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子师
繁体版

第14章 大宋会亡?

    世文从没见过赵桓如此失态,此时赶忙从位子上窜过来,一边扶住太子,一边拿过卷子。世文一题题看过去,看到第五题第六题,他也惊的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强定心神,然后把卷子翻过来盖上。对其他幕僚道:“此答卷中有胡言乱语的内容,大家最好不要看,殿下说是也不是?”

    赵桓这时也终于回过神来,连声道:“正是,正是,你们暂且别看了,我先把这卷子收着,咱们回头再商量这人。”说着,把卷子折起来揣进怀里。

    赵桓是六神无主了,张世文倒是冷静,而后者还存了保护此答卷者的心思,他在这人寥寥数语中,看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他猜测,要么这人是疯子,要么他就是天人。

    至于赵桓,他天生性格如此,自然不愿意一个人因为说了些话而获罪。

    接着赵桓早早让大家回去休息,天还没黑,往日都是要到深夜才散。大家也没敢多说什么,知道那张卷子里肯定有什么大逆不道之言。他们倒也不愿意知晓,只留下张世文没走。

    待屋里只剩下赵桓和张世文。赵桓把卷子又拿出来,跟张世文一起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殿下,他说王朝为何不能万年。是因为土地兼并,百姓无生存之根本,无活命之财物,而官僚大族,占尽良田宅地。这个观点是可以理解的。而后面的,王权政治的存在根本在于中下层官吏对底层百姓的控制力。一旦失去这种控制力,那么百姓便会群起而反之。至于为何会失去控制力,则来源于发不出中下层官吏的工资,导致中下层官吏不得不加倍搜刮百姓,越搜刮,百姓越没有油水无法生存,百姓无法生存就会起来反抗,中下层官吏就越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工资他们就消极怠工……这段话臣就看不太明白了。

    本王也不懂,但好像他说的又有那么些道理。

    殿下您看,第十题何以万年。

    他是这么说的。何以万年?其实很简单。五年十年甚至是三年四年一换王朝。那便可以一直下去。掌大位的不做事,做事的不掌大位。

    这又是什么意思,几年一换,却又说是万年,皇帝不做事,做事的不是皇帝,这岂不是前后矛盾?

    张世文思索片刻又摇头道,不对,我们理解的不对,他说的五年十年一换王朝,肯定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换王朝。换皇帝?五年十年一换,可又怎么可能,那岂不是乱了套。不对不对......

    张世文和赵桓都感觉面前有一道找不到门的墙。

    两人把这张卷子的十道题反反复复看到深夜,把这个叫江逸的名字也念叨很多遍。直到鸡鸣三更,赵桓才离开东宫。

    一早张世文就把太子殿下的其他七位幕僚召集到他家里。

    虽然一晚上没睡,但张世文的精神依然不错。他待众人都坐下后,便开门见山道:“诸位,昨夜我与殿下参详了半夜。我要再次重申一遍,那张答卷里有些不方便公开说道的东西,但殿下觉得很有参考意义,不过为了保护那位先生,所以诸位暂时还是不看的好。等到之后适当的时候,肯定会让诸位看的。请各位了解,并且,不要外传一个字。”

    大家纷纷站起来拱手说:“请放心,我们肯定不会外传,另外我们一个字都没看过,也外传不了。”

    张世文警告完之后,又道:“我给各位透露个……说个故事吧,毕竟将来我们都是要在一起做事的。辽何时灭。答,辽在几年内会亡,金在一百二十二年后会亡,连我大宋,也会在一百多年后亡,之后会有一个幅员辽阔到十个大宋国土不止的超级王朝出现,不是汉人。”

    什么?

    这?

    怎么可能?

    自古以来从未……

    “大家权且把这当做故事来看来想,请诸位之后好好想一想,有没有这个可能,如果有,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的。”

    ---

    到了约定放榜的日子,大家都来到礼部考院外墙上的贴的黄榜里找自己的名字。

    在上面找到自己名字的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没找到自己名字的,也只是嘟囔几句,并不像科举考试放榜时那样,有人晕倒有人吐血有人死亡的情况发生。

    总是意外之榜,能上最好,没上也无伤大雅。

    最终公布前三甲和五百名一等。

    杨帅派刘文龙去榜单上找江逸的名字,在第一等里找到了。刘文龙兴奋的跑回来报告杨帅。

    “怎么没中前三甲?”杨帅却是很失望。

    他赶快回去帅府把这个消息给了江逸,“只中了一等,但没有上三甲。”他显得很不快,他当然知道江逸的才学,但他对太子殿下没什么信心,他只觉得,太子殿下没能给他惊喜。这应该就是太子殿下的水平:看不出江逸的才华,看不到江逸的天才。可是考前他毕竟还是隐隐有所希望的,尽管这种希望现在已经没有了。

    江逸倒是显得无所谓,似乎早有所料道:“大帅不用如此,我写的那些说实话,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被他们完全无视,把我当做毫无才学只会哗众取宠的疯子,要么就是他们很重视我说的东西。不过我没有预料到,竟然把我放在了第一等里。这是我唯一想不通的。”他没有告诉杨帅的是,他的答卷绝对是一万多份卷子里独一份的内容。里面除了他用二十一世纪的认知去结构经义的惊世骇俗之言,还有他故意说一半留一半,隔靴搔痒的给大宋开的几个药方,以及些许短期内的预言。这些东西只要太子赵桓看了,只要他还是个正常人,他就不会无动于衷。他肯定会大为惊讶,甚至是跌坐在地,乃至把他江逸拖出去斩了,都是没什么奇怪的。

    但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声息,把他的名字放在第一等,却又不是三甲,却又没来抓他。

    倒是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