收回他的印绶,侯览被迫自杀,阿谀依附他的人都被免去官职。

    陈蕃因此与窦武商量诛灭宦官。

    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窦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

    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振臂高喊:“大将军忠诚卫国,宦官造反叛乱,怎么说窦氏不守臣道呢?“

    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正好听到了他的话,就斥责陈蕃说:“先帝刚刚去世,陵墓还未修成,窦武有什么功劳,而兄弟父子一门三人封侯?

    另外,他弄走很多宫女,饮酒作乐,一月之内,搜括财富以亿计。

    大臣如此,这是臣道吗?

    你是国家的栋梁,徇私枉法,结成朋党,还到哪里捉贼子?“

    于是,命令逮捕陈蕃。

    陈蕃拔剑大声喝叱王甫,王甫的兵士不敢靠近他。

    于是增兵包围陈蕃等人几十层,逮捕陈蕃,关进宦官掌管的北寺狱中。

    宦官的随从骑士对陈蕃又踢又踩,骂陈蕃:“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

    当天就诛杀了他,把他的家属流放到比景县,宗族、门生、旧部属都免职禁锢。

    陈蕃的朋友陈留人朱震当时为铚县令,听到消息,弃官哭祭陈蕃,收葬陈蕃的尸体。

    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在甘陵境内。

    事情被发觉后,朱震被捕入狱,全家人被关押起来,朱震受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说出陈逸的去向。

    陈逸因而得以逃脱。

    王畅,邹城人,南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故乡,皇室亲贵多仰仗权势横行当地。

    地方官吏惧其淫威,往往讨好帝乡贵戚而不能尽其责。

    他出任南阳太守伊始,便对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恃势不法者,严加处治。

    后遇皇帝大赦,被治罪的皇室亲贵被释放。

    但他对不法权贵并不甘心,又设法纠治。

    明令:凡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者,没收全部家产;

    凡隐匿不报者,一但查出,则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夷灶。

    遂使豪族贵戚大为震惊。

    南阳郡的豪族多以奢靡为荣,竞相比富。

    为矫治这种风气,他平时穿布衣,坐旧车,素食简行,深受属官敬重。

    由于他治理有方,南阳郡内风化大变。

    后征为长乐卫尉。

    延熹二年,陈蕃出任光禄勋时,便同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时任御史中丞王畅与侍御史刁韪,因敬重陈蕃与黄琬,并不向朝廷上奏此事,因此又被构陷为朋党。

    王畅被降职为议郎,陈蕃被免官,黄琬与刁韪被党锢。

    灵帝建宁元年,迁司空,居三公之列。数月后,因地方发生水灾被免职,翌年卒于家。

    黄琬遭到禁锢近二十年。

    直到灵帝光和末年,太尉杨赐举荐黄琬有治乱之才,因此朝廷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中平初年,出任右扶风,又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中平五年,朝廷恢复州牧制度,以黄琬为豫州牧,当时豫州境内盗贼猖獗,使得州境凋残,黄琬率军平定盗贼,威名大震。

    任内政绩为天下表率,因功被赐爵关内侯。

    永汉元年,董卓掌权时,因为黄琬是重臣且掌有兵权,于是征召他入朝为司徒,不久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

    初平元年,董卓商议迁都长安,司徒杨彪力劝董卓,董卓对杨彪怒道:“您要阻挠国家大计吗?“

    黄琬上前说道:“这是国家大事,杨公所说的,恐怕是可以考虑的。“

    董卓不回答。退朝后驳议说:“从前周公营建洛邑使姬氏安定,光武帝占卜东都以兴隆汉室,这是上天给予的启发,使神明能够安定的事情。大业既未安定,怎么能随便有所迁动,而亏失四海的民望呢?“

