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43章 宣传

    赵卫国记了起来,农校校长郑双宝跟他说过这事儿,农校要推广孵化厂,他这边得配合着搞一波宣传。

    黄其功那边,除了黄其功和宣传干事崔林之外,还有个跟赵卫国岁数差不多的年轻人,戴了副银丝边眼镜,一看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黄其功简单介绍了一下双方,年轻人叫李德超,去年秋天从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报社当记者,已经写了十几篇重量级报道,整个桐阳地区都知道他的名字云云

    这一番吹捧,说的李德超很是不好意思。

    李德超人倒是极其老实,三两句话的功夫,将自己的底细全抖了出来。说他工作不到一年,目前只是个实习记者,黄其功说的那些稿子,大部分都是旁人写的,他只是挂了名字。

    赵卫国本来还对宣传抱有很大的期望,听了几句话,心里一下子就有了落差。

    看来郑双宝的面子也稀松平常,报社那边并没有给予重视,只是派了个实习记者过来。

    一个实习记者,在报社也没啥分量,东西写的再好,见报的时候也就是个豆腐块大小的版面。

    不过考虑到这是农校请过来的人,有这么一回事,总比没有强,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眼下没有什么网络,电视也没在农村普及,主要的途径就是报纸和广播。日后方便面厂开起来,想推广方便面,免不了要进行宣传推广,多认识认识报社的人,总没啥坏处。

    抱着这个心思,他拿出十二分热情,跟屋里几个人说了好大一会儿话。

    当提出请李德超到家里坐坐时,对方的回答却让他吃了一惊。

    “报社那边还有事儿哩,我还要赶十一点的班车回去,咱们长话短说,正好黄乡长也在,我就在这儿简短采访一下。”

    李德超说着,从桌上的提兜里拿出了纸和笔,作势就要记笔记。

    赵卫国诧异道:“你不去家里瞅瞅吗?这都没去看,后面你咋成稿呢?”

    李德超羞涩一笑,“俺们领导说了,这次过来主要是配合你们,你们咋说,我咋写就行了。”

    这个回答,连黄其功和崔林都有些意外。

    他们这些常年在基层上班的人,很少接触过这些文化人,对他们存着天生的敬意。

    本以为这些上面的笔杆子,常年跟城里的人打交道,见识和经验都要比基层丰富,文章不说写的花团锦簇,总比他们这些泥腿子要高明一些。

    没想到这李德超的做法,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这可是县里的报纸啊,整个地区各个机关都定的有,啥都不看,光凭几句话就能定稿?

    三人满腹疑窦,回答了李德超几个问题。

    黄其功自觉刚起了个头,正要长篇大论的时候,那边李德超就停了手中的笔。

    “中了中了,这么多就中,再多的话,估计稿子写不下。”

    李德超说着话,将手里的笔记本装进包里,“我回去写好稿子,得给老师们审一下,总要得个两三天,你们盯着报纸就成。”

    黄其功千恩万谢,亲自将人送上了班车,还交代了专人盯住报纸,务必要在见报的第一时间看到报道。

    赵卫国对这次的宣传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除了天天往面粉厂里跑之外,日子一切如常。

    如今鸡舍那边有了路清河招呼,县里的店里,也有赵卫军操持着,他身上的压力骤然减了许多,颇有种无事一身轻的感觉。

    随着春分的到来,天气也变得暖和了起来,地里的小麦猛地往上窜。

    这个时候,人们惊奇的发现,赵卫国家地里的麦子比别人家的矮了一大截。

    庄上的人都还记得,当时耕种的时候,赵卫国兄弟俩可是专门买的麦种,还不惜本的用了复合肥,当时被赵文奇传的神乎其神。

    没想到长起来之后,根本没有他们想象当中的神奇,看现在这长势,连普通的麦种都不如。

    自从过年以来,赵卫国的名声在整个村子传的甚是响亮,先是说他养鸡发了大财,后来又说他要把乡里的面粉厂也买下来,让全村的人艳羡不已。

    如今眼瞅着他地里的庄稼长的最差,一些人总算抓住了这个时机,开始在人场里说起酸话。

    赵卫国天天忙里忙外,他们跟赵卫国也不太熟悉,赵卫国到底做了啥事,他们并不清楚,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句话。

    无非就是说,赵二秀才家的老三,根本不是种地那块料儿,花了大价钱当了冤大头云云。

    赵卫国对这些酸话毫不在乎,他用的是农科所最新研究的抗倒伏高产的麦种,肥力主要用在麦穗上,麦秆比普通的要粗壮,肯定不如那些主要用氮肥的普通麦子。

    经过他这么一解释,郭燕秀和二哥夫妻俩人都表示理解,少了无谓的担心。

    倒是赵长兴,因为庄上的酸话,气闷了好几日。

    他还专门去地里看了好几次,待见到俩儿子地里的庄稼比旁人家矮了一头,心头立时就来了火气。

    对于庄稼人来说,地里的庄稼就是面子。

    庄稼长得好,不见得会有多少人夸赞,但若是长得不好,必然会引来旁人的嘲笑。

    哪怕赵卫国再有钱,只要他还种着地,就得好好侍弄庄稼。

    在赵长兴看来,这个三儿子最近是走火入魔了,为了赚钱,把赵家最要紧的体面都给抛到了脑后。

    用错了麦种就罢了,地里那么多的草都没人锄,难怪长不起来!

    赵长兴觉得,赵卫国自分家之后有点忘乎所以了,得好好提点几句才行。

    不过赵卫国一早进城送鸡,一回来,不是往街上面粉厂跑,就是去了鸡舍找路清河,回到家里就是吃饭睡觉,也没个单独碰头的机会。

    这一日吃过了晚饭,趁着郭燕秀给他老爹送药的机会,总算在家堵住了赵卫国。

    “卫国,我听你媳妇说,你城里的生意做的火热,还花钱接了街上的面粉厂,我老了,这些事儿我不想管,也拦不住。我就问问你,你那地是啥打算?你要是不想种,就租给别人种,别撂在那儿不管,丢咱家人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