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37章 出城开荒

    学士陈演,今天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表现。他反应很快,马上口颂:“皇上爱民如子,多才多艺,臣等万不及也。大明中兴有望矣。”

    陈演也不完全是拍马屁。确实,大臣们见皇帝和太子突然肯负责办事,这些高官们个个都觉得大明中兴有望,人人振奋。

    大家看陈演大拍皇帝马屁,突然都想起来:皇帝祖宗家在凤阳府。凤阳府的乞丐歌词曲最精,流传最广,是全国乞丐歌的头名状元。皇帝父子写乞丐歌的本事,是祖传的!皇家出品,定是精品!

    于是大臣们人人称颂,个个恭敬候立,等皇帝立马写出乞丐歌的歌谱。

    太子见父皇玩真的,心想:自己只知道不多的崇祯朝历史,还零零碎碎的。如今好不容易灵感出现,抄了李自成的广告歌。父皇您现在谱曲,不得把挺好的歌词搞砸?

    皇帝写的是宫廷音乐。3000年前流行的调调,早就不流行了。

    他写的访道五曲,皇帝自己听了飘飘乎欲仙。旁人,至少太子本人,只能昏昏乎欲睡。父皇谱的开荒歌,肯定扑街!听歌的流民,全都得在大街上睡倒。

    太子赶紧说:“儿臣随便写的几句开荒歌,父皇日理万机,岂敢让父皇谱曲?城中会唱歌要饭的乞丐,用他们的调子传唱就好。”

    崇祯皇帝已多年不写歌了,今天一时兴起,发现找不到灵感,于是顺势不写,他说:

    “太子此次带人开荒,乃国家大事,出城用半副天子车驾仪仗。其他事你们自行商议。朕只要结果,饥民出城,有粮吃,有地种。现在,朕回乾清宫,你们继续商议安排。”

    皇帝走了,大臣们和太子继续开会,讨论布置详细的安排。

    经过几天的布置宣传,太子准备带人出城开荒!

    三月十八日,辰时正。皇城大明门大开,太子骑驾出行的引导队伍从门中鱼贯而出。锦衣卫手执各种仪仗,成双成对,一行行,缓缓而出。

    走在最前的锦衣卫牵着御马五对。随后的锦衣卫持有大纛十杆,大旗十执,枪五杆,撒袋五对,大刀五口,曲柄黄伞二,直柄黄伞四,红伞二,蓝伞二,白伞二,绣龙黄扇六,金黄素扇四,绣龙红扇六,彩凤红扇二,吾杖一对,豹尾枪二根,卧瓜一对,立瓜一对。

    华盖有曲柄黄色的,有直柄黄色的,还有各种颜色的花卉和九龙。

    各种旗帜,上有仪凤、鸾、仙鹤、孔雀、黄鹄、白雉、赤鸟、化虫、振鹭、鸣鸢,游麟、彩狮、白泽、赤熊、黄熊、辟邪、犀牛、天马、天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渎五岳,五星二十八宿,甘雨八风五云五雷日月。

    还有门旗金鼓旗翠华旗五色销金小旗,出警、入跸旗。

    整个仪仗队伍车驾齐整、阵仗鲜亮、旌旗飘扬、鼓乐齐鸣。当然,如果你认真瞧,有些旗帜还有些破旧。

    多少个旗帜,这是礼,可不能错了。旗帜破旧了嘛,那就是小节了。连皇上的龙袍都破了呢。现在这时候,还能咋样?

    乐队奏军乐。仪仗队伍随着鼓点,缓缓前行。

    太子乘坐的玉辇,圆盖方座。其中辇盖为青色,上面有四块圆版玉装饰和一金色圆顶。玉辇的四周承吊以镂金垂云,下端为金云叶。

    幨帷由两层青缎制成,每层相间,有褶裥。上面绣着金云龙。另有四条黄绒制的细带,绑在座位的四个角。

    辇门用珠帘。座亭上窄下宽。座有二层缀版,上方绘有彩云,下方绘有金云。四周环以朱栏,相间装饰着金彩,栏内也铺有花毯。

    云龙宝座在座亭中间,左边放着铜鼎,右边置有佩剑。

    太子以前每次出来,都是变装微服。他认为最好的保卫手段,就是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里。

    如今,为了取信于京中的饥民和满朝文武,他只能大张旗鼓招摇过市。

    只是,大明的敌人有点多。他不得不很小心,仿照后世防弹车的设计,在玉辇的四壁上,都装上了铠甲。

    现在,太子正穿着大红龙袍,坐在云龙宝座之上。

    太子改造后,玉辇重了很多。不过无所谓,有十八个人抬着。

    玉辇后头,有太监捧着拂尘、金炉、香盒各二个。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各一个。

    在太子的后面,还有1000名骑马的锦衣卫保护。

    在锦衣卫骑兵的后面,有几百名文武百官,各级大臣们跟随。他们要送太子出城。

    街道两旁人山人海,挤满了京城的居民。这么多年,太子半副皇帝车驾出行,还是第一次见。大家都来看个热闹。

    有人说:“这些饥民,在城中到处乞讨,到处拉屎拉尿,现在幸得太子殿下带他们出去。要不然,京城还不知道被他们闹成咋样呢。”

    “他们要是不走,我们这些老北京城人,可都得倒大霉了!你没听说,宫中公公们带着太医,都南下去防治瘟病了吗?这些人在京中到处跑,到时候瘟病一旦传到了京城,我们全都得玩完。”

    “原来,太子带他们出城,也是为了避瘟啊!”

    “也是为了给我们京城的人省口粮食。现在京中的粮食,一石都快升到一两五钱银子了。”

    “那是普通的粗粮,要想吃好一点的细粮,都快到二两银子一石了。”

    “到了秋收的时候,这些人收到的粮食卖到京中,我们京中的粮价,该便宜不少吧?”

    “就我这小本生意的店面,天天都有好几拨人来乞讨。不给他们吧,怕他们背地里捣乱。要是放火什么的,那可就倒了大霉了。哪一次不得出点血,多少给点。这下好了,这些人出了城,还能够种点粮食,给咱们京中的老少爷们吃。”

    有一个穿儒衫的老人说:“咱们北京城的人,全都得感谢圣天子在朝。要不是圣天子派太子带着,这些饥民哪肯出城啊。”

    “我听说昨天下午,就有一帮饥民提前出城了。说是走在前面的,可以抢到近处的田地耕种!”

    众位京城的居民,议论纷纷,看见太子的队伍走远了,才慢慢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