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33章

    安文泰大队人马已经出发几日了,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安文煜一直在想这一个月的事情,安文煜觉得应该要好好顺理一下,对里面的对错疏漏应该有一个好的总结,才也算不枉一番辛劳。

    安文煜将安置流民他负责各项事宜,巨细写成,除了呈给皇上参阅外,也多向朝中各大臣征求询问,各方的意见想法不一,却都各有道理。

    兵部尚书说是因为缺乏治安管理,才出现盗窃之事。

    户部尚书说是因为银两分配不均,才会有人见财起意。

    监察御史刘恒觉得是流民缺少教化,才会生出赌博、盗窃邪狞之心。

    中书令王归认为此事施行过于仓促,应该多加了解,多听取皇上意见,按照皇上意思施行,即便有疏漏皇上也会知晓其中缘故。

    大理寺卿沈敛说是流民人品低下,不感念皇恩昭昭,属于咎由自取,当初就应让其自行离开,自生自灭。

    赵襄子学问名冠天下,但是涉及这些政务,也不得不感叹,虽只是流民安置只是临时之事,但其中所涉各种情况远不是只是做好饮食一样事情。

    安文煜还各自给兖州刺史司马泰和徐州刺史欧阳康取信,将事情原委始末记录详实告知,请两位刺史回信给与意见。

    去信后半个多月才收到回信,信中是兖州、徐州两位刺史联合一起发出的。

    自安文煜和安文泰走后,两州刺史本身就是同年入仕,又经过此番赈灾,便时常有机会交往,他们觉得安文煜兄弟在朝中为重任,今后前途无量,是可以依仗之人。

    这次来询问他们想法,他们闻宠若惊,仔细详读,多次互相交流其中细节,回了一封长信,先是对安文煜一通夸奖,说安文煜和安文霄有盖世之材,又不失存心养性之品德等等。之后,也详实中肯提出他们的想法意见,安文煜将此信给赵襄子和安文霄也看了,信上说:

    这5000多名流民,虽然驻留时间不长,但是5000多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州县人数,自然各种事务繁多。而且流民来源广泛,之前在各地都有保甲、府衙、州县管理,此次虽聚集一处,但是管理几乎没有。因此,两位刺史认为饮食、病疫、治安三者必不能少。

    至于发放路费,两位刺史都认为发放得多了,徐州刺史还特意说自己经历,自己是平民出身,为了进京赶考,即便可以住官驿,也是家中准备多年之资。何况这些流民原来都是贫民农户,可能一辈子都没看见过这么多钱,怎能不生邪恶之心。反而觉得安文泰的用士兵押运也不失一种解决之道。

    安文煜本来还觉得这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花费用度,看来还得到了两位刺史的认可,只不过他们也承认这里面有克扣百姓押运之资的问题。

    最后,两位刺史还提出自己想法,说朝廷花费如此多的路费完全不必,因为流民既然能流行千里到达京城,也能自行前往安置之地,给他们钱不必太多。可以分出一部分给收留流民的州县,用于给这些流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物,以供流民安置。

    安文霄看到这里说道:“说到最后还是钱,我看还是因为小人作祟。”

    安文煜不置可否笑了一下。

    安文煜将两位刺史的信仔细的收好。

    后面,安文煜连续收到两封来自东境的信,一封信上王庄已经到了东境,给了土地、住所,淮王做媒还给王庄许了一门亲,是安文煜母亲的侍女,王庄等人高兴不已,均表示要效忠淮王。王庄等人除了农事外,就操练兵马。

