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好日子
繁体版

第二百零六章 朝廷试点行新政

    贾雨村的这道奏折无异于火上浇油,招致了无数人的攻击。林如海品行端正,家世清白,可攻击的地方很少。贾雨村的污点就比较多了,他以往的黑历史都被翻出,并且被无限放大。在这些人口中,贾雨村就是秦桧之流,上了史书,要遗臭万年的那种人。

    贾琅鄙视贾雨村的人品,却不否认他的能力。这个人喜欢钻营,也能看清楚形势。他在这个时候力挺林如海,就是认定了崇安帝会强力推行新政。之前把布政司改省是第一步,借助西山兵变一事大力整顿军队是第二步。现在林如海提出的六条新政就是第三步,也是崇安帝革新的最重要的一步。

    贾政在贾琅的提醒下,上奏折表示贾家愿意接受清丈田亩,同百姓一体纳粮。王子腾,史鼐,史鼎等贾家一脉的代表人物上奏折支持林如海。牛继宗,秦川,唐斌等武勋也都表示支持朝廷推行新政。忠顺亲王上奏崇安帝,表示宗室也应该与百姓一体纳粮,忠顺王府愿意为宗室做出表率。宗室和武勋的表态,让文官集团很头疼,这说明林如海不是在孤军奋战。

    贾琅很清楚舆论战的重要性,他发动所有力量宣传新政的好处,宣扬阻拦新政的人都是不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锦衣卫,白莲教,红莲教,青莲教,漕帮以及贾琅这些年来供养的说书先生都是宣传新政的主力军。文官集团以往愚弄百姓的那一套,这次有些玩不转了。

    五位内阁大臣的立场也各不相同。首辅李儒偏向于支持新政,次辅徐贡模棱两可。卢升和王旷是坚定的新政支持者,赵康则是担心新政会危害大乾的稳定。

    崇安帝连开三次大朝会,讨论新政的推行事宜。大部分文官都坚决反对推行新政,理由就是新政会导致士绅阶层与朝廷离心离德,不利于大乾社稷的稳定。

    第三次大朝会,文官依旧老生常谈。崇安帝失去了耐心,点名一直看戏的贾琅出面表态。

    贾琅出班,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崇安帝经历西山兵变后,对贾琅更加信任。他的态度,会影响到崇安帝的最终决定。

    贾琅对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他朗声说道:“陛下,治大国如烹小鲜,任何细节都很重要。大乾土地辽阔,各地情况都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臣建议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作为试点,用来验证新政的利弊。这样一来,即便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也能及时止损,不会对大乾造成严重危害。陛下,新政的推行,吏治至关重要。没有一个清廉高效的官僚体系,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变成害民之法。故而,在推行新政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官吏的监察。陛下,臣要说的就这么多了。”

    贾琅的话说完,朝堂上一片安静。支持新政的人自然赞成贾琅的话,反对新政的人也不好反驳。贾琅都说了,挑选几个省试一下,不行就停下来。要是连试都不让试,那就属于胡搅蛮缠了。在崇安帝面前胡搅蛮缠,那纯粹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这位帝王可不是什么仁君,谁敢在他面前以直邀名,他就送谁去重新投胎。

    崇安帝见群臣都无异议,便说道:“贾琅此言有理。那就挑选几個省出来,验证一下新政。”

    李儒说道:“臣认为可选四川,河南,江苏三省作为试点。”

    贾琅说道:“李阁老思虑周全,臣也认为这三省最合适。”

    群臣也纷纷附和。崇安帝当即下旨,在四川,河南,江苏三省作为试点,推行六条新政。

    散朝后,李儒与贾琅走在了一起,讨论新政的事情。

    李儒说道:“老夫还担心你会主张全面推行新政,没想到你竟然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如此一来,新政有什么弊端,也能及时改正,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贾琅说道:“这世间就没有万世不移的政策,朝廷要想长治久安,就要不断调整策略,顺应社会的发展。咱们今日推行的新法,有朝一日也会变成旧法。大乾太大了,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这六条新法虽好,却不能保证大乾所有的地方都适用。比如西域,朝廷就应该适当降低商税,以促进内地商人前往西域经做买卖,加快朝廷对西域的开发。辽东和西南同样如此,朝廷应该利用商人逐利的本性,让他们带动偏远地区的发展。”

    李儒手念长须,说道:“贾国公不仅擅长领兵作战,而且在治国方面眼光独到。老夫以前认为商人就是一帮逐利之辈,从来没有想过要用商人来推动地方的发展,今日听你一席话,方才明白商人用对了地方,也能为大乾做出贡献。”

    贾琅说道:“士农工商,用对大乾的贡献排序,农当为第一,工为第二,商为第三,士排最后。农为国之本,工为国家支柱,商人沟通有无,这些组成了国家主体。士这个阶层,本就是依靠农,工,商三个阶层供养。他们口中喊着代天子牧民,实际上却是趴在国家身上吸血。如果国家不能遏制士大夫这个阶层,那就离灭亡不远了。”

    李儒皱眉说道:“你这话有些过了。士大夫帮助君王治理天下,怎么到了你这里就成了无用之辈。如果没有官员,君王如何管理百姓,这天下岂不是就乱了。”

    贾琅说道:“李阁老可知,如今地方大部分做事的都是小吏,许多官员只知道吟诗作对,风花雪月。既然事情都是小吏在做,那要这些官员还有何用。朝廷科举取士,考中进士的又有几个有实干能力。我经常听人说官员都是磨练出来的,百姓何辜,要成为磨练官员的牺牲品。以我之见,所有官员都要从小吏做起。有能力就升官,没有能力就卷铺盖走人,免得祸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