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24章

    皇宫宫苑内,宫苑一角三亩大小荷花池,池塘内大大小小的荷花,有的大如七八岁孩童的脸庞,粉面撒光,姿容华艳;小如神仙撒金之用大楂笔,笔头还未沾水散开,饱满欲发,笔尖粉光晕染。高高低低荷花被接天连碧的荷叶托着,似粉装绿裙的仙女们频频起舞。

    荷花池旁宽大的场地,建起两层二十步长,五步宽的长条形楼阁,一层有十多个立柱托着二层,三个楼梯拾级而上,宫女太监上下忙碌着将各式佳肴送到楼上。二层三面用帷幔围住,一面敞开面向荷花池,众人坐成一排,太后坐在中间,皇帝和安文仪坐在太后身边两侧,皇后坐在皇帝身边。前面一排小桌,各色小吃美食尽数摆放,荷花酥、荷叶鸡、莲子羹、糯米藕。。。。

    众人向太后、皇上、皇后行礼后落座,一会儿池塘远处款款而来一名女子,白底金荷花纹齐胸衫裙,臂弯一抹四尺长金黄色帔帛,迎风微飘,踏莲而来,到了池中,翩翩起舞,荷花伴舞,犹如仙女瑶台。

    兴致正浓,安文仪起身向太后、皇帝行礼:“今日家宴,祖母甚喜荷花,特为祖母寻来荷花联屏,此联屏是十多位绣娘一年绣制而成,两面形制花色不同,绣线细如蛛丝,素雅又有晴光闪耀,与姑母纯雅高洁之气甚为相配,”说着让下人将联屏抬上来,联屏一共5扇,每一扇都有半人多高,全屏满绣,无一丝空白。太后微笑点了点头。紧接着,安文仪让侍从走到皇帝和皇后身边:“这是献给陛下和皇后的,一个是象牙雕球,球体由外而外一共三层,第一层为尧帝协和万邦,第二层为舜帝孝母护兄,第三层为大禹治水,三层皆可转动,镂空处人物故事顺序而出;另一个是玛瑙荷花手玩,此玛瑙通体乳白,无一丝棉絮杂质,晶莹滴透,阳光下还有五色微光,甚为罕见。”

    太后转头一脸慈容看着皇帝皇后,皇后拿过手玩,淡淡说了句:“世子有心了。”

    皇帝笑了一下,说道:“文仪果然孝心尤佳,是我等福气。”命李道拿走。

    安文煜在一旁吃着餐点,看着舞女,一副毫不在意样子,只是尽情的赏花看舞;安文霄不时得向这边暼两眼,皱皱眉头,偶尔还会哼一声;安文雄不吃,眼睛瞪着前方,一脸肃穆。

    一曲舞完,又听了两个小曲,看了一场杂耍,皇帝建议今日好天气,陪太后去池中赏玩,太后欣然同意。

    在池中行走间,皇帝不时问起三个世子最近政事如何,几人都早有准备,一一向皇帝汇报,皇帝一一赞赏,不断说这都是大盛朝栋梁之材,大盛朝后继有人,保我大盛朝无疆之休。

    众人一片笑语,这时赵括出来:“皇上,听说安文煜世子为了流民在京城内募捐,引得京城上下一片称赞。”

    “哦?可有此事?”皇上突然问向安文煜。

    安文煜只顾默默随行,未曾想皇上竟然主动问起募捐之事,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走到太后和皇上跟前,简单仓促回了一句:“确有此事。。。”后面安文煜不知应不应该将这捐赠情况实不如意之事说出来,愁眉后面不知该如何之际。

    皇帝接着说:“此事甚好,我乃一朝之君,岂能落于普通百姓之下,今日太后兴致盎然,我也为太后积福,从寡人从私库中取一万贯,以太后之名捐之,为百姓之用,也为太后积福增寿。”

    安文煜听完顿时一惊,连忙跪下谢恩:“陛下德厚无边,是我朝万民之福。”

    太后在一旁听得欣喜异常,安文仪见状立马上前双膝跪地:“皇帝孝心感天,孙儿也愿捐出2万贯,1万贯以太后之名,一万为儿臣自出。”

    安文泰见此景,虽内心不悦,但是也跟着跪下,表示愿意同捐。身边众卿也都纷纷跪下,一则称颂皇帝仁德孝道,一则表示均愿随捐。

    太后,皇帝更加高兴,又对安文煜说道:“此事为我大盛朝之美谈,必不可埋没,传我诏令,凡京城上下捐款达5000贯者,御赐‘至德世家’之名号,传颂千秋。”

