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成了汉寿亭侯
繁体版

第5章,农业兴邦(上)

    解良县常平村靠近黄河,有支流鸿河从村中横穿而过,将村子一分为二,关羽家就住在北岸,他家的铁匠铺就在鸿河之畔,在关羽的旁敲侧击下,关毅似乎在冶炼一道上突飞猛进,不久前,关羽在帮忙的时候,误将一块生铁和熟铁混在一起加热,是的熟铁渗入了不少碳,他还责备关羽粗心大意,结果没想到,煅打出来的钢似乎质量更好?于是他一心扑在着生铁熟铁混炼的琢磨上。

    关羽这两天也不急着催父亲,他有更重要的事,离黄巾起义还有十年,这十年里他还有很多准备要去做,现在是时候开始为将来创业铺开基础了。之前他太小,做很多事情都不方便,现在他14岁,差不多可以行动了。

    “黄老伯好啊。”关羽这会儿飞一样的从村里的一个块田地经过,一个老农正在赶着一头牛用汉代的直辕犁耕地,直辕犁因为笨重,所以操作起来极为麻烦,根完一道后或者需要调头拐弯时,需要卸下来转换方向再重新装置,操作极为麻烦。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发生在大汉的领土上,从南到北无一例外。

    “你这样啥时候才能把这块地犁完啊?”关羽故作好奇的问。

    “是长生啊。”老农抬起头看了看又继续埋头苦干:“你娃娃不知道啊,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辛苦过来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不失,五谷不绝。这种地的学问可大了,马虎不得咧,要想收成好,现在就要把地翻的彻底才行哟。”

    “那有没有什么可以快速把地翻完的办法呢?”

    “这还慢?现在有牛,还有这铁犁,已经很快了,我小的时候,那会儿还之能靠人犁地,一天也弄不完这一块地啊。”老农一边跟关羽聊天,一边不停歇的赶着牛。

    “黄老伯,你先忙着,我爹让我去找大力叔帮忙呢。”

    关羽挥手告别了老农,来到村里的木匠张大力家,张大力正在教儿子张二根木匠手艺,这些年,随着关家铁铺的兴旺,张大力的木匠活也变多了,见到关羽来到,满脸堆笑说道:“长生来啦,可是你爹又有什么交代?”

    “大力叔,我爹接了邻村的农具活儿,想委托你打制百根的手把。这是尺寸。”说完递给张大力一根竹简,上面刻着农具的数量和尺寸。

    “好咧,等齐活儿了,就送过去。”张大力收过竹简仔细看了看。其实他不认识字,不过这农具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尺寸,从他祖辈起就口口相传,早就刻在基因里了。他把竹简交还给关羽,然后就去备材料了。

    等张大力走了,关羽悄悄把张二根拉到一边:“二根哥,你听说过轩辕犁吗?我听来村子里卖货的游商说的,耕起地来就跟飞似得”

    “别听那些人瞎说,就是骗你买东西。”二根不屑的说。

    “那个货商还给我看了一张图纸,就是太贵,我买不起,但是我记下来了。”关羽继续编着故事。

    “哦?那你可还记得清楚?快画出来我看看!”二根来了兴趣。

    于是关羽捡起石头,在地上画起来。他画的是后世的曲辕犁,与现在的铁犁有着很大的区别。曲辕犁本是唐代才发明出来的,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使得犁架变小变轻,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加快了耕地的速度和效率。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今被关羽提前近千年拿出来,简直是划时代的神器。

    随着关羽的画的曲辕犁越来越完整,张二根的眼睛也越来越亮,等关羽画完,张二根已经去惊为天人!其实关羽画的并不是完整的曲辕犁,他哪儿记得清楚曲辕犁的那些结构,只是凭记忆画了个大致的模样,不过这已经极大的启发了张二根。张二根越看越入迷,他从小跟着长辈们学习木工,早将如何打制农具牢记在心,这曲辕犁的结构,与现在用的完全不同,但是明显更加轻便灵活,要是能够做成实物,那一定可以把农耕的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有具体的尺寸吗?要是有这曲辕和短辕的尺寸,其他的就可以推断出来。”张二根问。

