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成了汉寿亭侯
繁体版

第9章、启程

    关羽得了父母的首肯,自是开心,他急忙去找师傅告知自己想外出游学的事。却意外发现医馆坐馆的医者是华佗从流民中找到的一个游医,平日跟着华佗在医馆充作助手。他好奇的来到后堂,只见华佗已经收拾好了包裹,放在一边,此时正在竹简上写着什么。见到关羽进来华佗很意外。关羽此时本该在关家铁铺忙碌。

    “长生,你怎么来了?”华佗问道。

    “师父这是要去哪里?”见到华佗收拾行囊,关羽也是很意外。他本想把华佗安置在村里,然后便可以为自己保驾续航,日后再多培养一些医术高超的弟子,等乱世一起,难免刀兵相向,这时候有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就尤为重要。今天来就是想引导华佗开启大规模收徒教授医学的,怎么老师突然要走?

    “为师在这里停留的太久了,原本为师要南下荆州,不想在途中有缘遇到了你,又收你为徒,传你五禽戏和道家内法,如今你已学成,为师也该重新去巡游天下了。为师本打算留一书信与你,便不辞而去,却不想你意外前来,这倒省去麻烦这书信不用在写了。”说完华佗放下笔和竹简。

    “可是老师,何苦执着于巡游天下?您在此坐馆行医,闻者皆可来寻您求医,知您在此心中安定。再者老师也可以广收学徒,授以医术,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岂不救人更甚?”关羽哪里能放华佗离开,急忙劝说。

    “徒儿不必劝我,你我有缘相聚,便有分离,行医授徒,岂能广授?此性攸关之事,每次一、二人足矣,多者心力不济,怕是反误了患者性命。岂不罪过?”华佗一句话反而把关羽问住了,是啊,这个时代局限于医疗环境的简陋,医者一次往往只能收一两个徒弟,然后带在身边,一边救人一边教学,哪有那么多理论学习?都是从实践中学出来的,要是带的学生多了,顾不过来,有的学艺不精确实容易成为庸医,误人性命。

    “那老师欲往何处去?父母已同意我游历天下,不如我们同行?”既然青春留不住,那就跟着青春走!不是,既然华佗铁了心要走,那就把他绑在身边也一样,或者说把自己绑在华佗身边。有了华佗,那几乎等于不死之身啊。只要不被秒,应该都能救回来。

    “你我同行多有不便,为师是行医乡里,专往穷山恶水去,你游学却需需遍访名师,岂可同路?”华佗又笑着婉拒。这个徒儿他是极为满意的,真是当作了自己儿子再培养,一身本事倾囊相授,他也想整日看着关羽成长,只可惜前段时间来的道人,带来了很不好的消息,他早就在行医时听到过大贤良师的事迹,同为道门人士,又皆行医救世,也算同道中人。不想石松子开口闭口大贤良师,又一身戾气,料想着如果大贤良师坐下都是这等货色,那么这大贤之名必为虚名,不见也罢。

    那日石松子见劝不动华佗,便指出华佗乃是大贤良师的师兄,理应前往相助。这倒把华佗整懵了,自己啥时候多了个师弟?当年师父明确表示,要他不得回师门的,而且听这个石松子的意思,这大贤良师正在聚集实力,以图日后举事,自己岂能与这些心有反意之人牵扯在一起?留在村里,必然要害了这一方净土。于是华佗只能选择离开。只是这些话,他不便说与关羽知晓。