    安文煜一直跪在地上,无法言语,一直没有起身,一直说着:“谢皇上隆恩!谢皇上隆恩!”安文霄也一起。

    这时赵括上来,扶着安文煜胳膊说道:“世子,起身吧,太后和皇上还要游玩呢。”

    安文煜赶忙起身,给太后让出道来,皇帝扶着太后往前走。

    这时皇后走到安文煜身边:“本宫在深宫中,无多余财物,这个就当是我的捐资吧。”

    安文煜抬眼一看,是刚刚安文仪赠送给皇后的手玩,安文煜赶忙双手接过:“谢皇后隆恩。”

    皇后听完,没再说话,转身走开。安文煜愣愣看着手中玛瑙荷花一阵。

    安文煜正在愣神,一阵熟悉的香气扑面而来,抬眼一看,身着粉黄衫裙,高高双刀半翻髻上插着凤鸟金头饰,安文煜赶忙行礼:“高阳公主!”又赶忙低下,不敢看公主。

    公主顿了一下:“近来可好?”

    “一切都好。”

    “嗯。”

    公主带着她特有的香气离开,安文煜把手伸进袖中,摸索着什么,感觉公主走了,才抬起头看看公主的背影。

    安文霄走来,推了一下安文煜,安文煜这才跟着一行人一起行走。

    入夜,宵禁,大街上空无一人。一个人贴近一家院墙边,左右看了看,看到没有人注意,一个翻身翻进院子里面。

    一个沿街烧饼店铺的后厨,两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两个年轻的青年男子,还有一个娇俏的媳妇,旁边坐着一个6岁女孩子,女孩子拿着一个面团揉玩着。这是这条街上最大一家卖饼的店了,每个人都在忙着和面,切块,最后做成一个个圆形的面团,揉好后放在一个个大盆里,盖上白布。

    上了年纪老爷爷,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奕奕,虽然忙碌一天,但是依然掩盖不住的高兴,他用食指沾了一点蜂蜜,然后又伸进芝麻碗里,又沾满意指芝麻,放到小女孩嘴边,慈爱看着,女孩用小嘴吮了一下,砸吧砸吧嘴,这蜂蜜和芝麻只有过年阿爷,阿奶才会拿出来一点,大家喝着蜂蜜酒,吃着洒满芝麻的烧饼。

    阿爷拍拍小孙女脸蛋:“等这次活都完事,给我家孙女买花布做一身新衣服,还要买上次孙女喜欢红花花带头上。”

    小媳妇看着老人和女孩,也跟着甜丝丝笑着。

    一个稍长一些的年轻男子说道:“小丫头懂什么,不如多存些钱给二弟娶媳妇吧。”

    上了年纪老奶奶说道:“够哒,够哒,做了这糟活计,都有,都有的,我家囡囡今年要漂漂亮亮迎新媳妇入门啦。”一边说一边向屋子里面年轻些的男子使眼色。

    每个人都朝着年轻男子一边笑,年轻的男子红着脸手里干着活不停,就当没听见一样,大家又开始拿男子开玩笑,

    每个人喜笑颜开,喜悦幸福之气溢满整间屋子。小女孩突然张口问道:“阿爷,为啥我家今年要做这么多饼啊?”

    阿爷兴奋地说:“朝廷赈济流民,选上了阿爷家的饼。”

    “为啥选阿爷家的饼啊?”

    “因为阿爷的饼又香又甜啊。”

    “那等我长大了,也跟阿爷一起做饼。”

    大家又一阵哄笑。

    那名稍长一点的男子说道:“这次赈济流民也奇怪,往年只听说过施粥,没听说还发饼。”

    老人说道:“听说是朝廷体恤百姓长途流徙,身体虚弱,说是往后还要起自行前往其他地方,自然需要多吃些长力气的。”说着又撕下一小角饼沾了沾麻酱和汤,放到小孙女嘴里。小女孩满嘴麻酱,咯咯地笑着。

    “那光咱一家也不够啊。”

    “那是自然,听说京城饼铺都被朝廷包了,不过咱家的最多。这次生意好啊,不但要得多,而且到货收钱,毫无赊欠。”

    一会儿所有的面都揉好了一团团的,已经子时了,阿爷说道:“今天二郎守值,两个时辰后生火,暖好炉子,上第一笼烤饼。”

    年轻男子应声后,关上厨房都各自回房睡了,只有年轻男子临睡前点起了一个香钟。

    整个院子都安静下来后,大约半个时辰,一个身影从院子角落挪出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