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明
繁体版

第十七章 嘉靖的真实处境,杨廷和推举其子上战场?

    有人会说你嘉靖既然是穿越者为什么不提前改变这一切?

    朱厚熜还是会讲他曾经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最初虽然看起来不太想当这嘉靖帝,但人一直都是口是心非的生物。

    他的那些努力……自宁王之乱出现,在王守仁一己之力的平反后,武宗在世时可是更加遵循高祖朱元璋的礼法了呀。

    藩王不单单不能随意进京,更是在未来数年由朝廷派了大量类似监察作用的士卒进藩王地界,他们是监视自己这等皇室子弟。

    他最初也想于安陆兴献王府,直接筹集私兵算了,但就这想法也随武宗的决定彻底失败。

    他也曾想偷偷买通父亲生前留下的那些幕僚,那些在父亲死后就进京做官的大臣们,可计划也失败了。

    什么用文房四宝赠与这些在朝大臣以拉拢?那特么是在武宗面前找死!

    所以什么穿越者的优势,从一开始就是绝对的失败。

    而若不是登基之初出面帮自己说话,再加上后来面对百官逼宫大礼议之事,朱厚熜看到谷大用后想起这人,他真的都要忘了他一开始就要招募的父亲旧臣们了啊。

    今天走到这一步,或许有人会觉得他好像小家子气的一直和大臣争论大礼议,争论认不认大宗子弟为父的事,但实际是他现在这个状态,他这是必然要去做的事罢了。

    到今天。

    大礼议也只是短暂胜利了,他还要冷静...他知道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他知道什么大礼议争论输赢都不过是他心中的意气之争。

    真正当皇帝后,他面临的就是无人可用的现实,就是武宗一手导致的...什么穿越者的优势,那都是建立在时势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做的。

    ‘武宗你也算帮助了我这下一任登基者,你也留下一些人,江彬、王谅等大臣,还有那还没来及被清理的八虎....但恐怕你到死也没想到自己就那样死了,你严加管理藩王叛乱的可能,你却让我这般处境,你只留下这些臣子...我真是太难了!’

    到今天这会,回头看也会发现江彬什么已经被杨廷和解决,八虎也是知进退明白自己现在根本不是什么得势的太监群体……王谅就算是吏部尚书,他也根本没有什么亮点,其就是一个城府稍稍有点低,急着想拉拢皇帝依靠他的普通臣子。

    这会啊,他嘉靖只能一点点靠自己的手段拿回属于他的权势,拿回他的东西!

    当这句再议说出去了,也是朱厚熜现在唯一想做的事开始了,必须要在这葡萄牙入侵的屯门战役中做点文章。

    目光中的杨廷和几人都是沉默着。

    王谅是第一个沉不住气,他满打满算被武宗死前提为吏部尚书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他这会必须要站队,站他新登基皇帝的队。

    即使这与他最初想让皇帝依靠自己的想法不同,但他必须要做这件事。

    他出列就高呼:“陛下圣明!登基之事既然已过,于常理而言大明战事就是最重要之事,岂能如内阁所言,以压力向压就能解决战事?”

    他看着朱厚熜满意的神情,他严肃的接着道:“理应再议,不可不管不顾啊!”

    毛澄有一瞬间很生气,他是杨廷和曾经的弟子,也是这一派的中坚力量。

    杨老已经说了他的理由,你王谅怎么还能在这皇帝面前搬到是非,他们大臣怎么就不在意战事了?

    毛澄想开口否认嘉靖的再议意见,他却还没等开口,自己派系之首的杨廷和行礼说话了。

    “陛下所言非虚,倒是真应该考虑考虑边境之事,臣等也应更加在乎此事,给出更好的解决之策。”

    大人,你何故先降啊!?

    毛澄看到杨廷和都这样说了,他也只能心中长叹一下,转而也行礼道:“臣也认可杨首辅之言。”

    朱厚熜心中松口气,他前世也并非什么编制内的人才,不过只是一个喜欢历史的普通人。

    能在时势下尽可能不犯规,在宁王叛乱后的今天,在朝廷士卒的监视下安安稳稳到今天已经不易。

    他要的全靠自己在争取呀!

    “既然你三人都赞同朕的想法,尔认为这战事该如何呀?”

    王谅这次说话了,他心里现在也回过味来,知晓嘉靖到底要什么了。

    他直言道:“非以权势压汪鋐立军令状的保我山河,臣认为应当派人支援汪鋐,我大明绝不能不管不顾边防之事!”

    这是废话。

    毛澄明白,杨廷和明白,嘉靖更是明白。

    但他要的就是王谅在这时候表态,也是他叫毛、杨二人来之前也让王来的缘由。

    “那朕能派遣谁去协助?朕刚刚听闻你王尚书背过大明的吏部官职表,可朕并没有系统的了解这些臣子。”

    朱厚熜目光看向杨廷和。

    “首辅,你有何谏言?”

    杨廷和再一次面临提问,但他此时完全不慌不忙。

    他思考几秒后,他认真道:“臣以为...”

    朱厚熜能想到的点是什么呢?

    杨廷和派的人很可能是他派系的人,他要思考到底能不能用,或者说就不用他提议的人。

    毕竟就算没有他这超出历史的操作,原本嘉靖忙于大礼议事件,对方并没有过问此事……可汪鋐依然暴打了葡萄牙的军队,一样也能打赢这战争。

    但他朱厚熜能想到的事,杨廷和这身居要位数年的内阁首辅,他想不到吗?

    因此最意想不到的推举出现了!

    杨廷和突然一扫袖袍,然后猛地一跪,“自古推举贤明都是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华夏战国时期晋国国君所留下的千古名事就如此。”

    “臣之子,杨慎多以才能著世,此非老臣自夸,乃明正天下之评。”

    朱厚熜以为他插手这个时期的战事能改变什么,没想到杨廷和比他厉害多了,居然直接推崇他儿子去战场?

    他眼睁睁看着这老者侃侃而言,倒不是说他儿子多厉害,反而在讲一个道理。

    “臣之子非大明之重臣,也非臣想他拥有什么政绩。”

    “不以子看,其在老臣的一生中也算能看得有的才华之臣,其少时就学了很多军家学说……总之,非以犬子命而惜,既以陛下之问臣罪,臣愿让独子亲赴战场。”

    “无论生死,无关政事,只望陛下了以忧虑,也请信臣之子就可助汪鋐完成战事。”

    杨廷和你!

    朱厚熜真想大骂他,但如果说实话,真的骂他了,自己这嘉靖真的就是什么都不是了。

    他万想千想,以为他杨廷和会趁机推举一些他党派的臣子,或者真的让自己知道什么人是他不在乎的。

    这老狐狸却知晓自己的心思,他用亲子赴战场,也不让自己知道这种情报。

    “杨首铺……”

    朱厚熜沉默了,他没有立刻回应,他陷入必须要有的此刻思绪中。

    当真还是那句,不能小窥对方半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