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子师
繁体版

第26章 北伐

    校场上十几万大军。旌旗招展,猎猎作响。

    高台上的皇帝陛下戎装而立。身旁站着同样戎装的太子,还有枢密院,禁军,兵部等堂官。

    这是徽宗皇帝当皇帝以来最不同感觉的一天。今天,是改变历史的出征。是大宋一百多年基业中,非常重要的日子。站在他身边的高官们也有种异样。他们感觉正要发生一件无比寻常的事。如同隋结束三百年混乱,好似秦结束五百年乱局,可比大宋太祖结束五代十国。

    两百年,多少代君王魂牵梦萦的幽云十六州。多少汉家兵卒埋骨葬身之地。多少胡虏从那里侵入中原掳掠百姓,抢掠牲畜财物。

    但没有一个君王能将其收回,重新纳归中原版图。太祖太宗没做到,但是他们,太祖太宗的子孙们,来了。

    “将士们,今天,是我们大宋收复故地开始的日子,你们都是功臣!”

    出发!

    大军在皇帝太子大臣的注视之下,朝着北方而去,朝着幽云而去。

    此时,这十几万大军如何想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台上的皇帝陛下和百官们是怎么想的。只要他们觉得可以收复,这场仗可以打赢,前者就必须要扛着武器离开家乡离开妻子,走上冰冷的战场。

    又到了江逸给太子上课的日子。

    “上节课的作业你们写了吗?”

    “写了写了。”张世文赶忙把自己和太子赵桓的作业交上去。

    如何短期内提升士兵战斗力,长期内又如何提升战斗力。

    江逸简单的看了下两个人分别两篇,一共四篇作文。

    张世文写的中规中矩,在这个时代,算是比较中肯的内容。虽然不能说拿去就能用,但基本逻辑框架都在水准线上。假以时日,张世文能在枢密院或兵部干一两年,至少能够做个合格的练兵者。

    至于太子赵桓的作文。

    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江逸看完后脑子里只有这个念头。没有一句是说在点子上,全是胡说八道瞎写。通篇下来的基调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肯给钱,肯下血本,士兵们就肯定能拼命。战斗力就肯定能提升上去。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短期就多给点钱,长期就匀出来单位时间里少给点,但总体还是给够钱...

    “太子殿下应该没有上过军事课吧?”江逸不禁问。

    “军事课?江师说的是军伍课吗?没上过,禁军的高级将领们有这门课。”张世文道。

    太子赵桓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是不是我写的太差了。”然后转头幽怨的看了眼张世文。他本来让张世文教他写,甚至想拿张世文的作文抄抄。但张世文坚决不同意,非说什么这是江师在检测我们的水平,我们必须展现真实水平,江师才能知道我们真实水平,然后制定上课内容和计划。还说什么就像郎中要知道真实病情,才能把病人治好。

    “不是差,是完全不懂。不过这个问题,古往今来的太子都是这样。因为太子的课程里,极少有关于军事方面的教育。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问题,皇储的军事素养培养,不能说没有,有也是很少,没有一席之地。所以不能怪殿下。”

    “世文写的不错,恐怕世文平日里多留心了吧。”

    张世文道:“江师,我家与兵部几位大人是世交,我从小就经常跟他们在一起请教,耳濡目染,就些微了解一二了。”

    太子想到今天在城外校场上送三军出发的场景,有些热血沸腾的道:“江师,如果我学好了领兵打仗的本事,能不能像童贯那样北伐?”

    “殿下是太子,不到万不得已,不用亲自出征。”江逸说着,忽然想到那些出征的将士,有许多将会埋骨沙场再也回不了家,蓦的有些伤感。不禁道:“兵者,凶器也。不管是被杀的敌人还是牺牲的自己人,都是性命。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殿下要多想想,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我知道。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太子道。他今天有些兴奋,他是第一次看到十数万大军在校场上,那震天的军号声,对他来说是很大的震动。恰好今天的课程又是说的练兵之事,恰和他的心情。

    江逸虽然这辈子现在还年轻,但实际心理年龄已经是中年人,对于这种与有荣焉的宏大叙事大国崛起的热血感,他也是曾经有过,但现在没多少了。所以他能理解太子的心情。

    “今天我就给殿下讲一讲,如何在短期内提高战斗力。首先,这里说得来短期内不是三五个月,那是做不到的。我说的短期是至少是两年以上。

    殿下在文章中说了,要给足够的军饷,给好处。那我就从这里说起。咱们大宋的军饷,从历代以来,都算是比较丰厚的,尤其是禁军和西北军。基本上都是一人从军,三口之家不饿。这是好事。但咱们大宋兵制有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用招安来代替剿匪。

    每当某地有乱匪,朝廷派兵围剿的同时,以招安为主,这就会导致大宋兵士越来越多。而且这些兵又没有什么战斗力,在地方上甚至还会成为地方财政的一大负担。这就形成了大宋三冗之一的冗兵。

    三冗?冗兵?如此说来,冗兵大概就是没有用的兵,多余的兵的意思吧?张世文心想,还有另外两个冗。开口道:“但是这种招安乱匪,比之剿匪所要花费的银子不是少很多吗?”

    江逸道:“这个方法只适合在乱匪少的时候,偶尔某个地方出现了乱匪,而且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伙乱匪值不值得收编,他们是因为什么而作乱为匪,如果真的是无可奈何,情有可原,真有战斗力,收编过来后,可以成为我大宋的有力兵士,那就可以收编。但是,如果把收编搞成了常态,只要哪里有乱匪,只要剿灭起来有些不容易,就一律收编。那就是在给自己挖坑。我随便点几个点你们听听。一,其他乱匪看到只要做大做强,就会被朝廷收编,那他们为什么要停止当乱匪?二,既然只有做大做强,让朝廷难以剿灭,那我为什么不做大最强?我做大做强本身,就可以有钱粮当山大王享受。然后被收编后还能继续吃朝廷的粮饷,光明正大的享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