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良: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繁体版

第二十七章 董先表态

    绍兴十七年十二月八日。

    天刚亮的时候,赵佐爬将起来,用冷水洗了洗脸,使自己更清醒几分。

    连续的高强度赶路,与错综复杂的局势,导致他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有些疲惫。

    但这会还远不到休息的时候。

    赵佐算算时间,估摸着董先应该起床了,便径直去往对方府上。

    没过多久,董先在会客室与赵佐碰面,只是他的脸色不甚好看,一开口更是带着几分火药味:

    “又怎么了?”

    隐隐有责怪之意。

    说实话,董先确实有责怪的理由和立场。

    前几天赵佐消失不见的时候,陆游替他圆了谎,只说赵佐另有他事外出,没提去往临安府的事。

    在这项工作上,陆游的任务完成的相当出色,理由借口都很合适,董先没有起什么疑心。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董先对赵佐的动向并不关心,或者说,他其实对赵佐本人也不关心,所以并未深究。

    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哪个领导都不会给旷工多日的属下好脸色。

    所以董先对赵佐的态度愈发恶劣了起来。

    赵佐只当看不见对方的恶意,向对方见过礼,不卑不亢的开口道:“关于那伙摩尼教的事,下官需要向董将军再说明一二。”

    没等董先说话,就听得身后传来一个令人烦躁的声音。

    “赵佐,你怎么在这?你应该知道你的差事是什么吧,现在这个时候你当在去往临安的路上押运盐课!”

    赵佐扭过头来。

    原来是那位人嫌狗厌的正旦使,曾惇。

    对于曾惇出现在这里,赵佐稍有些意外,但随即就明白了原因。

    昨天夜里的时候,他已经从陆游那里了解到最近扬州城中的许多情况消息。

    其中就包括,曾惇这段时间天天缠在董先旁边。

    目的也很简单。

    再过半个多月,即十二月二十五日那天,乃是秦桧的生日。

    曾惇的态度自不用多说,无限跪舔就完事了,肯定得准备一份大礼。

    但他这人又是个投机取巧的性子,最会耍小聪明,不愿意为此事大出血,便把主意打到了董先身上。

    据陆游所说,曾惇此前提出的方案是:让董先出钱准备十万生辰纲,曾惇自己写上几首诗词,二人合在一起,共作为一份贺礼送给秦桧。

    董先没同意。

    所以曾惇这几日一直都在打搅董先,今天更是起个大早前来,恰好碰上赵佐在此。

    赵佐懒得跟曾惇这种狗一样的东西浪费口水。

    他直接向董先说明来意:“将摩尼教徒从广德军改迁到镇江府之事,能否先拖延几日,至少避开盐课的押运队伍?”

    还是曾惇抢先搭话:“说晚了!”

    他看起来颇有些幸灾乐祸:“算算时间,朝廷公文已经送到了广德军,你死了这条心吧。”

    广德军那边的当地政府官员,巴不得这些随时可能造反的危险分子们赶紧滚蛋,一旦收到朝廷公文,肯定要第一时间将俞一等人送走。

    而俞一那头,估计已经收到了董先截胡得来的《二宗经》,大概率不会再赖在桐源山不走。

    赵佐还想挣扎几分,继续道:“若是如此也有办法,随便找个地方将他们先拖住,只要暂时控制住就行。”

    曾惇又要嘲讽,这回却是被董先打断了。

    董先看起来很不想再费口舌,强压着性子,很是不悦道:“此事已定,无需多言!而且我应该说过,这是朝廷那边秦小相公的意思。至于你担心的那些,我不是没有考虑,不会有问题。”

    曾惇适时插话,帮腔道:“朝廷大事,哪里是你这种芝麻大的草芥官该考虑的,你也配指点小相公的安排,呸!”

    赵佐仍不愿放弃:“可是淮东此处,前有盐课,后有岁币,那伙摩尼——”

    “够了!”

    董先忽然面露愠色,从嗓子里发出吼声。

    赵佐不由得气息一滞。

    作为沙场上征战多年的猛将,董先一旦发怒,宛如虎啸山林一般,空气中几乎都带着杀气。

    曾惇在边上作为旁观者,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起来。

    而赵佐饶是提前有所准备,依旧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

    董先盯着赵佐,面色不豫,缓缓说道:“我会负责的!”

    “将军——”

    董先似是受够了赵佐的纠缠不休,他面露狠厉之色,一字一句的道:

    “如果出了什么事,我来负责。”

    这下子,赵佐的确没话可说了。

    对方都做出了这样的表态,愿意承担一切后果,那他还有什么可劝的呢。

    只是,赵佐实在是不明白董先到底是怎么想的。

    就算是秦熺的命令,可秦熺本人也不会愿意看到盐课以及岁币出什么岔子,他只是坏,又不是傻,搞砸这些事对他没有好处。

    而董先的做法,貌似是在全力执行朝廷的指示,实际上进一步增大了风险,有害无益。

    赵佐默默无语。

    董先见赵佐沉默,怒气似乎消去了几分,他稍带几分不耐,再次说道:“赵佐,我知道你是李世辅(李显忠的字)举荐的人,但是官场上自有规矩在此,你还是办好你自个的差事,莫要让大伙为难。”

    这一句,乃是点出了赵佐眼下的背景,有几分警告的意思。

    事实上,董先最开始对赵佐的态度颇为良好,后来也没有因为赵佐的忤逆而撕破脸,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李显忠的面子。

    但赵佐毕竟不是李显忠本人,董先的忍耐程度很有限。

    赵佐在心中叹了口气,知道事情已经无可回转。

    他深深的望了董先一眼。

    董先毫无退缩,直视着赵佐的目光。

    半晌后,赵佐垂下眼睑,拱手道:“既然董将军执意要如此行事,下官照办就是。”

    言罢,就此告辞。

    赵佐转身离去。

    眼下他应当做的、以及还能去做的,只剩下一件事。

    那就是即刻出发,去追上行在半途中的盐课押运队伍。

    尽管董先声称他会负全部的责任,但赵佐还是放心不下。

    这不是谁来负责的问题,他更希望自己的任务能够圆满完成,顺利交差。

    赵佐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董先已经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李显忠的办法了。

    希望那位唤作“泼李三”的水军统制真的手段了得,能够起到该有的作用。

    只希望,在他追上盐课队伍的这个过程中,不要生出什么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