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红尘客,人间觅仙缘
繁体版

第22章 焦鹊山上悲乌鹊

    眼见天缘阴魂凝聚不散,徐贵川夫妇长跪不起,大哭不止,悲悚感天。

    天缘年仅两岁,却也知感恩,恭恭敬敬的给楚修缘磕了头,回身给娘亲抹泪。

    倒也不是两岁的阴魂儿懂事,实则阴魂也能学习感悟,近年来跟随父母,虽仍懵懂,却不能以正常两岁孩童来看待。

    “天缘魂凝,二位便再无苦闷,只是今后害人之心仍不得有,否则必遭心雷,魂飞魄散,还望两位不要怪罪。”

    毕竟是个道人,天人相隔,人心尚且隔着肚皮,阴魂虽无害人之心,却不知其能维持多久。

    徐贵川夫妇对视一眼,止了哭声,拜道:“怎会怪罪恩人,我伉俪本无害人之心,如今承蒙恩人成全,定谨守本心,不做那伤天害理之事。”

    楚修缘点了点头,站起身来,看了一眼破旧到即将碎裂的镇山庙。

    “如三位没有去处,可下山沿走蛟河前往三阳亭,南关娘娘宅心仁厚,以收留千余阴魂,总能是个归处。”

    徐贵川夫妇闻言大喜过望,将你拜服,这次楚修缘却没有承,而是将两人扶了起来。

    “恩公可是要上鹊山?”徐贵川忽然问道。

    楚修缘愣了一下,点头说道:“确有此意。”

    徐贵川迟疑片刻,开口劝道:“恩公有所不知,月前山间精怪引的天宫不满,曾降下漫天雷霆,如今鹊山上下早已焦黑一片,不复存焉。”

    “竟有此事?”

    “雀儿也都死了?”九月听起来有些紧张。

    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有着住进雀儿山,雀儿吃不完的梦想。

    “不曾再有听闻鹊鸣。”徐贵川叹息一声。

    天理昭昭,无论是山间精怪还是阴物鬼祟,都对天宫地府禁忌颇深。

    一旦得罪,便落得魂飞魄散下场,甚至连转生机会都不再有。

    只是天宫不问人间世,大周已经许久没有听闻天宫过问,没成想机缘巧合,竟走到这里,遇到了天雷烧山。

    是凑巧了,还是真如徐贵川所言,乃天宫雷部众将所为?

    “来都来了,总是要看一看的。”

    楚修缘笑笑,心中无所谓,只是有些好奇,而且如所言,不管是巧合还是天宫所为,总是要看上一眼的。

    “那楚道长万事都要小心,我们准备妥当之后,便带着天缘前往三阳亭,以敬楚道长恩情。”

    “去或不去,由你们心定,不是非去不可的。”

    “心之所向,楚道长不必挂怀。”

    如此一说,楚修缘便也不再劝说什么了。

    告别徐贵川夫妇之后,楚修缘带着九月继续向山上走去。

    难怪徐贵川能够以鬼雾遮山,又能将镇山庙幻化成栩栩如生的三间木屋。

    从镇山庙再往上走,已经不是山间灵气稀少这般简单,简直所剩无几。

    处处狼藉不堪,山间的气也浑浊不堪。

    别说是在山间修行,便是行走,都觉窒息。

    如此规模的天雷烧山,显然不是一把火能够做到的。

    九月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前面带路,踩到灰烬泥土沾染在脚上,便停下来抖掉。

    本是洁白的毛发,也变得一片灰沉。

    “看来徐贵川说得不假,这里确实已经焦土一片。”

    “为什么要打雷?”九月不解,有些苦闷。

    “或许是因为巧合。”

    自游历以来,楚修缘一路所见虽有苦难烦闷,却总归趋于美好。

    人类也好,精怪也罢,都在积极的了解这方天地,也总想要身边的天地变得更加美好。

    苦中也能做乐,悲中也能带着温情。

    这才是人间百态中最积极向上的一面。

    不见生灵涂炭,也不见伤天害理,不是没有,而是很少,不是不去见,只是楚修缘希望能见的少一点。

    即便见到了,也能以平常心对待。

    毕竟人生悲苦,其实才是百态主要成分。

    ……

    鹊山一角,楚修缘和九月西方上山小路,一老一小两道身影艰难的向上攀登。

    “师父,晨间路滑,我们休息一段时间再上吧?”

    小童儿穿着一身小小长衫,眉清目秀,眼睛里透着灵动,天真无邪。

    只是看到老迈的师父步履艰难,不时抹着额头汗水,心生不忍,出声劝说。

    老人家身形枯瘦,精神却是不错,眼中流露着缅怀之色,借机育徒。

    “师父年轻时候,曾经来过鹊山,这里每逢七八月份,便有无数乌鹊飞翔,布满山巅,那叫声清脆,真若人间鸟国,你切记住,大山也有大山的智慧,乌鹊也有乌鹊的王国,这里几乎是人类世界的缩影,一些人间看不清摸不透的事情,在这里可以看得真切,摸得清楚,我们说书人不能只在人间茫然,就算偶有收获,也有枯竭的时候,当走遍大山大河,再看人间烟火,便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悟。”

    “可是师父,人间都看不透,山河又如何能看得明白?”

    老说书人愣了一下,忽然哈哈大笑起来,也就顺势坐在旁边的土石上休息片刻。

    “痴儿,不是要让你看的明白,将心思放空,才能装下更多的事情,有些理不顺看不明的东西,或许就能明悟了。”

    “师父,徒儿好像懂了。”

    “懂了便是懂了,何来好像一说?”

    “只是刚刚上山,还没有放空,也没有回去看,理通眼不通。”

    “是极是极,也有道理,走吧,师父带你看看漫山乌鹊,看看百鸟朝凤,看看幼鸟踟蹰,也看看这鸟中王国,是如何的精彩纷呈。”

    “真的有凤凰吗?”

    “不管有没有,只是一种心境上的寄托,书中有,百姓心中便有,书中美,百姓心中便美,我辈说书人,讲些妖魔鬼怪也好,讲些奇人异事也罢,总归是要给人带来美好的,一味的惊吓世人,那是下等做法,终归不会长久,也会令人生疑的。”

    “带给人美好吗?”童儿若有所思。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道。

    虽不及道行高深莫测,行道深了,也足以称得上一句神仙了。

    只是走着走着,眼见漫山狼藉,一片焦土,老说书人的脸色变得苍白起来。

    “这……这这……”

    老人步履踉跄,推开童儿搀扶,走到一只乌鹊尸体身旁,跪倒手捧,已是泪流满面。

    “师父……”童儿心疼,跪在师父身边,看着漫山的鸟雀尸体,灵动的眸子里尽是不解和骇然。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老人浑身颤抖,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年轻时意气风发,在鹊山感悟了自己的人生,暮年再来,本想着圆了这场缘分。

    没想到竟是如此一目狼藉。

    山的另一边。

    楚修缘带着沉默的九月,来到了山巅。

    仍是满目狼藉,满山的乌鹊尸体。

    一株哪怕遭受雷火也没有倒下的桂树焦枯树枝上,立着一只苍鹰大小的斑斓乌鹊,两眼空洞,随着山风起起伏伏,身上没有任何灵气,也好似没有任何生气。

    它身上的羽毛,本应该是五彩斑斓光芒夺目。

    此时也变得黯淡无光,一如这天地般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