    这是这段日子以来难得好消息,安文霄听到,说恨不得现在就回去与王庄兄弟练兵马,胜过在这里弄这些庶务强多了。

    王庄的信没来多久,南境又来一封信,上面淮王和淮王妃都同意了安文霄和灵儿的婚事,婚礼等下次淮王和淮王妃按例来京城时候再办。

    安文煜说他这两日就去宫里向皇上禀告此事,如果顺利,还可以请皇上亲自赐婚。

    安文霄觉得不用麻烦,如果在东境,只要父王和母亲同意了不就好了

    安文煜说正因为我们不在东境,皇上既是我们的君,也是我们的父,所以不得不报。

    好在,皇上听后很高兴,不但给赐了婚,还赐了很多礼物过来,绫罗绸缎,釵环胭脂,都是女儿用的东西。

    赵襄子也很欣慰,自己的女儿有了归宿。

    赵灵儿问什么时候办婚事,安文煜说按照惯例,年底时候四方藩王都会来京面圣,到时候就可以办了。

    “还要等到年底啊?”赵灵儿不情愿地说。

    “哪里有女儿家这么急着要嫁人的,羞不羞啊?”安文霄戏谑说道。

    赵灵儿死死地瞪了他一眼。

    这天,皇太后请众嫔妃和朝中大臣女眷进宫一同赏花游玩,灵儿新近被皇上赐婚的世子妃,也被邀请之列。

    灵儿盛装打扮了一番,她听从安文煜的嘱咐,只要跟着就好,什么事情都不要做,灵儿就一直跟在嫔妃家眷的后面,连御花园的好风景都很少注意。

    太后很有兴致,一边逛一边说着话,说着说着,看了一眼在后面的赵灵儿,说道:“听说皇上新近给世子赐了婚,这可是这几年难得的喜事。”

    皇后忙应和道:“不知是哪家的世子和姑娘这么有福气?”

    “是东境家的世子,来来,让我们好好看看这姑娘。”太后亲切的召唤着。

    高阳公主在旁,听见东境家的世子,微惊了一下,顺着太后的眼神看去。

    灵儿一直默默跟着,离着太后也远,没注意叫她。直到一个太监跑过来:“赵娘子,太后叫您过去呢。”

    灵儿先是一惊,立即一路小跑到前面,福身行礼:“参见太后、皇后、公主,各位娘娘。”

    高阳公主想仔细端详眼前这个不大女孩儿,可是灵儿一直低着头:“你是东境世子新近指婚的?”

    赵灵儿小心的回答:“是的。”

    皇后看了公主一眼,向旁边的太监问道:“东境世子在京城有两个,是哪一个?”

    太监说道:“是东境二世子安文霄。”

    高阳公主放轻松了些,沉了一口气。

    太后乐呵呵说道:“你说这东境世子大哥还没娶亲,二的倒提前定下来了,真真有趣哈。”

    大家跟着都笑了一番。

    高阳公主上前,扶了一下灵儿的胳膊,抬起头让我们看看,灵儿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眼前女人秀雅绝俗,有一种幽兰之气,一袭白衣,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掩不住一身粲然生光,赵灵儿第一次见到如此绝尘的女子,一时有些看呆。

    高阳公主也看着眼前这个可爱伶俐的女孩,圆眼桃腮,姿容顽皮灵动,高阳公主顺手摘下自己的红玉手环:“第一次见到,就觉得分外可人,这个送你就当见面礼,也算庆贺你和世子的婚事。”

    赵灵儿一开始不敢接受,直到旁边的老太监说道:“今天难得都高兴,小娘子就不要客气了,再不收就是失礼了。”

    赵灵儿这才收下,灵儿刚想回到队尾,皇后说道:“真是可爱人儿,来来,在我身边吧走着吧。”

    灵儿惶恐地走在皇后身边,与高阳公主并肩。

    太后漫不经心地说道:“这东境二世子家都定亲了,这其他王爷世子也都到年龄了,咱家高阳也该到了指婚的年纪了。”

    高阳公主刚想回话,就被皇后抢话说:“一切等皇上定夺。”

    太后扫了一眼:“你也不要总是舍不得,知道你就这么一个女儿,但是女儿大了终要嫁人的,等我过过要到皇上面前好好说说,不行就在京城给指一个好夫家,还能时常来照看你。”

    高阳心中一阵翻腾,皇后一直按着高阳的手:“也是皇上舍不得高阳,一切听从太后和皇上安排。”

    太后没再说话,一行人慢慢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