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136章 门外汉

    早年郭家遭遇变故的时候,郭燕鸣在省城的姑家住着,并没受到太多的连累。还在省城第一纺织厂旁边的裁缝铺里,学了手裁缝的活儿。

    后来形势好转了一些,郭燕鸣也长大成人,就从省城带了些布匹和式样回来,开始在镇上摆起了摊。

    在前头的十年里,衣服和布料在农村也是稀罕的东西,供销社里的成衣价格太贵,人们习惯买好选好布匹和花色,交给裁缝去做。

    由于郭燕鸣带回来的布料质量上乘,做出来式样也比别的裁缝新颖,这些年靠着给人做衣服,赚取了不少的钱和名声。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尤其是政策放开后,生意越做越大。

    经过四五年的发展,他已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郭裁缝。

    那些家里稍微有点资财的姑娘妇人们,为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宁可花费比市场上更贵的价格,求到门上,想

    慢慢的发展下来,郭燕鸣既不用出摊,也不用开店,每日坐在家里,上门的顾客都是络绎不绝。

    为了应付生意,他把妻子和女儿也带了出来,跟着他一起做衣服。

    靠着一家三口做衣服,郭家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恢复了元气,成了郭家镇有名的富户。

    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小康之家,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吸引人。

    尤其是在谈话当中,赵卫国吃惊的发现,这位大舅哥身为一个裁缝,不但每天都在关注着报纸上的动向,还经常往镇里跑,探听上面的最新政策。

    对于这样的人,赵卫国只有深深的叹服的份儿。

    他能把握住机会,是借着对未来的了解,避开了许多水坑,郭燕鸣走出的每一步,却是来源于机遇和努力。

    觥筹交错之中,俩人越谈越是投机,反而把赵卫军冷落在了一边。

    他和赵卫军在大伯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坐上了郭家镇去往临潭县城的车,到了临潭汽车站,再坐上转往桐阳县的班车。

    坐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终于进了魏河乡的境内,然而到了赵钱营外,两人却没有下车,而是直接坐到了桐阳县城里。

    赵卫军说是不再回赵钱营,赵卫国知道他是怨恨上了十一叔,和家里闹着别扭,很能理解他的想法。

    但这么大的一个活人,总不能真的让他在外要饭,干脆就安排到店里帮他守着生意。

    鸡店现在已经步入了正规,有不少回头客,王跃进那边也说的明明白白,不用担心生意上的问题。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也不用时刻操心着城里的事儿,这几个月可以安心为面粉厂做准备。

    俩人去了赵氏活鸡店,这个时候已经快到十一点,郭燕秀已经闭店回家。

    赵卫国到弹棉花的地方买了两床被子,赵卫军则是到不远处的店里买了个竹床,就这么简单的在城里住下。

    安顿好了一切,赵卫国放下心来,在路上拦了个顺路的拖拉机,往家里赶去。

    到了庄上不等落屋,先是找十一婶说了赵卫军的现状,安慰了一通,让十一婶尽管放心。至于十一婶如何跟十一叔说这事儿,或者是瞒着十一叔,那就是十一叔的家事,不是他能掺和的了。

    眼看着过了饭点,他干脆拐到鸡舍,将郭家大伯郭守德的信交给了老丈人,还说起了郭家的现状。

    听说老家那边一切都好,郭守义顾不得在女婿面前失态,一时间老泪纵横。

    将所有的事情都交割完毕,此次的临潭之行总算告一段落,赵卫国这才回家,找媳妇汇报起了战果。

    对于赵卫军的安排,郭燕秀没啥异议。

    过完年以来,随着夫妻俩计划的实施,各种杂事纷至沓来,夫妻俩根本忙不过来。

    赵卫军和赵卫国的关系好到同穿一条裤子,有这么一个人守在鸡店,能省了他们不少的精力,也让他们少了许多担心。

    不过听赵卫国说,准备找路清河负责鸡舍的事情,郭燕秀一时却拐不过弯来。

    在她看来,家里这么多人,怎么轮也能轮过来,就算不想找家里人,赵卫国同族的这么多兄弟,总有能帮上忙的人。

    把丰厚的工资发给庄上的人,不但能笼络人心,还能博得好名声,总比发给外人强。

    赵卫国好说歹说,说起了面粉厂是他们眼下最大的家业,需要时刻盯着,万万不能因小失大,总算是劝住了这个喜欢胳膊肘往里拐的媳妇。

    当然,赵卫国这次说的是实情,决不是随便找个借口来搪塞媳妇。

    面粉厂那边,他就是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既不懂生产流程,也不懂业务流程。

    办厂属于再加工的范畴,不同于种地养殖,下一步想要带着面粉厂盈利,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去搞懂这里面的门道。

    等理顺了家里的杂事,他就给乡里交了1500元的定金,签了一个初步的转让合同,约定在五一左右,等乡里的砖厂建成投产,就正式将面粉厂交接到他的手中。

    自临潭县回来之后,赵卫国每日早上给城里送完鸡,就往乡里跑。

    一来跟乡政府的那些人搞好关系,为日后厂子顺利经营做好人脉铺垫;二来是去面粉厂多转转,记下厂里的各处细节。

    面粉厂的厂长胡国勇,自从去年一顿酒之后,一直和赵卫国有着来往,也算是赵卫国的老相识。

    对于乡里将面粉厂转走办砖厂的事儿,他是举双手双脚欢迎。

    徐耀宗私下里已经跟他打过招呼,等砖厂建起来后,厂长还是他的,用的人也还是面粉厂的这一帮人,根本不用担心下面没法开展工作。

    虽然面粉厂是有不少油水,到底是处于亏损状态,客户也越来越少,他们得求爷爷告奶奶地把面粉卖出去,根本没有回扣可拿。

    多数时候,只能是从原料那边挤出点油水出来。

    砖厂就不一样,眼下砖瓦紧俏着呢,只要砖厂开起来赚钱,那他这个厂长就能从中大捞上一笔。

    一看到赵卫国到来,胡国勇一张胖脸上顿时洋溢起热切的笑,“卫国呀,又来厂里监工啊?你现在了不得,可比我这个厂长还牛气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