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5章 命运
如果你相信命运,那么一切的偶然都是注定;如果你不相信命运,那么一切的注定都是偶然。
鱼那么信任水,水却把它煮了;树叶那么信任风,风却把它吹落;我那么信任你,你却把我伤害了。后来才发现,煮鱼的不是水,而是火;吹落树叶的不是风,而是季节;伤害我的也不是你,是我的执念。任何关系走到最后,不过是相识一场。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其实真正能治愈你的不是时间,而是释怀。
人生,命运,两座不同的桥梁,走好了,苦一阵子,走不好,耽误一辈子,这是时间的规矩,也是上天的眷顾,要享福,先受罪,这是阴阳线,也是人生的彩排,别错了自己,忘了别人,这个世界很奇妙。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
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这就是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文景二帝还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文景之治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同时也是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的养精蓄锐时期。
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命运把我带到这个地方,是他的深意的。我不能因为他将我脱离了原有的轨迹就狂躁不安,甚至放弃。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的人,无论你走的好与不好,你都要走下去,面朝前方的走下去,心态积极的走下去。
周亚夫,沛郡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汉文帝时,任河内守,封条侯。文帝后元六年任将军,驻军细柳营,防备匈奴。
治军严谨,迁中尉。
文帝临死时嘱咐太子,如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汉景帝即位,为车骑将军。
景帝前元三年,以太尉身份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五年后,迁丞相。后因谏废栗太子刘荣等诸事触犯景帝,梁孝王又数言其短,致遭猜忌。
后元元年,其子被人告发盗买官器。因受牵连,召诣廷尉,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
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
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说会饿死呢?你来解释解释!“
许负指著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
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文帝命宗正刘礼为将军,屯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守细柳。
三军警备,以防匈奴入侵。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都可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骑马迎进送出。
接着去细柳军营,营中将士各个披坚持锐,刀出鞘,箭上弦,拉满弓,持战备状态。
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入。
先导说:“天子就要到了!“
守卫军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等了不一会儿,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
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营门的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
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
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
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著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天子深受感动,改换了姿态,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队敬礼。
派人称谢说:“皇帝郑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仪式结束后,出了营门,群臣都非常惊讶。
文帝称赞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以前过的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好像小孩子做游戏。那里的将军遭袭击就可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敌人能有时机冒犯他吗?“
文帝对亚夫赞美了很久。
一个多月以后,三支部队撤兵,文帝便任命周亚夫做中尉,负责京城的治安。
周亚夫的治军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帝临死时嘱咐告诫太子刘启说:“国家若有急难,周亚夫真正可以担当带兵的重任。“
文帝逝世后,景帝即位,任用周亚夫做车骑将军。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
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
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
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搜索之后果然抓获了伏兵。
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
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
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
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
一会儿,混乱自然就平息了。
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却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
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
叛军首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
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七王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
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
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的事。
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
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
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
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
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
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
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
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
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
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
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
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朝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条侯周亚夫”。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亚夫。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周亚夫亦位列其中
万般全在命,半点不由人。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是否努力,能否拼搏,最终决定我们一切的,还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