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5章

    淮王和安文煜、安文霄一语未发,径直回到安雀阁商议。

    回到安雀阁,四人坐在偏厅,确无人说话。淮王坐在桌子旁,旁边茶杯已倒,茶水洒了一桌,流到地上,淮王双臂垂在腿上,眉头紧闭低头不语;安文霄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一会儿想说什么下面又说不出来,一会儿又狠狠的叹气,手中拿着手谕不知如何是好;赵襄子背对的其他人,双手背后,看着墙上的乱石竹林叹气,默默不说话;安文煜坐着一直拿着茶杯,茶到嘴边刚刚要喝,突然又放下,扫了大家一眼。

    “这手谕有什么用,既没有人认,又不让拿出来,堂堂天子。。。。”安文霄刚要往下说。

    “闭嘴,休要胡说”,淮王斥责道。安文霄不敢继续往下说。

    这是,有人在外敲门:“王爷、世子,门口有一位公公,自称赵括前来拜访”,长安声音从外面传来。

    “赵括?他来干嘛?”安文霄疑惑到,看到安文煜和赵襄子一脸疑惑,“就是我们第一次来送我和父王来到的那个公公”。

    安文煜和赵襄子对视了一眼,安文煜对长安说道:“快快请进。”说着推开了大门,整整了衣冠。

    淮王问:“煜儿,此人如何?”

    安文煜说道:“在宫里这些年我虽很少与人结交,不过还是隐隐有耳闻,赵括是除了皇上身边李道总管外,最信赖总管,据说李总管年纪大了,后面最可能的接班人就是赵总管了,此人对皇上性情、喜爱、脾气了解最为清楚。”

    “那他此次前来,是为何?”淮王有些不安的说道。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屋内几人都站起来,出门站到门口,看赵总管带着四五个小公公一同前来,赵总管看见一众人,立即边走边躬身行礼说道:“有劳王爷、世子,我一内宫之人,岂敢劳王爷、世子亲自迎接。”

    王爷含笑说道:“总管说得哪里话,这些日子多谢总管照顾,不知总管今日驾临,有失远迎,还望见谅。”

    “王爷客气了,咱们进屋说。”

    进屋后,赵括让身边小太监依次进来,排成一排,每人手中端着物品。赵括说道:“皇上说过,此次王爷救驾有功,功不可没,特让我从内库中选出一些珍贵物品来赏赐给王爷世子的,这些都是这些年来皇宫外进贡的珍宝,王爷请看是否满意,不满意在下还可再为王爷挑其他的。”

    “皇上赏赐之物,已经是对臣下莫大的荣耀,怎敢挑剔,总管见多识广,眼光定不会错,这次有劳总管了,谢总管周到安排。”

    安文霄看了一眼,轻哼了一下,把脸扭到一边。

    “长安,叫人接好赏赐之物,一定要安全妥当安置好。”王爷说道。

    “是!”长安拱手,伸手请各位小公公一同出去。

    这是,赵襄子上前,“赵总管难得来一趟安雀阁,可否赏一杯茶说说话。”

    “这位是?”

    “这是长子的老师,赵襄子,从入京以来就跟随我儿在京。

    “原来是鼎鼎大名的赵襄子,连皇上都说过,论谈古论今,知识广博,除了我朝集贤殿大学士外,赵襄子可有一比啊。”

    “总管过奖了,怎敢和大学士相提并论。”

    大家进入屋中落座,闲谈了几句。

    说到皇上身体安康时候,赵襄子话锋一转:“赵总管,不知今日退朝后,皇上可安好?”

    赵总管轻笑了一下,然后带着忧虑口吻说道:“皇上一个月未上朝,需要处理政务多如牛毛,无暇顾及其他。”这时,赵总管看到放到一旁的手谕,慢慢起身拿起来:“人嘛,都有紧急时刻,难免无法多加考虑,仓促决定。想当年,刘邦为了让韩信出兵,不也许诺属地无数嘛。”然后笑了笑,把手谕放回原处。

    其他人听清了这话中之话,均无言。

    “王爷,在下在皇上身边办事,不敢多加逗留,在下该走了”,说着向其他人行礼。

    淮王也不敢挽留,这时,赵括突然上前轻轻扶了一下淮王的胳膊,说道:“淮王,东西在不在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皇上的心在那里,既然已经没用,不如顺水推舟做个人情。”