    当时人害怕董卓暴怒之下,黄琬会遇害,力谏他不要这么做。

    黄琬回答道:“从前白公胜在楚国作乱,屈庐迎刃向前;崔杼在齐国弑君,晏婴不怕死而不与他盟誓。我虽然无德但确实仰慕古人的节气。“

    不久,黄琬还是因此获罪免官。但董卓仍然看重其地位名望,不敢对其加害。

    不久,便与杨彪一同被拜为光禄大夫(一说二人得知伍琼、周毖被杀后很害怕,到董卓那里谢罪。

    董卓也因杀死伍琼、周毖而感到后悔,于是上表推举二人为光禄大夫)。

    同年,在迁都长安后,黄琬转任司隶校尉。他又与司徒王允同谋诛杀董卓。

    初平三年,董卓余党李傕、郭汜等攻破长安,收捕黄琬下狱,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二岁。

    同年,赵谦复为司隶校尉。当时有车师王侍子为董卓所喜爱,数犯法,赵谦收监杀了他。董卓大怒,杀了都官从事,但因为董卓素来尊敬忌惮赵谦,所以没有加罪于他。

    转为前将军,被派遣去镇压白波贼,因功封郫侯。

    初平三年六月,李傕、郭汜等人攻陷了长安城,诛杀司徒王允并灭其族,于是以赵谦代王允为司徒,八月病罢,不久拜尚书令。

    杨赐,字伯献(一作伯钦、子献)。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时期名臣,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

    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

    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

    建宁元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

    建宁三年,拜光禄大夫,又升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

    光和元年,因屡现灾异,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

    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

    光和五年,升任太尉。黄巾起义爆发后,杨赐因与灵帝争辩而被罢免。

    灵帝移居南宫时,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于感悟之下封其为临晋侯。

    又拜尚书令、廷尉,杨赐推辞,以特进回府。

    中平二年,杨赐再任司空,不久即去世。获赠骠骑将军,谥号“文烈“。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都官至太尉,且以忠正而闻名,又精通儒学,因而有许多门生,拥有很高的名望。

    杨赐少年时便传承家学,研习儒术,常常隐居教授门生子弟,州郡屡次礼命都不接受。据《后汉书·桓荣传》记载,杨赐也曾师从太尉桓焉。

    后来,才受大将军梁冀的征辟,但杨赐并不以此为荣,反而不大愿意。

    出任为陈仓令,因为疾病没有赴任。

    朝廷派公车特征也不到,又屡次推辞三公的礼命。后

    来才以司空所举高第,迁为侍中、越骑校尉。

    建宁元年,当时年幼的汉灵帝应当学习儒术,于是下诏给太傅胡广及三公,要求他们选精通《欧阳尚书》、《桓君大小太常章句》而素有盛名的人,三公因此举荐杨赐。

    于是以杨赐及刘宽、张济于华光殿中侍讲,以教授灵帝。后迁任少府、光禄勋。

    建宁二年,当时青蛇出现在御座,灵帝询问杨赐缘由,杨赐于是封书上奏直引典故劾奏内官。

    熹平二年二月,出任司空。同年七月,杨赐被罢免,改任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

    熹平四年,杨赐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蔡邕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

    熹平五年,代袁隗为司徒,当时朝廷授人爵位,没有次序,而灵帝非常喜爱游玩。

    杨赐因此上书劝谏,言辞恳切。后来因为征辟党人而被罢免,又拜光禄大夫。

    袁隗,河南商水人,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袁绍、袁术之叔,其妻马伦为名儒马融之女。

    后因袁绍反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

    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袁安幼子袁敞为司空,袁安次子袁京之子袁汤为司空、司徒、太尉,袁汤之子袁逢亦至司空,袁逢之弟袁隗亦至司徒、太傅。

