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74章 发财的门路

    不过郑双宝都发了话,这就不是他考虑的问题了。

    再说了,即便种子发到农技站,最后还不是被那些农技员拿回到自家糟蹋了。

    还不如交到赵卫国的手里,说不定就能派上大用场。

    因为对赵卫国抱有无限期望,到了付钱的时候,郑双宝依然大开绿灯。

    一万斤种子共计三千五百块,念在赵卫国现在正等着钱用,农校先收了他两千块,剩余的一千五百块,可以等到收秋过后,再给农校结算。

    自从开了鸡店,赵卫国虽然没攒到太多钱,不过手头上的现金很是充足。

    又知道郑双宝对他是特别优待,两千块钱拿的很是爽利。

    钱上面没有发愁的地方,不过一万斤的种子,运回去的时候,却是费了一番周折。

    本来他打算的是借用面粉厂的车和工人,却是忘了一件事,自打丰收节当天地区领导到面粉厂里参观了一圈,他这面粉厂就成了众星捧月的存在。

    从地区到县里,各级领导都传达了关切的意思。

    黄其功表达的更是直接,在第二天就下了指示,乡里各单位食堂里,一律使用面粉厂产的面粉。

    哪怕是粮店这种牛气哄哄的单位,虽然王德发掌控着万吨的粮食,毕竟人吃的是面粉,不是麦子,他也得去食堂里吃饭。

    面对着上级的指令,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主动跟面粉厂这边对接,送来了足额的麦子。

    如此一来,面粉厂这几天不遗余力地赶着工,以满足乡里的需求,根本没法脱身。

    赵卫国无奈之下,只得又折返到县里,去南关找黄志强救急。

    随着这一年多的发展,黄志强所创办的志强运输公司已经初见规模。

    他在南关的城关镇上租了一个大院子,还用木头和薄铁皮搭建了一个大棚,用来临时存放货物。

    从一开始三辆拖拉机,发展到如今的七辆拖拉机,还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个二手的解放卡车,停在运输公司的门口装门面。

    当然,虽然黄志强一再对外宣称的是公司,实际上跟赵卫国一样,在工商局那边登记的是个体户。

    受制于眼下的形势,在工商局那边,他手底下的司机都算是在他手底下打短工。

    刚好黄志强今天没有出车,见到赵卫国到来,顿时喜不自胜,不由分说拉着人去了位于大院西边的一间办公室里。

    “你小子可是稀客哇!尝尝我这儿的茶叶,这可是上好的毛峰!”

    黄志强从柜子里拿起了一盒茶叶出来,随着茶水冲入到茶壶里,顿时一股茶香在办公室里四散开来。

    赵卫国知道黄志强好茶,平时常见的苦丁茶、毛尖之类的茶叶没少喝。

    可毛峰产地遥远,百货公司的普通柜台都没有这东西,在桐阳能买到,想来也费了不小的功夫。

    “强哥,这么好的茶叶,你哪弄来的?”

    “上个月去了一趟东海市,途中出了点意外,在路上逗留了几天,正好那边产茶,就弄了几包回来,你别说,喝着味儿还真不错!”

    赵卫国赞叹了几句茶叶,随口道:“强哥你这不简单啊,东海市一千多里地呢,开车过去一来回得十几天,你也敢去啊!”

    “谁说不是呢?本来我也不想去,架不住给的钱多啊!物资局的一个熟人去那边进货,缺了两个司机,就把我叫了过去。你是不知道啊,这次总算是福大命大,要不然准死在路上不可!”

    说起了上个月的经历,黄志强依然心有余悸。

    早在几十年前战乱的时候,东海市就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城市,在如今的经济大潮下,更是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像汽车、电视各种工业产品应有尽有。

    这次黄志强去东海市,是以物资局的名义去那边运电视回来。

    当然,说是替物资局运的,实际上只是私人假借的物资局的名义,在物资局那里开了条子,在东海的电视机厂里弄了几百台电视的名额,准备运回到桐阳周边贩卖。

    本来说好的是铁路运输,只是最近货运紧张,这几百台电视又有点多,没法跟在物资局的货物里一块儿运回来。

    电视机厂那边都已经开了出库的手续,电视却一直在对方的仓库里堆着。

    过了一周的时间,对面很是不耐烦,已经给买主下了最后通牒。眼下电视是紧俏货,再不运走的话,电视机厂那边就把钱退回去,重新分配给其他地方。

    买主万般无奈,只得委托物资局在桐阳当地找了车和司机,去东海把货运回来。

    去的时候是空车,一路上没遇到啥意外。

    回来时就不一样了,车上装了东西很是显眼,出了东海市几百里,就遇到了拦路的人。

    好在一行的车队有十几个司机,倒也不怕那些拦路的人,跟对方干了一架后,双方互有损伤。

    只是因为打架,一行人被当地关了几天,还是物资局的电话打了过去,这才连车带货被放了出来。

    不过这趟跑下来,黄志强倒是长了不少的眼界,一提起东海市,他的两眼都在放光。

    “卫国啊,你是不知道啊,东海那地方,真他娘的是好地方!可惜咱们生在了农村,要是我在那地方过日子,非干点儿门道出来!”

    “不用去东海,你就是在桐阳,这名堂也干出来了啊!”

    “唉,你别花椒我了,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还不清楚吗?就咱们桐阳县,不说别人了,就说这次给我们差事的那个金老板,年纪不大,做事敞亮,这一来一回花费上万,连眼睛都不眨一下。他们跟我算了笔账,这次去东海一趟,金老板起码赚这个数!”

    黄志强说着话,比了一个“三”的手势。

    赵卫国明白他的意思,笑着惊叹了一声,“说的是啊,人家这一趟赚的零头,也比咱们的身价高。”

    黄志强很是认同的点了点头,随即将注意力放在了赵卫国的身上。

    “不说旁人了,我知道,你小子也不简单!听说我不在的这段时日,你在魏河乡也折腾了不小的阵仗哇!咋样,你这里有没有啥发财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