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秀闯江湖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冰天雪地

    去年宋成学习写字的时候,是师父师娘用木棍在地上划槽,他跟着槽比划,如今他教高铁认字写字,他却反过来了。

    上午,宋成用一根小木棍沾着点白灰,在地上写下一个字的轮廓,然后让高铁再用木棍,对比着笔画一遍一遍地临摹慢慢地把这些白灰轮廓给划成凹槽。

    他一个五岁的孩子,力气自然也不会有多大,所以不要求一次就划成,而是一遍一遍地“由浅入深”,等临摹的差不多了,再让他在旁边用棍子沾着白灰对比着他划出的痕迹照着写一遍,写得不对,就再在自己划出来的凹槽字迹上去比划去,直到写对。

    宋成没有要求他的学习速度,哪怕半天的两个小时都只用来学写一个字,他也无所谓,刚开始嘛,慢点正常,而且他还有对照组。

    上午是在地上写,下午就是拿着纸笔,在师娘和珍娘面前,以纸笔书写来教他。宋成自己写一遍,让他看着,然后宋成再握着他的手让高铁握着笔跟着他的用力方向把字走一遍,最后就是让高铁自己看着宋成写出来的字,自己去抄着玩儿。

    教着教着,还没出什么成果呢,宋成就发现一件事,他自己现在主要掌握的两种字体,一个是印刷体,一个是朝廷官方推行和使用的字体,但这两种字体是有些区别的,而在高铁这个完全还不认字的小孩子眼中,明明是同一个字,但是换一种字体,他就认不出来是哪个字了,搞得他还专门去找师公问了一下,镇上教授学文识字的先生教学所用的字体是哪一种。

    教书先生写的字,肯定是比较规范的了,也必定是有一种他们自己常用的字体,宋成打算根据他们的书写习惯来调整自己教学时书写的字体,保持与教书先生使用的一致,避免现在教会了高铁认识了部分文字以后,去了学堂又因为字体不一样就又不认识了。

    这种字体的困扰应该就是在学习初期才存在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见识少,知道的不多,容易对相近相似的字造成识别上的困难,而不同的字体在这个时期的学生看来,那就是不同但又有些相似的字而不是同一个字。

    这个时代的手写字体,不像现代的成熟的统一了书写规范的字体,对书法没什么造诣的两个人,书写同样的字体时可能写出来都会有些不一样,让初学者对文字的识别构成人为的障碍,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友好的。

    而宋成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小这种障碍,选择与教书先生一样的字体,虽然不会与教书先生写的一样,但有同一字体这个框架在,差别不会大于两种不同字体之间的差异。

    这个结论是明显正确的,因为当宋成打听到了教书先生所使用的字体后,他就自己先练习了一下,自己熟练了以后才在第二天开始教高铁,当地上写着的明明是前几天才教会了他的字他却不认识的时候,宋成对自己的这一先见之明感到庆幸,不然这后半年教高铁认字就可能会完全是在做无用功。

    这倒不是说高铁笨,宋成反倒觉得他还挺聪明的,学得不算慢。之所以他学会了又不认识,还真的就是见识所限。像宋成初学这个世界的文字时就很少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有字体这个东西,他知道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书写方式,尤其是不同的人写相同的字差异会各不相同这种认知,会在学习认字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功能。

    宋成会知道老师的哪一笔可能就是老师写歪了,但高铁这种本就是小孩儿的初学者,他多半会认为那一笔本来就是如此,等老师下次写正了以后他们就可能以为这是另外一个字了。

    “我记得当时我的老师不是这样教的”,这种话,可是不少人都说过的,大抵就是老师当时写歪了,而学的人当真了吧。而有的人,便把这种情况推诿给了某种著名现象。

    教学计划又有了新的改变,多出的改变就是,宋成自己也在同时练习这种他还不熟练的字体。

    还是上午在地上写,下午在纸上写。宋成写好一个字,让高铁自己去比划,去技艺,他自己也在旁边领写一个字,自己也开始反复比划书写,按说,他已经认识这些字了,没有必要再这样,但宋成觉得,他只有“学好这种字体”这个想法,有无有用,他暂时不会去关注,而练字,就是这样一笔一划慢慢练出来的。