    淮王一时没听懂,正在思索之际,安文煜和赵襄子突然明白了,同时相视一下,四人面面相觑,淮王和安文霄依旧不解,只有赵括眯着眼睛点点头。

    安文煜上前一步:“感谢赵总管指点,以后无事还邀请总管多多驾临寒舍,望不要推辞。”

    赵括笑着点头答应着,安文煜出门跟一个小厮说了几句,叫长安过来送客,长安过来手拿着一个盒子,安文煜接过来,转手奉给赵括说道:“这是北海百年生长的珊瑚,总管难得来一趟,还请笑纳。”

    赵括不言,接过来,四人将赵括一行人送到门口方回。

    回到屋中,安文霄迫不及待说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下一步到底怎样?!”

    安文煜站定住,斩钉截铁说道:“归还手谕!”

    第二天上完早朝,淮王就带着两个儿子来到皇上寝宫,请求见。李总管传话来,皇上今日尚未完全康复,一回来就睡下了,请淮王回。淮王坚持等见皇上,于是就在寝宫外等候,说等皇上醒来。

    李道见淮王如此坚持,未多说,回宫内。

    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安文霄不耐烦的走来走去,劝父王不如先回去歇一会儿再来问,淮王不理他,坚持要等。安文煜一直安定自若地等待。中间长安按赵襄子之命,两次过来送一些水和点心。

    又过了半柱香,李道出来:“淮王久等了,皇上刚刚醒来,请淮王跟随我来。”

    淮王一行人跟着李道进入寝宫,上次安文霄到这里时候还一片狼藉,现在已经修缮完毕。

    淮王进入内间,见皇上坐在塌上正看着奏折,不敢靠前,偕子向皇上跪拜不起。

    皇上下床,走到淮王跟前,扶起淮王;“这里不是朝堂,弟弟不必拘礼,自上次救朕于危难之中,本应亲自向淮王感谢,怎奈身体不适加之政事积累纠缠,未曾亲自感谢淮王之大义之举。”

    淮王急忙又跪下:“臣惶恐,怎敢劳烦必须陛下亲之,为皇上解忧,报效皇上乃是臣子本分,怎敢邀功。”

    皇上面露喜色,立即召之内寝,在塌上共叙一阵家常。

    这期间,安文煜环视左右,慢慢挪到床榻尽头,将一卷物品扔到床脚。这时皇上突然说道:“文煜进宫几年来,在太史局怎么样?”

    安文煜立即回复到:“回禀陛下,臣这些年从古籍典学中学到了很多如何为人臣的经世处事之道理,虽为修史,更是修身。”

    皇上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也到了弱冠之年,也需要经世历练一番了,读书读成老学究可不好。”

    在座之人均一笑置之。

    过了一阵,淮王起身告辞,皇上拉着淮王手,不舍得,直说经常过来看望,多叙往日旧情,淮王应允不断。

    淮王走后,皇上让李道送出门后,示意李道,李道四处查看了一下,一卷物品从床榻下拿出,打开一看,果然是手谕,捧与皇上,皇上拿来看了看,让李道亲自拿来火盆烧掉,连同之前一同从外面寻来另外两封手谕。

    对李道说:“你选得人不错,让赵括去领赏吧。”

    回到安文煜的住所,安文霄垂头丧气落座:“到手的鸭子就这样没了。”

    安文煜说道:“贤弟,这可不是什么鸭子,那是烫手的山芋,咱们一无强兵,二无财帛,有的只是皇上的厚爱,如果因为手谕让皇上对咱们心生介怀,反而与咱们不利。”

    “可是我们现在连手谕都没有了,以后拿什么和那两王争。”安文霄说道。

    “争什么争,做好咱们的东境就好”,淮王抢白道。

    “父王,您就知道让让让,忍忍忍,真的就能如您所愿,以后能安享一方?!”

    安文煜也不免叹息,身在帝王之家,一着不慎家破人亡。

    安文煜说道:“不管怎样,皇上没有子嗣,以多年观察,当今皇上虽然很少恼怒,但是最恨被人掣肘,被人威胁,上次朝堂那两方已经触及了皇上的底线,我们现在献上手谕,正是合了皇上的心意,当今皇上威望隆盛,天下之人无不敬仰之,只要是他选定之人,必然是人人公认天选之人,赵括说得对,皇上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安文霄一听,也无可奈何了,但也认同安文煜之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