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42章 方便面厂

    杨振岳显然没有想过这些。

    或者说,他跟这个年代许多人一样,有着舍己为公的精神,为了公家的事情,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情况。

    “你要是想来劝我跟他们同流合污,就趁早歇着去,我不会听那些屁话!”

    赵卫国摸了摸鼻子,说道:“我有几句话,想问问杨主任。等你听完,要是你觉得我说的都是屁话,那我转身就走,从此之后咱俩就当谁也不认识谁,你要是觉得我说的有几分道理,那就接着听听我关于面粉厂的想法,替我参详一下,怎么样?。”

    杨振岳只是冷哼了一声,对此不置可否。

    赵卫国看了他一眼,淡然道:“杨主任,我跟你说句关上门的话,乡里开的这个砖厂没什么前途。眼下不论你咋闹,哪怕是你当砖厂的厂长,最快三五年,最多八九年,砖厂就要倒闭,我这句话,你认不认同?”

    眼下乡里的砖厂还没开,赵卫国就敢下这样的论断,可谓大胆至极。不过他并不是胡言乱语,所说的不但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依据。

    事实上,眼下兴起的这一批乡镇企业,大部分都是钻空子跟风,只盯着有限的几个行业,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产品,都存在着极大的漏洞。

    到了九零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能过剩,大多数的企业因管理不善、竞争力不强,开始了倒闭潮。

    杨振岳紧抿起嘴唇,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低声答道:“你说的没错,只要有面粉厂这批人跟着,砖厂就好不到哪里。”

    “不论你咋闹,这些人还是要跟着一起去砖厂干活,还是要想法子吃饭。就算你是厂长,哪怕你坐到黄其功的位置上,几十个人,你既没法处理,也没法限制,只能眼看着他们一点点把企业拖垮,这个你认不认同?”

    杨振岳点了点头,却是说道:“他们想吃饭,就去努力工作啊,男子汉大丈夫,有手有脚的,还能饿死不成?”

    “你觉得,他们努力工作,收入就能提高吗?”

    “那也不能走歪门邪道,占集体的便宜!”

    一提到集体,杨振岳又激动了起来,重复着说道:“不能为了占便宜,啥事儿都不顾吧!”

    赵卫国自顾自地笑了一声,“除了胡国勇那几个人,其他的人跟你一样,手头上没地,只能靠着一个月的十几块钱的工资过活,这点钱别说添置东西,一家人吃饭都保不住。既然面粉厂里从上到下都在占好处,也没人追究责任,时间长了,能不动歪心思吗?”

    “你这是强词夺理!”

    “是不是强词夺理,杨主任你自己心里清楚,除非你十指不沾阳春水,根本就没管过家里的开销。”

    杨振岳顿时沉默了下来,赵卫国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里。

    这些年,他只顾着厂里的事儿,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让妻子去打理,俩孩子长这么大的岁数,他也没怎么操过心。

    如今回过头想想,他远离故土,远别父母,在魏河镇呆了这么多年,除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越来越深之外,又收获了什么东西?

    当年的理想,已经被残酷的现实碾碎,只剩下了些许碎片。

    这些年流的汗水,耗费的心血,早被雨打风吹去。

    哪怕是这间寄托了他无数的面粉厂,在接连亏损了这么多年后,如今也要易主给面前的这个年轻人。

    杨振岳心中莫名就是一阵酸涩,他活了半辈子,到底活了个啥?

    “下一步面粉厂的发展,我有些初步的想法,你姑且听一些,看能不能成。”

    眼见着杨振岳愣住,赵卫国也不管他心里如何想的,简要说起了自己的计划。

    杨振岳不自觉的跟着赵卫国的思路思考,越听越是心动,大有遇到知己的感觉。

    直到赵卫国说完,他想了好大一会儿,才皱起眉头道:“你这计划听着不错,管理方面也没问题,但里面有一个严重的漏洞。”

    “啥漏洞?”

    杨振岳一改方才的心急火燎,用一种和缓的语气说道:“你说了这么多,最核心的却没说。以前是公家的企业,面粉有人收,不用担心销路,也不用操心利润。以后是私人的企业,你准备把面粉卖给谁?总不能一直赔钱下去吧?”

    赵卫国笑了起来,看来这杨振岳对面粉厂的确上心,不过是几句话而已,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既然这样,索性把钩子再抛出来一些,让他心里好有个底儿。

    “粮食市场还没完全放开呢,咱们要是把面粉都卖到私人手里,公家第一个就不允许。咱们的面粉肯定不能随便卖出去,要卖,至少有一多半,还是要对准公家。”

    “说的是啊,可公家的那价格,你愿意卖吗?”

    当然不愿意,赵卫国看过这些年面粉厂的账目,去年厂里小麦的收购价是两毛二一斤,可磨出来的面粉,送上去的价格也是两毛二。

    可从小麦到面粉,中间折损了一大部分,等于是面粉厂白费了人力和机器,在赔钱干活。

    这样搞下去,面粉厂要能盈利才怪。

    “不让卖给私人,咱们自己用来加工,公家总拦不住吧?等我手里有了点钱,我准备再办一个挂面厂和方便面厂,把面粉加工成产品,那才是咱们利润的来源。”

    杨振岳当即瞪大了眼睛,看向赵卫国的眼神也变的懵懂了起来。

    “啥?方便面是啥?”

    两人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总体来说,谈的还算是愉快,结果也令人满意。

    杨振岳答应了赵卫国的条件,同意留在面粉厂里。不过杨振岳的身份,却跟前期说的有些变化,不是技术顾问,而是以副厂长的身份,全面参与生产和管理。

    如此一来,事情从一开始的一团乱麻,发展成了三方共赢。

    杨振岳得了赵卫国的承诺,赵卫国得了一大片的荒地,乡里很乐意甩出了包袱。

    正当赵卫国在乡里向徐耀宗复命的时候,黄其功那边传过来了话,说是县里报纸来了位记者,准备采访一下赵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