    “你说要去游学?欲往何处啊?”华佗叉开话题问关羽。

    “徒儿想游历天下十三州,观人文,晓地理,识英雄,结好友。纵横寰宇,岂不快哉?”想到巡游,关羽就兴奋不已。

    “嗯,好徒儿,为师这就去了,咱们有缘再会。”说罢华佗背起心囊就要出发。

    “老师如此急嘛?我去取些银子来,老师路上方便使用。”关羽见华佗这就要走,急忙又出言挽留。

    “银子都是身外物,你且记住,你我行于天地之间,当问心无愧,行事坦荡,切记切记!”华佗说完便不在犹豫,转身而去。

    关羽拜别了华佗,回转家中告知父母,华佗已离开的消息,两人又是一阵伤感。关羽见两人心绪不佳,想想也该跟自己的小跟班交代一下。于是又出门去找胡金定,三国演义里没有提到关羽的夫人,其实他记得,有记载这胡金定就是关羽的原配夫人,关羽十七岁娶胡金定,第二年就生下了关平。这胡金定虽然现在才十岁,也能看得出来是个美人胚子,自己也挺喜欢的,只是为了迎接乱世的来到,有些事他必须做在前面,这婚事,只怕是要往后拖一拖了。

    见到胡金定,这个没心没肺的丫头里吗粘上来要听故事,关羽现在哪有心思:“金定,我要去游学了,可能短时间内回不来,不过你放心,我肯定会回来的。”

    “游学是什么?村里学堂不能学吗?”胡金定很好奇。

    “村里学堂是教习字的,我出去游学是学打仗的本事,将来可以保护你的。我不在的时候,你帮我多照顾一下我父母,等我回来…”最后几个字,关羽看着一脸天真的小萝莉,有点说不出口,腻歪了半天,还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等我回来就娶你过门。”

    “哎呀,没羞没羞。”胡金定听完顿时羞红脸,捂着脸跑进了大门。关羽也憋的红了脸,不过既然已经交代完了,自己也该放心准备启程的事了,他转身回家。这时,只见门后面有探出一张俏脸,看着关羽离去的背影,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我等你…回来娶我。”

    接下来几日,关羽便一直泡在铁铺里,赖着老爹和老师傅一起以灌钢百炼之法,为他打造一把前所未有的兵器——苗刀,关羽画出了图纸,刀型参考按照后世明代的苗刀形制,刀尖修改的更尖利方便刺击,刀身细长,面对东汉时期的盔甲也能很好的破甲。刀身叠打的纹理犹如透着杀气的蛟龙,这纯属是为了满足他的个人审美。长约五尺,握在手中正好合手。又制了一个皮鞘,平日可把刀收好。本来关羽是想提前把青龙偃月刀给搞出来,结果关毅一听要打82斤,九尺的长刀,立即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大刀携带不便,又恐关羽持大刀被当作山匪,何况82斤,那多重啊!拿的动吗?于是只能改了短兵刃。

    走之前,关羽又去找了张大力父子,嘱咐他们加紧时间赶至翻车和曲辕犁,一旦做出成品,立刻找他父亲,然后再大规模复制,先在村中普及开,再托亭长奏请推广全县。

    出发当日,关羽牵着关毅托人花重金从河套地区买来的马匹,马背上驮着换洗衣物,父亲偷偷的塞了一包银子。母亲又做了胡饼装了一个行囊。关毅在前,关羽牵着马跟随在后,母亲马氏挽着关羽的臂弯难掩离别之情,胡林一家也随着送行。胡金定坐在马背上兴致勃勃的东看西看,视野变高了,看事物的感觉格外新奇。

    “长生,此次你独自外出,增长见识是好,但交友须慎重,学习要认真,不可再如现在般顽劣。记得常托人带消息回家。待不下去了就早点回来。”关毅依旧摆着父亲的威严,“千万注意照顾好自己,吃好点,住好点,别亏着自己。”马氏历来都从儿子的角度出发。

    一一记下后,关羽把胡金定抱下马背,胡金定乘机搂着关羽脖子在他耳边悄悄的说:“长生哥,别忘了你说的话,记得早点回来。我每天都在这里等你。”

    “傻丫头,干嘛在这儿等我,记得替我照顾爹娘,等我回来,你也就该长大了。”关羽拍了拍胡金定的头。然后飞身跨上马背。东汉时期还使用的单马镫,只为方便上马,骑马的时候还是需要双腿夹紧马腹。

    关羽在马背上向便拜辞了父母,胡金定等人,调转马头,一夹马腹,绝尘而去。也就此踏上了自己逆天改命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