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50章 赵卫军的反常

    她刚刚从东边的刘湾公社回来,那边的一家人,想让自家的姑娘嫁的好一些,通过亲戚关系找上了她,希望自家的姑娘能嫁到魏河公社。

    郭燕秀也和对方说起了赵卫国的大致情况,对方很是心动,托郭燕秀带个话,看看能不能约个日子见面。

    刘湾公社,是桐阳县最贫穷的公社之一。

    被赵钱营视为生命之源的龙潭河,自桐阳县的北部山区流出,穿越了桐阳县城,在赵营南边掉了个头,一路向东北方向奔腾,直到交到刘湾公社的地界,又折向了东南而去。

    就像是一条虬曲盘旋的巨龙,在魏河公社这里打了个弯,刘湾公社就位于巨龙的虬曲处,因此而得名,龙潭河也就成了两个公社的分界。

    因地势低洼,历史上刘湾公社遭遇过不少的水灾。又因农科所的存在,将刘湾公社龙潭河边的良田划走的差不多。

    剩下的,就是一片贫瘠的岗地。

    岗地种庄稼没什么产量,这些年,刘湾公社各个大队年年打饥荒,别说交公粮和提留,就是填饱肚子也困难。包产到户之后,虽然有了些改观,效果并不显著,社员照样饿肚子。

    久而久之,魏河公社这边就有了顺口溜,“娶妻不娶赵婆娘,嫁人不嫁老东岗。”

    “老东岗”说的就是刘湾公社以东,条件太过困苦,谁家也不愿意把自家的姑娘嫁到那里去。

    而所谓的赵婆娘,顾名思义,说的是不娶姓赵的姑娘,再详细了说,特指的是赵营大队乃至赵钱营这一片赵家的姑娘。

    近几十年来,赵营大队跟公社其他庄子屡屡生出摩擦,因赵营大队姓赵的人数众多,又是宗族抱团,打架时往往占得上风,打的周边大队怨声载道,一直到公社那边告状。

    这也就罢了,早年间,一个从赵营嫁出去的姑娘在婆家受了委屈,父兄听说之后,一怒之下,纠集了几十号人杀到婆家,将婆家砸了个稀巴烂。

    从此之后,赵家女彪悍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是以和赵营这边结亲的人家,大都会掂量一下自家的实力,一旦亲家之间产生了矛盾,能不能经得起这边的怒火。

    刘湾公社隔的远,估计只考虑着让姑娘跳出火坑,没有听过赵营的凶名,这才巴巴的托郭燕秀牵线。

    “姐,刘湾公社是不是有点远啊,听说还穷,你是不是故意坑我啊?”

    赵卫国也听过刘湾公社,是以听郭燕秀说了个大概,就向她提了抗议。

    “梁庄公社快二十里地,你都不嫌远,咋还嫌弃刘湾公社了?你一个娶媳妇的,还没见到对方姑娘,咋还嫌弃人家穷了?上次是谁和我说的,只要合眼缘就成,咋了,这又变卦了?”

    郭燕秀的灵魂三问,直抵赵卫国的内心,将他驳的体无完肤,不得不举双手投降。

    “我的姐,你教训的对,全凭你的安排。”

    “这才对嘛。”

    郭燕秀唯恐赵卫国再有什么抵触,又劝道:“你姐给人说了几年媒,就数你最是挑剔。常言道,低头娶媳妇,抬头嫁闺女,听姐一句劝,娶媳妇过日子,就别太挑人家的短处。那姑娘我看了几眼,瞧着挺好,等你见过后就知道啦。”

    “好了,我记着呢。”

    两人很是爽快的敲定了日子,郭燕秀急匆匆地告辞而去。

    道歉的话到底也没说出口,赵卫国心里盘算着下次见面的机会,眼见赵玉凤在一旁收拾着方才的碗筷,随口道:“玉凤,你回去看看你卫军叔在不在家,在家的话,让他过来替我一下,我得去街上买点饲料。”

    “卫军叔肯定不在家,他呀,八成又去赵中营找人玩了。”

    对于赵卫军这样的行为,赵卫国也是司空见惯,只是自言自语道:“他又跟赵中营的人玩在一起了?没听过他在那边有啥朋友啊。”

    “我偷偷跟你说,你可别让十一爷知道了。”

    赵玉凤朝四下里看了一圈,凑到赵卫国的耳旁低笑道:“卫军叔看上了我同班同学赵云娜,最近呀,每周都会送她上学放学。”

    经侄女的提醒,赵卫国恍然大悟,赵卫军这一个月来的反常,终于有了合理的解释。

    赵云娜这个名字,他似乎听赵卫军提起过几回,好像是赵中营那几个豆芽菜里其中的一员。

    难怪一直纠缠那几个姑娘,还撺掇着狐朋狗友一起起哄,原来还有这么深层次的原因。

    只是不知道到底是一开始就目的不纯,还是纠缠的久了生出感情。

    可人家姑娘还在上着学,是否考大学还未可知。就算姑娘对赵卫军也有意思,谁知道日后是什么情形。

    赵玉凤说的对,这事儿不能让家里人知道。

    “你这个同学,学习咋样?”赵卫国随口问道。

    “云娜成绩一般般,不过性格很好,同学们都爱和她玩儿。三叔,你放心,我私下都问过啦,她不想上了,准备今年毕业就回来,帮她爹干活儿呢。”

    听侄女说了几句学校的情形,赵卫国弄清楚了赵卫军的反常,没有再追问下去。

    毕竟侄女岁数还小,又在上学,不能让她关注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左右赵卫军还得回家吃饭,个中缘由,等着见到赵卫军时单独再问就是。

    今儿个是指望不上赵卫军了,他叹了口气,想着干脆直接关了鸡舍门,就此上街。

    赵卫国还在犹豫,赵玉凤和他说道:“三叔,你不是说往街上吗?没了卫军叔,还有我呢,这里我帮你守着,你尽管去。”

    “你?你一会儿还得去公社上学,去的晚了不安全。”

    在赵卫国的眼里,十四岁的侄女仍是个小孩子,还没到干活的年纪,这个时候,就应该多学点东西。

    仿佛是知道赵卫国的疑虑,赵玉凤笑道:“我们今儿个没晚自习,去了也是闲着,还不如在家多呆一会儿呢。我跟他们都约好了,我们五点走,这会儿还早。”

    侄女如此体贴,赵卫国心头一热,反而不再犹豫。

    “鸡舍离了人也没事儿,走,今儿个三叔送你上学!”

    赵卫国在鸡舍里备好清水和食物,就锁了鸡舍的门,和侄女一道上街。赵玉凤平时都是走着上学,第一次被家里的大人送到学校,和赵卫国辞别时,难掩脸上的喜色。

    赵卫国还挂念着家里的鸡舍,将侄女送到学校后,就去了公社的油坊去找陈永春。

    一见到赵卫国,油坊主任陈永春亲自迎了上去,脸上堆满了笑,握着他的手激动道:“姑爷,你听说了没有?你大伯已经平反,当上局长了!等你们夏天大婚的时候,说不定他还要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