    当然了,上午在地上写的时候,对书法字体的体现并不大,因为在地上写,笔就是一根硬木棍。书法字体在毛笔上的体现会更丰富与全面,笔锋笔触的行走方式与力度,对所写的字的形状外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前面发现的关于字体在教学中会成为阻碍这件事,也是在下午他在纸上书写不同字体的时候碰到的。

    重复却又有生机的生活。

    师父在师娘生完孩子后,又逐渐地恢复起他的日常了,也不是别的,就是练剑打坐陪老婆,之前大半年,他可是不敢花太多时间在前两项上面,尤其是在得知师娘怀的是双胞胎之后,更是几乎每天就屋里屋外地守在师娘身边。

    时间走到九月份的时候,师公终于打破了他形成多年的日常路线,原本应该去京城陪他师兄的日子,他却没有去,之前师娘怀孕的时候可都没耽误到这件事,毕竟青枳山离京城挺近的,他又要去京城请接生婆啊买补品啊之类的,正好凑着他看师兄的日子一块儿去办,只不过是时间多耽搁几天而已。

    而这次不一样了,这是十多年来,师公第一次出远门,他要去极北之地的一个门派去参加一个人的葬礼。为了说清楚他的去向免得门派上下的担心,他就介绍了一下他这次要去的这个地方。

    那是地处北方,常年不化的冰封雪山之上的一个门派,这等寒冷之地的人该如何生存?

    这不巧了嘛,大自然自是神奇的,就在这等冰天雪地之中,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永远不会结冰的湖泊,不止不结冰,湖水还是温的呢。当然了,有点常识的都知道,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里,只有几度的冰水,那也是温的,人并不能感受到温度,只能感知到温差,所以这湖水也并不是真的有多高的温度,只是对于雪山上的人来说,它是暖的。

    这个湖泊,被叫做不冻泉,而这个门派,就建在雪山之中,苦寒之地,不冻泉边。有活水,生存问题就有办法解决。

    自然的,他们自己是不会也无法进行普通的种植生产等活动的,他们只需要把上下到山上的道路打通,便于货物上下运输,就可以从山下输送各种生活物资到山上去,山上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各种食物送上去在他们吃光之前基本不存在变质的可能。

    而各种货物也是需要钱去买的,钱从哪儿来?这就要提到师公与这个门派的渊源了。

    当年师公的妻子还没有怀上师父的时候,得了一种怪病,倒也不是无药可医,他找东圣阁的人瞧过,这是一种有记载的病症,不算什么绝症,就是这药吧,有点难搞。他的主药都还好,平常市面上虽然卖得贵,但都有得卖,但有一味药引,市面上没有。没有这药引,这各种药材的有效药用部分就聚合不到一起形成治疗这种病症的药汁,就像氧化反应缺了氧。

    这药材便是这门派的特有之物。

    此门派乘称作玄霄殿,是一个道教门派,他们不喜欢江湖上的争斗,虽然在研究教义的同时,他们所研习的内功武技都是顶尖的,但他们教派特性如此,便将门派建在了这隔绝世俗之地,倒不是说他们不理世俗,世俗还有很多他们的香火道观呢,他们只是不想在修炼之时被人打扰而已。

    世俗之中有两大收受香火的组织,一个玄霄殿遍布在各地的道观,一个七圣殿遍布在各地的佛寺。

    不过他们与佛教的七圣殿不同。七圣殿的世俗香火多用来供奉七圣殿本身,因为他们除了一些门派驻地附近的地产之外并不经营别的营生,香火钱是七圣殿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玄霄殿世俗的香火钱却是由当地的道观观主自己支配,是扩大道观规模也好,救济施舍也好,只要不败坏道教名声,玄霄殿不管。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支柱,他们居住在雪山,了解这雪山,然后他们便逐渐地掌握了一项不得了的技术:种植雪莲。雪莲是一种用途多样,效果拔群的药材、补品,有事吃两片,没事吃两片的代表物,只要有得卖就不愁没人买的东西。

    但是,他们的种植只能生产效用普通的雪莲,作为食用补品和寻常药方的药材,那自然是足够了,但是要想作为某些特定药方的药材,还差了火候。应该就是他们种植的与野生的实际上不是一个东西,可能是变种,可能是近似物,总之,它们缺少了野生雪莲身上的某些元素。

    而师公当初缺少的却就是那无法靠种植量产的野生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