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36章 开荒委员会

    太子说完他的计划,崇祯皇帝觉得不对了,他问:“春哥儿,你想出城,带着饥民开荒?你不必如此!你又不会种地,出城干什么?”

    太子凑到崇祯身前,看着皇帝,说:“还没有回乡的饥民们有各种顾虑。他们害怕鞑子,怕土寇,怕旱灾,怕蝗虫,怕种地亏了,怕没粮食吃。有了这些担心,就没什么人愿意出城开荒!

    “指望官员?他们会怎么做?用皮鞭棍棒驱赶,断粮饿肚子逼迫他们,还是拿着绳子捆着押出去?这些事能干吗?

    “他们只剩下半条命!这么一折腾,到时候死了一片,账不是还算在父皇您的头上?”

    说到手下的这些官员们,崇祯皇帝就生气。这些家伙干事就只会那么几招,到时真会闹出人命!

    皇帝还是很爱护自己名声的。若是好心办了坏事,这些人不会骂自己是昏君?想到这里,崇祯皇帝有点动摇,问道:

    “你出了城,这些事情就能解决吗?”

    太子自信地说:“父皇,让别人行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站在后面说,你们一个个的,给我上;一种是,冲在最前面说,你们一个个的,跟我来!您觉得哪种方式更有用?”

    崇祯皇帝办事就是第一种方式,坐在宫里让别人替他上!

    现在,他心里想,试一试第二种方式?

    尧舜亲耕,载于史籍!太子出城开荒,可是圣君干的事情!圣君的名誉,必然会落到朕头上。太子还是个孩子,大家当然以为是朕的主意。

    崇祯皇帝心中盘算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说道:“你最多到通州城,更远的地方就不要去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太子想了想,说:“等他们把种子都种到地里,我就可以回来了。饥民们在土地上洒下了汗水,心中有了收获的希望,就不会再轻易逃荒了。”

    第二天,文华殿中,经过商议,朝廷成立开荒委员会。

    内阁次辅张四知,户部尚书李待问,兵部侍郎孙传庭,顺天府尹郝晋,这四人为开荒委员。太子当然不是委员长,他统管开荒事务。

    户部负责提供种子和粮食。工部屯田司仓库里还有些农具,拿过来用。

    耕牛由顺天府向周围村庄租。所有费用由户部安排资金开支,灾民收获后收回费用。

    灾民由顺天府差人动员出京。到城外以后,兵部派京营护送。

    最重要的是如何分利。太子决定,官府按当年收成的两成向灾民们收取地租。地主每亩得粮一升。参与管理的差役和士兵也分点好处。

    顺天府尹郝晋不安地问:“这么低的地租,地主们不会愿意的。荒地多为京中士绅所有,若士绅闹事,顺天府如何处理?”

    太子问:“朝廷组织开荒种地,是为了救活京中挨饿的30多万灾民。士绅们都是知书明理的人,为何闹事?”

    郝晋心说,读书明理?知书明理的人才难处理,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郝晋说道:“陛下,殿下,士绅如果闹事,是顺天府下属的县令们负责。官场人言: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省城;恶贯满盈,附郭京城。压制士绅的知县,必然清誉有损。此次臣等若能成功开荒,还请陛下对他们有所封赏。”

    皇帝心想:怕清誉有损的人是你自己吧?以你现在的资历,很快就能当侍郎,也就有了被推举入阁的资格。一旦名誉有损,不要说推举入阁了,恐怕府尹都当不成!

    皇帝才不管郝晋的前途呢,他说道:“郝卿勿忧。此次开荒有功的人员,不论官位大小,一律各有封赏。”

    郝晋得了许诺,开始认真思考。他问道:“开荒准备占地多长时间呢?总得先给地主们一个说法,让他们安心。”

    太子说道:“尽量长一点。先定五年。”按照历史,还有三年大明就完了。定个五年,到时再说。

    郝晋担心地说:“地主们怕不会同意,时间太长了,怕是有借无还。”

    太子心想,顺天府荒地大半是因为鞑子入关烧杀掳掠造成的,小部分是因为灾荒。本次占地开荒若跟鞑子挂钩,可以给地主们心理暗示:这么低的地租,都是鞑子害的!让地主们,都去恨鞑子吧!

    太子说:“朝廷收回沈阳以后,土地如何出租,由地主和佃户自行商量。在此之前,荒地每年地租每亩一升。想早点收回田地,朝野士绅们都得努力,帮朝廷打败鞑子!”

    这个方案确实有合理之处。只有彻底打败鞑子,很多荒地人们才敢开垦,地租才能收到。只是,郝晋很想问,这时间不是比五年还长?要是沈阳一直收不回来,难道地租就一直这样吗?

    可是他不敢问。

    满朝文武都是废柴,皇上太子你们就别指望着收回沈阳了。这么隐秘的事能让皇帝知道?自己捅破了,还能好好当官?

    这都没法说!先按这样处理吧。到时候地主反对再说。咱就做一个传声筒。

    方案终于定下来了。

    太子发现,在大明还是道德绑架好用。开荒的事与鞑子绑一起,谁都不敢反对了!

    众官心想:京城作为首善之地,本该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这些年来,一年不如一年。饥民遍地,屎尿满街,太不象话!这次太子牵头整治流民,希望能有所好转。到时,大明又好混下去了!

    现在,开始布置出城开荒的事。首先,得做好宣传,让饥民们知道开荒好,愿意出城开荒。

    由于饥民们大多不识字,太子说:“顺天府派人教饥民们到处传唱: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快跟太子去开荒,管教大家有收获。”

    众位大臣心想:太子还是个孩子,文字功夫真不够看。这么土的几句话,诗不是诗的,词不是词的,算是个什么玩意儿?最多算个乞丐歌。

    皇帝看众臣不吭声,是不是瞧不起太子?他补充说:“让朕想一想,给这几句歌谣谱上曲子,好教大家传唱。”

    崇祯皇帝通音律。他谱了五首访道歌,十首军歌。

    众大臣觉得皇帝离谱了。这是个乞丐歌,你还会谱乞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