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83:我靠种地发家致富
繁体版

第6章 有姐在,这事儿准成

    听到“赵二秀才”这个称呼,赵卫国就知道,来人肯定不是赵营大队的人。

    在赵卫国的祖辈,赵钱营同一脉出了两个秀才,震动了十里八乡。

    为了方便区分这两位秀才,人们便根据年龄,冠以“赵大秀才”、“赵二秀才”的称呼。

    那位赵大秀才,按族序而论,赵卫国该叫一声大爷爷,而赵二秀才,就是赵卫国的亲爷爷。

    到了赵卫国父亲这一辈,大清已然灭亡,没了科举,自然不用再考秀才。

    不过,这两位秀才都培养出了有才华的儿子,秀才的称呼也随之传了下来。

    那位赵大秀才的三儿子赵长禄、赵卫国的七叔,五十年代考进了国内一所很有名气的大学。只可惜去了一年,就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遣送了回来。

    而赵卫国的父亲赵长兴,高中毕业后投了军,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自赵长禄入了大学,赵长兴心里便结了疙瘩,总觉得低赵长禄一头。

    其后赵长禄的大学虽然黄了,但赵长兴还是忌讳“赵二秀才”这个称呼,一听到有人这么叫他,就会不高兴。

    这么多年来,大队里的人都知道这个忌讳,决不会当着赵长兴的面儿喊出这个称呼。

    在确认了没有走错门之后,那女人饶有兴致的盯着赵卫国看了好几秒,脸色突然就古怪了起来,就连说话也带着一丝玩味。

    “我叫郭燕秀,黄庄大队的妇女主任,想必你也听说过我吧?”

    赵卫国觉得这女人简直是莫名其妙,她又不是什么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凭啥要所有人都认识她?

    黄庄他倒是听说过,就在赵钱营东边三里开外,这个黄庄的妇女主任,突然找上门,还指名道姓的来找他,怎么想都透着古怪。

    赵卫国正要开口说话,大嫂李红梅却是从东屋里走了出来,迎向了郭燕秀,笑道:“你就是郭主任?哎呀,你看看我,只顾着在屋里瞎忙,忘记出门迎接了,你可别见怪呀!”

    “你就是赵家嫂子吧,我不请自来,没耽误咱家里干活吧?”

    两人寒暄着,李红梅并没有将郭燕秀带到东屋,反而是领着她朝堂屋的方向走了过去,不禁让赵卫国有些疑惑。

    一般是家里的客人,才会往堂屋里领,看这女人和大嫂这么热络,难不成也是家里的客人?

    不过左右这女人有大嫂陪着,和他没什么瓜葛。赵卫国刚坐了下去,就听到两个女人在堂屋里聊了起来。

    “我这不是去公社里开会了嘛,正好遇到咱们大队的王姐,听说了咱们家的事儿。想着好事儿耽误不得,又是顺路,就拐过来看看。一看到咱们这院子啊,我这心里就有主意啦!”

    “有主意就好,有主意就好!让你过来啊,就是想让你给我们家牵个线,拿个主意!”

    李红梅的声音刚落,突然朝着门外喊了起来,“卫国!咱奶和咱妈在前面二嫂家打叶子牌,你快去把咱妈叫回来,就说家里来客了!”

    赵卫国不知大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虽然不太情愿,不过还是按着大嫂的吩咐,去将母亲寻了回来。

    一见到母亲蒋文淑,李红梅便极其热络地介绍起了来人,“妈,这是黄庄的郭燕秀郭主任,想来你也听过她的名字。她可不一般啊,这几年,咱们公社一大半的婚事,都是她给牵的红线!”

    蒋文淑也听说过郭燕秀的大名,倒是没想到,这个响彻魏河公社的红娘,竟是如此年轻干练,一点也不像戏文里的那些个媒婆。

    家里的事情,蒋文淑一向没什么主见。年轻的时候由公婆做决定,公婆岁数大了了,就由丈夫和儿子们做决定。这突然被李红梅推了出来,一时间竟有些手足无措,细声道:“郭主任跑这么远,渴了吧,我给你倒口茶。”

    郭燕秀连忙推脱说不渴,李红梅则是在一旁劝阻,几个女人说起了客套话,堂屋里顿时喧闹了起来。

    赵卫国完全插不上嘴,只好杵在一旁,看着三个女人相互吹捧。

    到了这个时候,事情再明白不过,这个郭主任的到来,无非就是大嫂急着分家,找了这么一个媒人,来给自己牵线,想让自己尽快结婚,好截留那一大笔防疫费。

    不过,这是他的婚事,大嫂再如何算计,只要他坚持着不结婚,大嫂的计划肯定要落空。

    他还想听听,大嫂会如何跟这个媒人交代,不曾想,大嫂却是不由分说将他推出了门外。

    “卫国,堂屋里的茶没了,你去烧点茶,给郭主任冲碗糖水!”

    赵卫国只得悻悻出了堂屋,进了灶房。哪知家里的地锅着实不容易烧,好不容易引着了火,锅盖上刚冒起了烟,就听到堂屋里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来。

    “大嫂子,九月十五晌午十点,公社初中外的河堤,记得跟咱家三弟交代清楚,别让人家姑娘等着啊!”

    郭燕秀说着话,就看到了灶房里烧火的赵卫国,特意地凑到了门口,笑道:“兄弟,这事儿啊,包在你姐身上了!你放心,有姐在,这事儿准成,你就等着今年结婚,明年抱大胖小子!”

    赵卫国只以为郭燕秀是在和自己客套,准备起身和她说上两句话,哪知郭燕秀不等他回应,又抛出了一句话。

    “姐知道你们这些小年轻,个个脑子灵光,安分不下来,也不是啥罪过!不过,以后结婚了得悠着点,俩人好好过日子,姐给你们牵线,可是盼着你们百年好合呐。”

    这句话说的不明不白,不过赵卫国却听出了大致的意思。

    话里话外,无非就是说他不安分,等结了婚,要静下心过日子。

    他思来想去,这仨月,他大多时候都在家里闷着,可没干什么大事儿。

    赵卫国不由打量了郭燕秀片刻,看这郭燕秀不过二十多岁,放在他那个时代,也就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如同一个长辈一般,说出这么老气横秋的一句话。

    这般说辞,怕是把赵卫军那小子的混账事儿按在了他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