    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号称“四世三公“。

    光和元年,嘉德殿在白天出现明暗两道彩虹,灵帝厌恶这种天象,引见杨赐及议郎蔡邕等人入金商门崇德署商议此事,使中常侍曹节、王甫主持问询。

    杨赐仰天而叹,答道:我每次读到张禹传,没有一次不感到愤怒叹息的,张禹既不能竭力尽忠,畅言治国之道,反而留心自己的幼子,乞求让他女婿由远地调回近任。

    朱游想得到尚方斩马剑来处治他,确实有理由。

    我凭借浅薄学识,受任先帝之末,世代受宠,无以报国。学浅而以要事相问,想要死而后已。

    杨赐于是上疏极言陈说时事,弹劾受宠的乐松等人逢迎帝意,不务正业,并请求斥退妄臣。

    奏疏上呈后,被曹节偷看,不和其意。事后,蔡邕因直言而被流放朔方,杨赐因帝师身份,得以免咎。同年冬,灵帝前往太学行礼,以杨赐为三老。后再迁少府、光禄勋。

    光和二年十二月,因司徒刘郃于十月为宦官诬陷下狱死,因此以杨赐再次出任司徒。

    灵帝想造毕圭灵琨苑,杨赐又上书劝谏。

    但因侍中任芝、中常侍乐松认为可造,于是灵帝下诏建苑。

    光和三年九月,杨赐因病被罢免。不久,拜太常,并赐御府衣一套。

    光和五年,杨赐接替许戫任太尉。

    许戫,宜兴人,其高祖许武,为长乐少府,祖父许荆,为桂阳太守。

    许戫曾担任过司农,后来迁卫尉。东汉灵帝光和四年九月,太尉刘宽被免,拜卫尉许戫为太尉,光和五年十月被免。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朝政腐败,诸侯拥兵割据,朝廷的政令已难以在全国实施。

    第二次“党锢之祸“后,灵帝为从宦官手中夺回权力,于光和五年正月,大赦天下,并下诏,令公卿根据流传的民谣检举为害百姓的刺史、郡守的宦官子弟或宾客。

    上任数月的许戫,在执行灵帝诏令的过程中,对宦官顽固势力的抵制和反抗,缺乏充分的估计,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结果,被他们上下勾结,串通一气,包庇私党,陷害忠良,对真正贪赃枉法、声名狼藉的全不敢过问,却毫无根据地检举了地处边远小郡,清廉而颇有政绩的26名官员。

    这些官员的部属及所属地区的百姓到洛阳皇宫门前为他们申诉。

    司徒陈耽上书说:“这次公卿的检举行动,大都包庇各自的私党,正所谓是放走鸱枭那样的恶鸟,而将凤凰囚禁起来。“

    灵帝为此责备了太尉许戫、司空张济。

    将被征召问罪的官员全部封任为议郎。

    同年十月,许戫被免去太尉职务。

    许戫在相位上仅干一年,受到多方制约,难以施展才华。罢相后离京外放,后辞官回到故乡。

    光和七年,黄巾起义爆发,杨赐受诏入宫与群臣议论此事。

    但他因恳言谏灵帝而违逆灵帝,灵帝于是以发生起义为借口将其罢免。

    在张角未起义前,利用旁门左道来扇动诱惑百姓,天下人纷纷扶老携幼前往归附。

    杨赐时任司徒,与掾属刘陶商议道:“张角等人逢大赦也不思悔悟,反而变本加厉,如今若是下令州郡逮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加速祸患形成。应该严令刺史及二千石(泛指郡太守、国相、都尉等),简选流民,派人将其送回原籍,借机削弱其党羽,然后诛其首领,可不费力平定,你看如何?“

    刘陶答道:“这就是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杨赐于是上书陈说此计,恰好他被罢免,此疏便被留在宫中。

    灵帝移居南宫时,看到了此疏,感悟之下,下诏封杨赐临晋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当初,杨赐与刘宽、张济一道为灵帝讲学,他认为不应自己一人受封,于是上书请求分出食邑给刘宽、张济,灵帝于是封二人及其子爵位。

    不久后,杨赐又担任尚书令,数日后出任廷尉,杨赐以自己并非世代法家出身,于是坚决推辞。

    灵帝命其以特进身份回府。

    赵温,字子柔,赵戒次孙,赵典之侄,赵谦之弟。初为京兆丞,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遂弃官归蜀郡。适逢家乡遭遇大饥荒,赵温慷慨施放家中积粮赈救饥民,所救活万余人。

