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红尘客,人间觅仙缘
繁体版

第24章 鹊山脚下说书人

    说书人怔怔看着狼藉一片的荒山。

    “道长呢?老乌鹊呢?”

    “师父,哪里有什么道长,乌鹊倒是有不少,都死了啊。”

    “发生了什么?”

    “您老人家哭的悲切,昏死过去,吓死我了。”

    “原来……是大梦一场?”

    在童儿搀扶下站起身来,说书人浑身一震?

    不远处,一朵鲜艳的花儿迎风开放,给灰败的山间带来一抹生的色彩。

    “道是天地无情,其实……人间有情啊!”

    老说书人喃喃自语。

    而后朝着那朵小花拜了拜,再起身时,面上已无悲痛之色。

    “回去吧。”

    “不看了?”

    “看过了。”

    “哦,师父,徒儿愚钝,没学到东西。”

    “只是机缘未到罢了。”

    “哦,师父,什么是机缘?”

    “机会和缘分,师父可以给你机会,缘分这东西,却在个人修行。”

    “师父,徒儿不想出家。”

    头上挨了一个不疼的暴栗子。

    “你想出家,师父还舍不得,指望你继承师父的衣钵。”

    “师父,您肯让徒儿说书啦?”

    “说书之前,师父先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

    ……

    一老一小两个背影,深一脚浅一脚的下山。

    鹊山荒芜,一片狼藉,却有了一朵小花,正在开放。

    “一生狼藉,说书无数,却总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如今明了,师父不能让你再困顿下去了。”

    “师父说的是什么?”

    “说书,育人。”

    “师父。”

    “嗯?”

    “说书就是说书,很多东西都是假的,人们爱听,和育人有什么关系?”

    师父哈哈大笑,没有解释。

    却想起了老乌鹊和那道长的对话。

    有教无类。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在这个天地间生存下去。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碰不得。

    懂得多了,自然就知道趋吉避祸,乌鹊王国也不会被天宫抹去。

    那些初得灵智的乌鹊,如果上过私塾,读过圣贤书,不说全都知礼仪而不为恶,却总有旁边人会阻止,会劝说。

    同类之间的征伐有助于成长,异类间的征伐,却只能带来毁灭。

    这是上天教给人的道理,只是这道理,血淋淋的。

    为何不从一开始便向善而引呢?

    山下的私塾或许教不出登科状元,却能教出知礼仪,懂谦逊的君子。

    这是道长要说给老乌鹊的道理。

    只是不知道,那朵花,是道长言出有法,还是老乌鹊顿悟所致,又或者是上苍留给鹊山的一枚种子。

    鹊山脚下,发生了一件有趣儿的事,人们谈的津津乐道,比那些妖魔鬼怪的传说,更能吸引人的耳朵。

    说了一辈子书的老说书人不说书了,带着自己的徒儿,和一堆启蒙的孩子学蒙学。

    坐在小板凳上,摇头晃脑,背着圣人之训,画风之古怪,引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围观。

    每有问及原因的时候,老说书人总是笑着说上一声。

    “鹊儿和道长教的道理。”

    哪里有什么鹊儿和道长,都说是老说书人说了一辈子的妖魔鬼怪,晚年不详。

    被书里的妖魔鬼怪缠身啦。

    唯有圣人之训才能救赎。

    直到有一天,私塾外面的大柳树上,来了一只五彩斑斓的乌鹊,静静地站在树上,随风而动。

    一天两天,渐觉惊奇,再看向老说书人的目光就变得不同了。

    又到一天,老说书人来到私塾后,对着老柳树上的乌鹊盈盈一拜,那老乌鹊也点了点头,回了个礼,众人才猛地惊为天人。

    差点把老私塾先生吓得连滚带爬。

    于是世人不断央求,老说书人推诿不过,撑案开扇,抚尺一开惊四方。

    “且说那鹊儿山上的鹊儿国,惹怒天宫降雷祸。”

    众人无不拍案叫绝,听的惊呼四起,却又渐渐地目瞪口呆,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精彩绝伦。

    “所以说,无知的力量是可怕的,带来的短暂耀武扬威,最终也只能引来祸水,那老乌鹊悔不当初,望着满山的鹊儿尸体,满是茫然,直到一位带着狐儿的年轻道长出现……”

    “带着狐儿的年轻道长?”

    走蛟镇的村民惊呼一声。

    “我见过的,我见过的。”

    却哪里有人会信,甚至大多都没听到,目不转睛,连呼吸都停止了。

    老说书人却停了下来,急得众人抓耳挠腮,不断催促。

    “你猜怎么着?”

    “我猜你老母亲下鸡卵,赶紧的,吊人胃口。”

    众人哈哈大笑。

    老说书人也不理这泼皮,笑了笑,折扇一休,唱道:“道长让那鹊儿上学堂,上学堂……”

    “什么啊!”

    “扫兴。”

    “那道长没有降个天雷把老乌鹊劈了?”

    “你这泼皮快住口,真有鹊儿念私塾。”

    “竟……竟真有此事,你莫吓我。”

    “不信你自己看?”

    扑棱棱,老柳树上的乌鹊飞走了。

    哪里有什么乌鹊上学堂了。

    说书人也知道自己位低言轻,仅凭几个故事就起到教育人的效果,那是扯淡。

    可总归能在传诵之中,给人们不经意间留下个劝学的种子。

    不远处,小狐狸趴在窗户边上,开心的扭过头来。

    “道长,说到九月了。”

    “好像是提了一句。”

    “那也有九月。”

    “是。”

    “九月成故事了?”

    “九月本来就是故事。”

    “九月也想念学。”

    “九月不用。”

    “为什么?”

    “九月想学什么,在下可以教你。”

    “那……那……”

    “想学什么?”

    “道长会什么?”

    “五行法术比较在行。”

    “不学这个。”

    “为什么?”

    “九月又不打架。”

    “在理,那……风水数术?”

    “干什么的?”

    “堪舆推断,知过去,晓未来。”

    “不学这个。”

    “为什么?”

    “九月本就知过去,也晓未来。”

    “为何会晓未来?”

    “未来要自己去争取,我娘说的。”

    “九月的娘很聪明。”

    “九月也聪明。”

    “嗯。”

    “还有什么?”

    “诗书礼易,仁义智信。”

    “干什么的?”

    “这个就厉害了,能知人间理,能成千古文,能育天下人,能开太平世。”

    “不学不学。”

    “又是为何?”

    “太多。”

    楚修缘笑笑,站起身来看向哄哄闹闹的说书场,问道:“那……九月想学什么?”

    “怎么样才能像道长一样?”

    “恐怕很难,为什么要像在下?”

    “你很厉害。”

    “如何厉害?”

    “老黄听你的,山君听你的,南关娘娘听你的,河伯听你的,老鹊儿也听你的……九月也想听你的,你很厉害。”

    楚修缘却摇了摇头。

    “老黄有信,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山君有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南关娘娘有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河伯有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老鹊儿有悔,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九月呢?”

    “九月……九月就想跟着道长。”

    “为什么?”

    “道长不但很厉害,还很有趣。”

    “只是这样?”

    九月想了想。

    “不止的。”

    “还怎样?”

    九月又想了想。

    “道长……道长……”

    “瀚州府陈老官人赏银两锭。”

    一个声音忽然响起,盖过了周遭嘈杂。

    而后便是一阵喧哗,惊叹连连,艳羡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