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繁体版

第782章 南洋的杀手锏(第一更,求订阅)

    一场展览会,向全世界展现了南洋航空工业的实力。在F-1B战斗机突破音障的的时候,全世界都以为,这已经是南洋航空工业的的极限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当然了,面对南洋的航空工业给世界接连带来震惊,很多人都将其归于“第三帝国的遗产。”

    “南洋的科学成就,不过只是第三帝国的科技遗产而已!”

    面对外界这样的说辞,南洋当然没有任何解释,因为……那些人同样也是南洋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南洋人将会给世界带为什么样的震惊。

    这天,展览会的热度尚透去时,一个车队就驶入万户角,很快车队就径直去了位于海滨的发射场。

    在车队抵达发射场后,一下车,李毅安就看了一眼,前方高耸在发射架上的导弹。

    “这是四型导弹?”

    现在也不需要掩饰了,去什么和平利用原子能了,什么探索宇宙了,不过都是演示而已。现在既然南洋的原子弹都已经问世了,那就再也不需要掩饰什么了。

    导弹就是导弹呗。

    李毅安直接问道。

    “是的,阁下。”

    “草案确定了是吗?”

    “是的,阁下,为了增加它的命中精度,我们研制了第二级火箭,在在第一级燃料耗尽之后,第二级点火的同时,与第一级脱离,不仅增加了射程,而且因为没有弹体干扰,它的精度也大为提高……”

    听着尤金的解释,李毅安特意走到近处观察了一下,这枚导弹的发动箱,四个较小的燃烧室组成了火箭发动机,随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上方,看着弹头与弹体的结合部,问道。

    尤金用力的点了点头,从佩内明德开始的飞天梦想,终于要在他的手中变成现实了。

    最后他用满怀期待的语气看着尤金问道。

    在提出这个问题时,李毅安都没有注意到,他的声音甚至有些紧张。

    两年前他提出捆绑式火箭这个方案的时候,不过仅仅只是一个构想而已,而现在这些程师们却把他的构想变成了现实。

    尤金指着导弹说道。

    而且,在它的帮助下,南洋还可以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是的,阁下!”

    不过此时,李毅安所关心的并不仅仅只是它的射程,而是另一个问题。

    “相比于三型,它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更强,当时康拉泽博士在试图扩大燃烧室时,却遇到了燃烧不稳定的问题。之后,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他决定将燃烧室分成四个较小的燃烧室,由一个共同的涡轮泵供给,这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尤金一边介绍着方案一边展示着方案的草图,看着这个有些熟悉,又有点儿陌生的方案草图,李毅安的目光中略带着些许渴望,

    “上面的那一级,是第二级火箭吗?”

    因为,现在是52年!

    不是57年!

    它既可以是把卫星送到太空的火箭,也可以是把几吨重的核弹头送到

    上万公里之外的远程洲际弹道导弹。

    “那么,“伴侣方案”的火箭有眉目了吗?”

    无非就是用途有所区别而已,之所以如此的激动,说白了,就是因为有了它,南洋才真正有了核反击能力。

    之所以会在元旦刚过的第三天来到万户角,就是奔着这个大家伙过来的,虽然它的射程只有3500公里,还达不到洲际导弹的标准,甚至有点儿高不成低不就的,但是能够有射程突破3000公里的中程导弹,已经很出乎李毅安的意料了。

    尤金口中的康泽尔博士是眼下南洋火箭发动机的核心工程师,正是在他的率领下,已经接连开发了多款火箭发动机,也培养出了一批南洋自己的火箭发动机工程师。

    “草案已经出来了,采用捆绑式,火箭构造为十字架型的,中央主火箭与四枚助推火箭都以A12型四室火箭发动机和相应改型为主体……”

    “那就……开始吧!”

