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繁体版

第773章 九州特别区(第四更,求订阅)

    人就像是蒲公英一样,会随风飘荡,当然也会落地生根。

    尽管故土难离,但是当唐人来到一个地方后,就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并且融入这片土地。

    在南洋如此,在九州同样也是如此。

    自动车的铃铛声、行人的叫喊声……

    车窗外嘈杂的噪音传来时,郑汉杰却早就练成了充耳不闻的本事,将自己和外界带有日本味的华语隔绝开来。

    与此同时,郑汉杰的一双目光丝毫没有从手中的报纸转移,头版头条用醒目的标题写明。

    “半岛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举行会议……“联合***”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少将表示:愿意诚意地寻求停战,以终止朝鲜流血……”

    “哎!”

    微不可查的一声叹息,声音小的甚至连郑汉杰自己都听不到,随后他将将报纸收起来,神情平静的看向窗外,耳边早已经没有浓重口音的华语叫卖声。

    现在公车正在福冈的街头行驶着。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九州本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在很多人看来,这都不是一件错事。总不能让那些日本女人孤独终老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婚姻被也打破了彼此敌视与偏见,有助于东亚走向和解。

    十几分钟后,下了公车的郑汉杰又步行一会,便到了工厂,一进入厂房,就看到正在埋头苦干的那些女工。

    现在是五二年六月,战争刚结束时相比,福冈最大的区别,并不是街道两侧多出来的那些现代砖石混凝土建筑,而是街道两侧的招牌——写满华文汉字。

    “他妈的,当年那些生产机器的工厂都让南洋给搬走了,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咱们留下一个厂子,也好过制衣裳啊!”

    孙德惠一边说,一边抱怨。

    “九州,九州,这里现在真的成了九州了吧……”

    “汉杰,”

    在公车停下的时候,传入耳中的华语,那些女人和孩子们说着的华语,虽然带着些东洋味,虽然有些生硬,但这片土地,确实被改变了很多。

    这是一家制衣厂,自从联合***进入半岛以来,九州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伴随着美国订单的涌入,原本那些半死不活的工厂,也立即兴盛了起来。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郑汉杰进了这家工厂。

    在过去的日子里,无论是基于生理需求或者生活需要,占领军士兵和日本女人建立亲密关系,几乎是普遍存在的。于是冲破世俗的伟大跨国爱情在这里不断的上演着,而结果是什么呢?

    这就是福冈特别行政区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去年刚通过港岛来到九州的郑汉杰,瞧着车窗外的城市,心里头又一次冒出了这样的念头。

    工厂老板孙德惠一见到郑汉杰,就说道。

    虽然老板穿着件西装,可说话走路的架势,却是一副军人作风,在九州这很正常,当年占领军占领九州后,在一系列的操作下,许多敌产成为了军官们的产业,孙德惠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因为级别低,只得到一家成衣厂,说是工厂,还不如说是作坊,只有几十台缝纫机之类设备。

    这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毕竟,那些女人大都是占领军官兵的妻子,至于孩子差不多也都是他们生育的孩子,说华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怎么样,和南洋的工厂联系的怎么样了?他们的机器什么时候能发过来?实在不行的话,汉杰你就亲自去一趟南洋。”

    不过,即便是如此,经过几年发展,现在也发展成了一家拥有上千人的厂子,尤其是在半岛战争爆发之后,凭借着占领军当局与美军之间的长期合作,双方关系深厚,所以,只要是九州这边能生产的,美军那边都会指定这里供货。

    与历史上差不多,尽管特需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的经济,但是与历史不同的是——因为大量的工厂被拆迁,导致日本根本无法承接订单,在大量订单涌向南洋在内的其它地区的同时,相比于本州等地,工厂保存基本完好的九州反而承接了大量的特需订单,仅仅只是在五一年,九州的工厂就承接了超过300亿流通券的订单。

    流通券是九州占领军当局发行的货币,仅限于九州特别区流通,每50元流通券兑换一美元。

    正是靠着特需经济的刺激,现在的九州特别区经济不仅日益景气,甚至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当然他们积累了大笔的美元现汇。

    “去南洋?”

    郑汉杰仍然有些不相信的问了一句。

    “我去?”

    “当然得你去,我是现役军人,不能出国的,老胡他们几个也都是的,他奶奶的,这司令部也真是的,都他妈的不发军饷了,还说什么现役,现役个蛋……”

    一提到“现役”孙德惠就是满腹的怨言,虽然三年前,为了稳定军心,占领军当局允许三分之一的官兵以后备军的身份,离开军营,回归民间,但是他们被禁止出国,而且每年都需要训练。甚至每隔两年,还要到军中服役半年,总之大家伙就是轮流在军队服役。

    嘴上一边抱怨着,孙德惠一边说道。

    “这样,汉杰,你收拾一下,明天就坐飞机过去,尽快把机器拿下来,美国佬正在谈判

    ,万一要是停战了,咱们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得趁着停战协议签字之前,先挣上一笔。”

    提到美国佬的时候,孙德惠又说道。

    “他妈的,美国佬可真不争气,才打两年就怂了,老头子就是再怂,也打了三四年呢!美国佬怎么能怂的这么快呢?”

    提到美国人不争气的时候,孙德惠的语气和过去弟兄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提到老头子的语气差不多,完全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其实,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是欣慰——老头子打了败仗最后转进到小岛上,他们的脸上也无光啊。毕竟他们也是唐山军人。

    不过,在美国佬在半岛那边吃了憋,这才打了两年,就摇着尾巴想要谈和了。自然也就让他们的心理内耗释然了。

    毕竟,哪怕就是美国佬,也不是人家的对手,更何况是他们呢!

    不过,孙德惠在意的不是美国佬怂不怂,他在意的是生意,对于做军服生意的他来说,当然希望仗打的时间越长越好了。姑且不说美军了,就是上百万棒子军的军装,那也是笔大生意啊!

    不仅如此,就是上千万***也要穿衣裳啊!韩国那边可没有什么纺织厂,市场上卖的都是南洋货和九州货,也就是最近,才有一些日本货进去。

    “老板,要是真的快停战的话,我的建议是咱们还要考虑一下将来,一味的扩建工厂,将来没有美军的特需订单怎么办?”

    虽然大学时学的并不是商科,但是对于生意,郑汉杰有自己的看法。

    看了一眼郑汉杰,孙德惠说道:

    “怎么,你有什么其它的想法?”

    其实,孙德惠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考虑的并不深,毕竟,眼下美国佬的订单即使是厂里的工人连轴转干上十五六个小时,也干不完。

    “老板,我听说南洋那边的工厂,都是通过贸易公司把商品卖到美国去,要是咱们能搭上这条线的话,即使是将来特需经济不行了,咱们也能有个去处,您觉得呢?”

    听着郑汉杰的提醒。孙德惠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他才说到。

    “汉杰,你说的没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就知道当初选你进咱们厂子的时候没选错人。嗯。”

    用力的点了点头。看着郑汉杰的时候,孙德惠的脸上尽是欣慰,似乎是在为当初自己挑人的目光而欣慰。

    毕竟,当初在好几位前来应聘的人中,他选择了郑汉杰。而他果然没有让自己失望。

    “这样,准备一下,明天就过去,先把机器的事情敲定,然后,再和要好好的联络一下,把你说的这条线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