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13章

    后面一连几天,安文煜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和司马泰出去,完全不提购买粮食的事情。安文煜在兖州已经呆了一些时间了,这些时间因为经常去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查访民情,看粮食补种情况,很多老百姓都熟悉安文煜起来,甚至沿路经常会收到老百姓给的东西,虽然安文煜都多番推辞,但是按不住老百姓盛情难却,出去一次,就会满载而归,虽然都是老百姓家中常见五谷杂粮,瓜果梨桃之物,但是安文煜每次都是高兴不已,回去后,吩咐留下一部分作为府里用度,一部分分给下人。

    司马泰每天看到兖州一天天恢复往日安宁,自然也高兴,可是安文煜一直不提购粮之事,也让他暗自着急,尤其看到安文煜每天安之若素的样子,更加着急,心想,别回来直接就安排给我,你们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每次回来,司马泰都会问一句安文煜,什么时候开始购粮事宜,安文煜每次也都云淡风轻地回复:“现在不是时候,该办时候自然会办。”司马大人每次听的莫名其妙,朝廷的旨意已经下了,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延误办理是罪,故意拖延更是罪加一等。可是司马泰却又不知该如何回应,毕竟总不能他一个地方小官逼着朝廷来的钦差大臣赶快行事吧。安文煜看着司马大人又开始愁眉苦脸的样子,劝慰到:“司马大人,不要着急,稍安勿躁才好。”司马泰每次听到他这么说,更加悻悻不可终日,府里人又开始议论说司马大人怎么又开始没事就唉声叹气,愁眉紧锁了。

    这一日,安文煜正在房间里面看司马泰拿来一些申文,都是民间一些纷争,请安文煜帮忙断一断是非因果。原本安文煜职责里面没有一项,但是安文煜常年在京城里,很少接触这些民间之事,对他来说这既是了解民情民意方式,更是进一步了解朝廷政策在民间执行情况方式。

    这一日,安文煜正在查看申文,长安走进来禀报:“世子,粮商目前情况已经了解一些。”安文煜赶快命长安速速道来。

    “目前,各大粮商还是在观望,他们已经听说朝廷需要征粮的事情,张员外又在召集怂恿各大粮商不要降价,说朝廷要办的事情,官员必不敢耽搁,只要他们心齐,早晚会来求他们,到时候他们损失不但可以补回来,还会赚一笔。”

    安文煜听罢,知道又是这个张员外在搞鬼,接着安文煜又问:“徐州那边情况怎么样?”

    “还没有消息。”

    “和徐州随时保持联系,有任何情况随时禀报。”

    “是!”

    紧接着,安文煜出门前往司马泰房间,下人看见安文煜来了,上前立马行礼,准备打算去通报,安文煜立即摆摆手,示意不要通报。于是下人就领着安文煜来到司马泰房间前面,安文煜刚走到跟前,想要敲门,就听见司马大人在里面焦急的叹气,还听见桌椅碰撞的声音。安文煜会心笑了笑,还是让下人们先通报一下。下人赶紧敲了敲门,说道:“大人,大人,安大人来了。”

    刚说完,司马大人立即把门打开,看见安文煜就站在门口,对着下人愠怒的说道:“安大人来人,怎么也不通报一声!”下人看安文煜一眼,说道:“是小的不好,是小的招待不周,还请安大人见谅。”

    安文煜笑了笑,示意让下人退下了,司马泰赶快说道:“大人有事招呼一下在下即可,不必每次亲自前来。”

    安文煜静静地说:“不忙,不忙,兖州也是我盛朝一方之地,虽然赈灾之事已差不多完结,但是日常事务想必也纷杂繁多,不好过于劳烦刺史大人。”

    “世子大人这是说得哪里话,我们之间还说什么劳烦不劳烦的,这些日子也是多谢世子大人多方筹谋安排,才能有这大好的形势,不然我这小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啊。”说着,司马泰似乎就要流下泪来。

    “刺史大人莫要挂怀,都是分内之事,职责所在。此次前来,主要是想问问刺史大人,咱们州里留存的银两,能买多少粮食?”

    司马泰一听,兴奋起来,这是安文煜第一次主动提起买粮的事情,赶忙回道:“这要看今年粮价几许了,我兖州每年主要向朝廷提供银两贡税,因此我们每年都会将从百姓收上来的粮食转卖给需要粮食的州县,换取银两一部分上交给朝廷,一部分自留。”

    安文煜认真的点了点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州县银粮赋税事情,自然听得格外仔细,问道:“那上次赋税是按照几钱卖得粮食?”

    “去年的粮食虽不敢说丰产,但是和平常没有太大出入,平均折算下来20到30文一担,如果能按照去年的价格,刨去州府其他必要开支,可以为朝廷提供义仓之粮不到80万担。”

    安文煜静静听着,边听边暗暗点头,眼睛微微颤动一下,又变得凝聚起来,说道:“看来,能收多少粮食,还是要看粮食给的价格。”

    司马泰咽了一口气,手轻轻拍打着桌子:“确实如此,据在下了解,今年粮商确实购粮方面价格有所上涨,不过粮商大多是两三年内存粮,而且粮商购粮本来价格上都会比一般购粮要低。。。。”

    “那咱们今年购粮多少钱一担比较合适?”没等司马泰说完,安文煜就急切的问道。

    司马泰一听,安文煜终于问到关键支出,刚才一丝愁云消散许多,立马如实向安文煜禀报这些日子来他所作之事。

    司马泰自从接到朝廷旨意,要求在兖州购粮充义仓之虚,知道此事兹事体大,而且还是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因此不但办成更要办好。因此借助他在兖州多年积淀,多方了解。其实,这粮商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毕竟大户还能熬得住,这小户讲究的就是快进快出,只是碍于大户粮商们的控制,担心今后一旦被大户粮商集体排挤,自己便无立足之地。司马泰抓住这样机会,就从小粮商入户,打听到了粮商手中到底存粮多少,价格几许,甚至有的小粮商表示,只要朝廷价格能让他们不赔,可以私下售卖。司马泰于是向安文煜一一道出。

    安文煜听司马泰一番前后事宜,不由得开始佩服起这位兖州刺史,想不到刚开始赈灾表现甚为不佳,但是在购买粮草方面,倒是熟门熟路,当前个个粮商情况,手中存粮数,每个粮商大概收购粮食价格渠道,包括往年粮价的涨幅,都一一摸得详实有据。怪不得灾情一开始就只想着买粮赈灾,其他一概不想,想必也是这方面比较熟络,也就会走这一条道。这一下让安文煜更加胸中有数,一边点头一边向司马泰表示称赞。

    司马泰看见安文煜不住的认可,乘机问道:“请问世子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收购粮食事宜?”

    安文煜笑了笑:“不忙,不忙,再等等。”

    本来司马泰以为今天安文煜来就要马上开始购粮,没想到又说再等等,好像一泼凉水浇下来,,脱口问道:“世子这是还要等到几时?!这可是皇命,故意拖延是要治罪的!”

    安文煜看到这回这位司马大人真的急了,赶快又像平时劝慰到不要着急,稍安勿躁。司马大人这些日子已经等得腹热心煎,顾不上恭敬,直叫安文煜不要再玩乐与他,他就一介小官,没有世子背后有东境撑腰,要安文煜快快定夺谋事。

    安文煜一直微笑看着司马泰,不辩解也不恼,最后为了让刺史大人安心,定声说道:“多则五日,短则三日必有行动!”

    司马大人不知道安文煜卖得什么药,也只能同意静等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