    在说出开始的时候,李毅安甚至不由自主的舔了一下嘴唇。在他们说话的时候,旁边的一名工程师不时的看着那张草图,期间他甚至特意从图架前走过。

    几个小时后,一枚万户四型“火箭”在人们的注视中腾空而起。

    在导弹准确的击中了3500公里外的目标后,李毅安并没有立即返回长安,而是留在万户角,了解其它的项目进展。

    万户角虽然是南洋的宇航中心,但是这里所进行的试验并不仅仅局限于探索太空,这里还是南洋的导弹研发中心,防空导弹也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因为研制的项目众多,整个安保区分成了十七个区,这些区域内既有工厂,也有研究机构,当然也有各种试验场,所以每天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试验。

    而十三区,就是专门研制防空导弹的区域。尽管南洋对于防空导弹的需求并不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李毅安非常想清楚以几座城市为核心的南洋,在核武器的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在这种情况之下发展防空导弹甚至反弹道导弹技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不过,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说,似乎——进步并不怎么大。

    “我们的防空导弹是在“莱茵女儿”的基础上改进的,除了改进气动布局外,最大的改进就是其制导方式由无线电指令,改为半主动雷达寻……”

    作为“莱茵女儿”防空导弹的总工程师,克莱默在研制防空导弹的过程中,难免会以其作为基础。不过虽然是如此,他仍然显得很得意,因为经过几年的发展,眼前防空导弹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从制导方式发生了变化,甚至就连同弹头的音响引信也改为无线电近炸引信,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它已经日益成熟起来。

    看着眼前这枚瞧起来和萨姆2导弹有那么几分相似的防空导弹,在简单的了解其性能之后,看着高炮式发射架上足足有十米长的导弹,李毅安问道。

    “这么大的导弹,会不会太过笨重了?”

    看来,

    这方面同样也需要加速呀。

    “不笨重啊,应该就是这样。”

    克莱默直接回答道。在他看来导弹原本就应该是这么大的,当年在德国的时候,他们甚至曾经用V2导弹的缩小版来发展防空导弹。

    “我的意思是,有没有办法,把它的尺寸再压缩一下,嗯,弹长控制在五米以内,至于弹径,控制在40到41厘米之间吧,这样小型化的导弹,才有可能装在军舰上,对,军舰也是需要防空导弹的。”

    听着阁下的要求,克莱默直接说道。

    “41厘米,这么小的空间,根本就装不下引导头啊!它的引导头直径足足有68厘米!”

    “那就想办法缩小它,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发明了,尽量将它们结合在一起。”

    南洋的电子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应该妥善加以利用才是啊。李毅安直接说道。

    “这么大的家伙,肯定是上不了军舰的,南洋需要的是海陆通用的地空导弹,甚至陆海军三军通用型的导弹,毕竟我们的军队规模有限嘛。所以,至少要达到陆海军通用,只有如此才能增加采购量。”

    在强调着陆海军通用的同时,李毅安又指着***出在外的导弹说道。

    “还有就是南洋的天气,南洋的天气是高温多雨,导弹***在外,电子元器件势必会受到影响,这肯定会影响到导弹的可靠性,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把它装在箱子里……”

    李毅安一边说着,一边拿出记事本,绘制了一个简易的草图。

    将储运箱与发射管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导弹的长期保存,尤其是在南洋的高温多雨环境下。密封的储运箱可以确保导弹电子元器件的不会受潮,从而影响其性能——这是美军在越南的经验。

    而且这种发射拖车则会赋予其一定的机动性,如果是固定阵地敌机只要在其射程外拐个弯就可以轻易绕开它。

    甚至就连导弹的外形都是李毅安亲自绘出来的该弹总体上看有些类似另一个世界的不死鸟空空导弹,

    等到李毅安描绘出导弹和发射车的草图,递交克莱默的时候,他看着草图,疑惑道。

    “这,这能行吗?”

    “相信我,肯定可以的。”

    李毅安完全是一副没有人比我更懂导弹的模样,事实也就是如此,他不仅懂,而且还是远超过时代的那种懂,

    说罢,他看着克莱默和项目组里的其它的工程师们,说道。

    “虽然在核平衡下,战争或许永远不会爆发,可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另一种可能——一旦战争爆发必定将是毁灭性的!”

    “在某种情况下,南洋目前城市化,也是极其危险的,在核战争的前提下,敌国的远程轰炸机一旦突破空防,就可以对我们的城市实施毁灭性打击,而防空导弹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虽然明知道爆发大战的可能性为……零,但是有些话,还是需要说的。

    “总之,南洋四千六百万民众的安危,就拜托诸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