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44章 点火

    “我手里的一百多够用了,暂时不需要啥钱,我就是跟您说一声,免得家里到时候担心。”

    “这几十年了,除了你二哥结婚,咱家还没这么大的花销。你给我说实话啊,你摊子铺这么大,到底有几成把握?”

    赵长兴说着话,将发抖的手藏在袖筒当中。

    赵卫国只当做没看到,笑道:“爹你放心,我都合计好了,起码有九成的把握。”

    “有把握就好,有把握就好。”

    赵长兴喃喃说了两句,总算是舒了一口气。

    “你们都出息了,爹也管不了你们,等你忙完这一段,好好张罗下你自己的事儿。”

    说是合计好了一切,实则在赵卫国自己的心中,还在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取舍。

    养鸡是个好机会,可他手里的条件,差的着实太远了。

    首先,光鸡舍就是个大问题。

    养几百只鸡,家里的院子肯定容不下。

    他承包的地里倒是有地方,但建起来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鸡舍,要花不少的精力。

    除了鸡舍之外,饲料也是大问题,家里养的走地鸡附带着养的,平日里放任在地里刨食,偶尔洒下点粮食,费不了太多的功夫。可要是想大量的养殖,就得用上饲料,就算手里有钱,又从哪里买饲料呢?

    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像他这种没本钱的,想要迈出第一步,更是难上加难。

    在和赵卫山他们几个闲聊时,赵卫山却满不在乎说道:“嗨,这有啥难的,你选的那地方离砖窑也不远,这几天砖窑挖好,把试窑的砖运过去一批,反正那砖也卖不出去!八叔不是在你们家房后种了一大片竹竿嘛,你砍一些运过来,等十一叔砌好墙,把我家后院里的茅草运过去,棚搭起来不就有了!”

    赵卫山的话顿时提醒了赵卫国,家里的十一叔就是盖房子的工匠,只要材料齐备,一两天盖个大一点的鸡舍没啥问题。

    倒是饲料的问题不太容易解决,家里的那点麦麸都用来喂牛了,不可能有富余。

    当然,没有麦麸,直接喂小麦或者玉米也行,只不过这样成本就高太多了,算下来根本不划算。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公社的面粉厂那边,看看能不能从面粉厂里抢购一些麦麸。

    但他听张大贵说过,公社和他们农科所有过口头约定,公社面粉厂的麦麸,都要提供给农科所使用,一般不会售卖给私人。

    他去了面粉厂去问,果然如张大贵所言,面粉厂那边根本就没有麦麸。

    饲料的问题不解决,养鸡这个门路就没法进行下去。

    是以这几日去夜校上课时,赵卫国暂时不敢单独去找施老师。

    倒是张大贵给他出了个主意,除了麦麸之外,油坊里的榨油剩下的油粕也能喂鸡,他可以到街上的油坊去问问。

    原本油坊也属于集体,自从包产到户之后,因油坊利润较高,开着也不难,短短的几年时间,街上新开了好几家油坊。

    即便公社的油坊不卖给他,去私人的油坊总能买到一些。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赵卫国先是去了公社的油坊。

    赶上下午,油坊里冷冷清清的,也没几个顾客。

    在他报了大队和姓名之后,他对面的那个人顿时眼前一亮,喜道:“赵卫国……赵卫国,哎,你不是俺们陈家的姑爷吗?”

    这几天赵卫国只顾着忙碌,早把陈家的破事抛在了脑后。

    突然又一次听人说起他是陈家姑爷,赵卫国一时有些愕然。

    “你们陈家的姑爷?”

    对面那人一脸谄媚道:“我叫陈永春,是素锦的堂哥。我知道,你和素锦还没结婚嘛,这样叫不太合适。不过你们七月就要办酒席了,我提前叫也没大错吧?”

    赵卫国有些头大,也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陈家就跟阴魂不散似的,总是在他的身边出现。

    难得今天遇到陈家的人,他耐起性子,探问起对方的口风,想从其中找到些蛛丝马迹。

    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这陈永春说是陈素锦的堂哥,其实已经是出了五服的远支,除了同住一个庄上,同一姓氏之外,基本上和陈素锦家没有太大的关联。

    虽然关系很远,不过陈永春叫得很是笃定。

    因为赵卫国陈家女婿的身份,是他从陈素锦父亲陈永信那里听到的。女孩的名声大过天,哪有父亲到处败坏自家女儿声誉的?

    若是如赵卫国所言,两家没关系,以陈永信和他家老爷子的性子,早就出面撇清了,哪至于在陈岗大队那一片儿闹得沸沸扬扬?

    赵卫国解释了两句,眼见着陈永春丝毫没有相信的意思,也就不在这上面纠缠,问起了自己的正事。

    “主任,咱们油坊里有油粕卖吗?”

    赵卫国掏了一根烟,递到了陈永春的面前。

    陈永春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并没有接过烟,“老弟,咱们都自己人,不用这么生分,我在族里行六,你随着素锦也叫我六哥就行。”

    赵卫国不由扶额,他不欲和陈永春多废话,直接说道:“六哥,家里喂鸡子,需要用点油粕,咱这里有的话,我花钱买上一点。”

    陈永春忙不迭的点头答道:“有!肯定有!就算没有,总也要给老弟匀出来点。”

    因赵卫国“陈家姑爷”的这个身份,不过是三言两语,两人就谈妥了价钱。

    鸡舍和饲料都有了着落,赵卫国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而就在黄昏的时候,黄志强带给他另外一个振奋的消息,从外县订的制砖机已经运了回来,等这两天安顿好机器,砖窑就能开火了!

    黄志强对开火很是重视,专门找了个风水先生看日子,最终把时间定在了三天之后的辰时,据说取的是飞龙在天的彩头。

    星期三的上午,春日正好,一贯冷清的栖凤山上突然热闹了起来。

    在黄志强的极力邀请之下,赵营大队的支书赵明泰,领着大队部的一干人,过为砖厂来捧场。

    还有许多叫不上来名字的社员,也凑到了近前,想跟着能人长长见识。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黄志强将火把投入到了砖窑里,一阵青烟从窑顶袅袅而出。

    机器随之开始轰鸣,似是巨龙从地底破土而出,要将世间的光景搅得天翻地覆。

    日光之下,氤氲的烟雾在天空之中翻滚升腾,幻化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状。

    赵卫国的心中,升起了无限的期望。

    这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第一步。

    一切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