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17章

    后日一早,车马均准备妥当,御史大人、安文煜一行人踏上回程,在城门口司马泰众人为安文煜送行,安文煜一一拜别。

    安文煜走到王庄跟前:“你想好了吗?”王庄跪下:“小人想好了,小人愿意跟随大人。”走之前,安文煜特意叫王庄过来,他看中王庄一身义胆,在民间颇有号召力,想到东境人马刚刚被皇上收归己用,东境正是用人之际。他有意招揽王庄等众多家破人亡的兄弟前往东境,王庄到了东境可以直接得到重用,他和兄弟们可以在东境分得土地,王庄带领兄弟一方面担任守护东境之责,一方也可扎根落户开枝散叶,但是从此也就意味着就此背井离乡,难有归期。王庄这几日跟随安文煜,被安文煜打动,当初上山绿林早就置身家不顾了,受到安文煜抬爱惊喜不已,只求能带老母和女儿一同前往,安文煜当然同意。

    安文煜从怀中抽出一封书信,将王庄拉到一边,看了看御史大人正在和兖州府衙人道别,低声说道:“此信你收好,到了东境见了我父王交于他手上即可,我也会提前书信一封寄予东境,让我父王提前知晓。”王庄拿过书信收好。安文煜接着说道:“你的一众兄弟在我们走后过几日再走,之前不要有任何声张,不要惊动任何人,你可以直接找司马大人,我已经托他给你们准备钱粮等物。到了东境即刻给我来信,今后如无特殊情况,有任何事情东境和京城之事可以通过司马大人互相联系。”王庄一一点头记下。

    一路上还算风平浪静,安文煜时常骑马,到了从京城出发的分叉口,刚好与回京的安文霄遇到,两队人马相遇了,监察御史刘恒和中书令王归下车一通寒暄,之后两人共坐一车,安文煜和安文霄两人一块骑马共行,赵襄子也跟着他们一起。

    安文煜和安文霄不住的说起各自在兖州和徐州的见闻,提到粮食情况,都有意识回避,两兄弟各自有默契,任何人问起来,都是从义仓调来的,两人身上都有户部和兵部的文书,都能说得通。说到这一路上见闻,他俩都注意到一个情况,这次他们领命去赈济灾民,去的时候有流民还说得通,可是回来的这一路,越往京城方向流民看起来越来越多,而且都是他们方向一致的。安文煜想停下来问个情况,可是请示御史大人,御史大人担心节外生枝,误了回京复命,只说先不要管,赶路要紧。中途按照御史大人的大人意思,大家现在离京城驿站洗漱休息一晚,在驿站准备好官服和奏折,明日到京后各自不再回家中休息,先第一时间觐见皇上汇报。

    晚上安文煜、安文霄、王归、刘恒、赵襄子等一众人先是在官驿就餐,桌上王归对安文霄急调义仓之粮称赞不已,对安文煜以兖州之资购徐州之粮充义仓之虚赞许不已,御史大人刘恒也是不住点头,称两兄弟乃社稷栋梁之材,其中事宜定会向皇上如实禀告。安文煜连连感谢,一是感谢两位大人厚爱,更感谢两位大人鼎力支持,也必然向皇上如实报告。王归和刘恒两人听完连连点头,酒过之后散了,回到各自屋中。

    傍晚,安文霄轻轻来到安文煜房间,手里拿着打算上报给皇帝的奏折。安文煜将安文霄让进来,关好门,一边坐下一边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眉头轻皱,口中还念念有词。过了一阵,看来是看完了,安文煜看着安文霄:“此奏折是否已经交于王归大人审阅?”