    “没有,没记下来。”关羽确实没记下来,这么专业的数据,别说他没见过具体的数字,就算见过,也未必就能准确的背下来。

    “可惜,那只有先做一个模型,根据模型放大成实物,再来修改。可能会比较费时间。”听说没有具体的尺寸可以参照,张二根有些遗憾。

    “不急,二根哥你慢慢想。”关羽拍拍张二根的肩膀:“你一定可以做出来的。”

    从张大力家出来,关羽又想到一个事,现在村子的灌溉还是靠这人工挑水,费时费力,要是能说服亭长就好办了。所谓亭长,就是汉朝村一级的官吏,汉高祖刘邦起事前就是秦朝的亭长。造翻车和组装翻车都是大工程,必须让亭长出面动用村里的人力一起干。想到这,他又转身去村子的酒铺买点酒,汉代饮酒成风,有酒好办事嘛。

    这个时代的酒,酒精度数其实很低,主要以粮食酿造,北方以粟为主,酿造的是类似于今天的黄酒,但颜色不同,这个时代因为酿酒技术的局限,酒水大多浑浊,度数不超过15度,所以汉代有很多豪饮之人,且有把喝酒说成吃酒的叫法。

    关羽现在手里提的便是一坛子粟米酿的浊酒。他兴冲冲的前往亭长家。却见亭长家外面拴着几匹马,还有几个官兵等候在门外,透过矮墙,关羽偷偷看去,其实不用偷看,关羽比墙还高一头,正大光明的看,院子里是一个汉官,亭长正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点头,汉官叽里呱啦说了一阵,交给亭长一个竹简,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出来,亭长跟在其后,扶持着汉官骑上马,这汉官一转身看到门口的关羽,估计被关羽的气势所迫,不禁多看了几看,忍不住问道:“你是何人?”

    “他是村里铁匠的儿子,名叫关羽。”亭长急忙回答。

    “铁匠之子?难怪如此壮实!”说完一夹马腹,领着军士去了。留下亭长满脸愁容。

    见亭长一脸苦涩,关羽急忙询问。

    “哎,赋税又要涨咯,都快五成了,这是要逼死人啊!”亭长摇头叹息。

    “亭长,刚才二根哥跟我说他正捣鼓改进一个新的犁,说是可以提高一倍的耕地速度呢,估计过几天就能做出个样子来。”关羽先给亭长来了个喜讯冲一冲他的愁容。

    “哦?当真?那可是个好事,我得去看看。”说完就要走。

    “别走啊,亭长,我还没说正事呢。”关羽急忙拉住亭长:“我们村这条河每天就这么白白的从村里流过,不利用起来多可惜啊。”

    “那河水不流走你还能把它留住吗?”亭长明显没有理解到关羽想说的点。

    “我的意思是,既然路过了我们村,那就得为我们村做点什,不能让它白白流走。”关羽开始引导亭长。

    “那你说让它做的啥?大家浇水、吃水、用水、洗衣服可都在河里。”亭长也好奇了,除了这些,他想不到河水还能怎么利用了。

    “我是想着要不我们在河边搭个翻车,把水抽出来灌溉农田啊。”

    “翻车!那是啥东西?没听说过啊”

    关羽只记得以前看过相关的资料,说是东汉末年翻车已经出现,但是工艺掌握在少数工匠手中,自古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之说,所以很多技术还没有被公布开。

    “亭长,是这样,我看着这河水哗哗的流,要是能做一个机关,把水从河里抽出来,用来灌溉农田该多少啊,我来想办法,只是这翻车巨大,建造和组装时还需要亭长出面,动员村人一起来帮忙啊。”关羽拍着胸脯说。

    亭长眼睛一亮:“你要是有办法,我们村可就有活路咯!只要你说的这个什么翻车真能把鸿河河水引入田地,那可是千秋万代的功绩!你放心,我来负责召集人手。你说什么时候开始?”亭长有些按捺不住了,要是真让关羽捣鼓出这么一个灌溉的装置,那他可是有功的,指不定还能再升个乡长、县令,那可以美事一件!他只要动动嘴皮子,这事儿他必须撑头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