    初平二年,献帝向西迁都,赵温时担任侍中,同舆辇至长安,因公勤被封为江南亭侯,拜太常。

    初平四年十月,司空杨彪因灾异免,赵温代杨彪为司空。同年十二月,因灾异被免职。

    兴平元年正月,起任卫尉;九月,司徒淳于嘉被罢免;十月,赵温担任司徒,录尚书事。

    当时,车骑将军李傕挟持献帝迁移到北坞,外内隔绝。

    李傕素来怀疑赵温不与己同,于是囚禁赵温与坞中,又想转移献帝于黄白城。

    李傕大怒,想要派人杀了赵温。

    幸好李傕从弟李应,是赵温旧时的掾属,一连劝谏了李傕数日,赵温才幸免于难。

    李傕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

    当时的侍中刘艾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初平二年,在阳人之战后,董卓派李傕为使者来游说孙坚,欲与孙坚和亲,并许以高官厚禄,被孙坚拒绝。

    后李傕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大军所过之处被掳杀一空。

    当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是颍川人,他在李傕劫掠颍川之前就让族人全部离开了颍川,所以逃过一劫。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吕布谋杀,随后牛辅也被杀。

    李傕等人归来时无所依托,本欲解散部队逃归家乡,又怕仍得不到赦免,武威人贾诩当时在李傕军中任职,便对李傕说:听长安人议论说欲诛尽凉州人,各位如果弃军单行,则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抓住你们了。

    不如率军西进,攻打长安,为董卓报仇。

    事情如果成功了,则奉国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到处说:“朝廷不赦免我们,我们应当拼死作战。如果攻克长安,则可以得到天下;攻不下,则抢夺三辅的妇女财物,西归故乡,还可以保命。”

    部下纷纷响应,于是同郭汜、张济等人结盟,率军几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长安。

    王允听说后,派董卓旧部将领胡轸、徐荣在新丰迎击李傕、郭汜。

    结果徐荣战死,胡轸率部投降。

    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队,到达长安时已有十余万人。

    五月,李傕等人又与董卓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会合,一起围攻长安,八日后城陷,与吕布展开巷战,吕布败走,王允等人遇害。

    李傕等人纵兵劫掠,百姓、官员死伤不计其数。

    李傕等人占领长安,挟持汉献帝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等人皆为中郎将。

    此时,汉少帝刘辩的妃子唐姬,自从少帝被李儒毒杀后回到娘家颍川居住。

    李傕攻破长安后派兵掳掠关东地区,掳获唐姬,李傕欲娶唐姬为妻,唐姬坚决不答应,也始终没说出她是少帝妻子的事。

    后来尚书贾诩知道了此事,告诉了汉献帝,献帝十分伤感,下诏接回唐姬,让她住在少帝的园中,派侍中持节封唐姬为弘农王妃。

    自此,唐姬终生未嫁。

    八月,诏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

    初平三年九月,又进封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

    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以贾诩为左冯翊。

    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随自己喜好任免官员,又常纵兵劫掠,几年内三辅百姓损失殆尽。

    兴平元年三月,马腾、韩遂联合关中部分士大夫共攻李傕,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与马腾、韩遂大战于长平观下。

    马腾、韩遂大败,损失一万多人,只得退回凉州。

    李傕击败马、韩之后,郭汜、樊稠因有战功而加“开府”之权,造成郭、樊权力大增,跟三公、李傕合为六府,朝廷在关中内部的权力大减。

    此时是李、郭、樊三人权力最大的时刻。

    这一年全国大荒,李傕因为军队粮食不够,不听贾诩所言而侵夺献帝原本要拿来赈灾的钱财。

    接着李、郭、樊因为军队还是缺粮,竟任由军队掠夺百姓,造成更严重的饥荒,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各自饿死逃窜,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