    安文霄摇头:“在徐州时候,一直忙于赈灾,我一直以为王归大人会负责此事,直到快到京城了,王归大人突然问起我,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要向皇上奏报,这是我路上一有空就写。”安文霄皱了皱眼睛,撇了撇嘴:“哥,我不善文墨,这已经是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

    安文煜站起身拍了拍安文霄的肩膀:“文霄,你一直在东境,在父亲的庇佑下,有些事情不是谁来奏报的事情。此事,王归大人当然可以直接奏报给皇上,但是由你来奏报,一是看看你的文章,二是也是窥探一下你的心中所想。”

    安文霄不明所以,鼻子和眼睛都快拧在一起:“怎么这么复杂,一封奏折而已。”

    安文煜又重重拍了一下安文霄的肩膀,叹了一声:“你一来就参与朝政之事,有些事情难为你了,不过你以后要经国理政,要用心学习。”

    “要是此等麻烦,我可不想了,我希望能像前刘岳大将军一样,战场杀敌,保卫疆土,如果现在刘岳大将军还在,能容得现在北境如此嚣张。。。。”

    安文煜赶快堵住安文霄的话头,打开房门向外张望了一下,回头说道:“切不可再妄语。”

    “哥,你来到京城五年,怎么也跟父亲一模一样了,以前咱们在东境,你可不是这样,你喜文,我喜武,自由自在,现在却处处小心,连说话都要防着。”

    安文煜愣愣看着安文霄一会儿,低头走到桌前,拿起一支笔,又摊开一张纸,坐下安安静静写起奏折,不再说话。安文霄看到安文煜埋头写字,无聊在屋里走来走去。安文煜一会儿抬起头来,看见安文霄无聊,拿起一本书给安文霄:“这是去年皇上要求朝野上下必读一本书,还要求纳入今后科考书目中,你没事读一读。”

    安文霄面露为难之色,可是安文煜这次出奇坚定,眼神凛冽,完全不容置疑,安文霄感到了安文煜严厉之意,勉为其难接过书,坐在一旁随便翻了翻。安文煜看了一眼,又厉声说道:“此书给你7日看完,然后写一篇心得给我和赵襄子看。”

    这一下把安文霄惊得瞪大眼睛,站起来“啊”的一声,又遇上安文煜严厉的眼神,无奈慢慢坐下,说了“好”,这回认真看了起来。

    安文煜看罢,继续书写奏章。过了一个时辰,安文煜写好,站起来,拿起来展开在眼前,在屋子里面一边踱步一边念了起来,里面觉得有些言语不够通顺或是觉得不够明确之处,立即拿起红笔改之。又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安文煜自觉已经完成,拿给安文霄:“你回去后,不要休息,立即自行再抄写一份。”

    安文霄读了一晚上书,有些头昏脑涨了,想到回去后还要抄写文书,正要不耐烦,安文煜紧接说道:“明日一早,你和侍从一起王归大人送早餐,借询问核实出发事宜,将此奏折交于王归大人审阅。”安文煜一听,不但要连夜抄写,早上还要早起,更加难受,又对上了安文煜的眼神,知道此事不容争辩了,叹气接过卷纸,正要起身离开。突然安文煜说道:“算了,你就在我这里抄完再走吧。”

    安文霄瞪着眼睛说道:“哥,这你都不信我。”

    “不是不信,你一边写我一边校勘,不会出错,等你写完我再校勘,有错误还要重新写一遍。”

    安文霄简直不可置信,难不成还要修改,正要争辩,安文煜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让安文煜赶快坐下看着他书写。

    然后又边写边改,最后还又重新抄写一遍完好的,居然整整一个晚上过去了,安文煜让安文霄回房间叫侍从简单洗漱一番,还嘱咐安文霄让小厮注意听王归大人起床,如果起来立即通知他。

    安文霄已经知道安文煜对此奏章的重视,一晚上的劳累也不想付之东流,按照文煜所说的一一照做。

    安文煜看到安文霄终于也认真起来,才稍稍放心,然后把侍从叫来,嘱咐从附近买些御史大人喜欢的早餐,这几日安文煜有心发现御史大人口味,知道官驿不可能准备周到,便自己拿出一些银两去外面买一些回来,给御史大人送去,这一路来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