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骑师
繁体版

第31章 完美时机

    徐昭的眉头稍稍拧了起来,此间空域的气流的强度略微超过了他的预期。

    不过,这些都是在可控范围内。

    当然了,对于可控两个字,人与人之间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至少在这般状态下,吴飞扬就显得神情紧绷,甚至有点儿慌张。

    “徐昭,飞机在往左转。”

    眼见徐昭还没有继续往右压死,吴飞扬不免提醒了一句。

    在颠簸气流中,飞机最好不要出现坡度,很容易被气流掀翻,而且此刻飞机同时被气流给拱上去了,速度不断地往下掉,已经降到.68的马赫数了。

    在接近四万英尺的高空,飞机的速度带空间很小。

    所谓速度带空间即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间的速度可变化区域。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的定义是比较复杂的,而且这个速度是随着飞机高度和构型的变化而变化的。

    总体来说,随着高度的增加,最小速度也会跟着增加。

    一旦飞机小于最小速度就会引起抖杆警告。

    比如在三万英尺的高度,飞机速度小于.60马赫数就会失速,但是在四万英尺高空,飞机速度一旦降到.65马赫数,那就会进入失速。

    也就是说,在高度越高的情况下,飞机越容易失速。

    当然了,从本质上来说,飞机的速度并非失速的根本原因,攻角才是。不过,攻角很难直观地反应在仪表上,所以通常会换算到速度限制上。

    此刻,飞机速度降到只有.68马赫数了,距离失速的速度界限已经很接近了。而且,因为外界气流不稳,别看现在还有一点儿余度。

    要是飞机再被气流一拱,说不得速度一下子就要往下掉。所以,现如今飞机是有比较大的失速风险的。

    对吴飞扬这样老飞行员来说,失速肯定是想要避免的,但是如果发生了,倒也不算致命。

    737这种大飞机不容易进入失速状态,相对而言,其进入失速状态的危害就比较大了。

    但是,湾流G150的体型要小很多,而且动力澎湃,操纵性比737更好。如果只是单纯的失速,那的确不算要命,即便是比较深度的失速,吴飞扬也有信心改出来,毕竟现在高度足足有四万英尺,足够失速改出折腾了。

    吴飞扬怕的从来不是失速,而是螺旋。

    在失速的时候带着坡度是有可能进入螺旋的,对于任何飞机,即便是对于操纵性更强的小型飞机来说,螺旋稍微处理不当就会丧失生还的机会,更别说在如此紊乱的气流中。

    此情此景下,就算飞行员脑子是清楚的,但是操纵舵面和产生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一样,超出自身掌控能力的情况是飞行员最最讨厌的。

    眼看徐昭还没有动作,吴飞扬又是提醒了一句:“速度在往下掉。”

    “我知道。”徐昭目光之中没有太多情绪,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不过,吴飞扬不这么想。

    既然陆源将徐昭请过来,大概率徐昭的本事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大概率是大概率,万一陆源瞎了眼,请了一个草包呢?

    于是,吴飞扬声音提了提:“要失速了,不做点什么吗,不顶杆吗?”

    现在飞机临近失速,但是还没有失速,而且由于气流的原因,机头是往上仰的,姿态比较大。

    因此,不能太过草率地加油门。不然,油门一轰上去,杆没有顶住,机头一下子就控制不住地往上扬了,那样反而会让飞机更快地进入失速。

    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是顶杆,将飞机的姿态减小。

    这是吴飞扬或者说一个正常飞行员最为直观的应对方式,没有什么错误,看上去很有逻辑性,但是这也是吴飞扬是坐在右边,而徐昭坐在左边的原因。

    “我不是已经在抑制失速了吗?”徐昭甚至有额外的精神瞄了一眼吴飞扬,在他的眼中闪烁着些许笑意,那神态无比的轻松。

    “你什么时候?”吴飞扬一怔,一开始还没有明白徐昭的意思,但是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你是故意不改平的?”

    现在飞机就带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左坡度,但是由于气流冲击的原因,就算徐昭往右压杆,可飞机就是不回正。

    然而,从目视观察来看,徐昭并未将驾驶杆往右压死,还留存了一部分操纵的空间。

    一开始,吴飞扬发现这点时是相当不理解的。明明还可以往右压,为什么偏偏不压了,硬是让飞机保持着左坡度?

    如此看来,徐昭是故意的。

    在改出失速时,如果飞机存在坡度,那是需要改平的。但是一些有经验的老飞行员会稍微推迟一下改平的时机,因为坡度存在本身就是对升力的分解,就更容易将速度增上来。

    如果在第一时间改平,稍微不注意,顶杆没跟上,飞机速度反而会往下掉。

    这跟徐昭保持坡度的原因是一样的。

    徐昭没有怎么动油门,在颠簸气流中也不推荐频繁地动油门。油门动得太多会让本身就难以操纵的飞机变得更加不可控。

    所以,在维持相对稳定的油门前提下,在气流将飞机往上拱的条件下,如何抑制飞机速度往下掉?

    徐昭给出的答案就是.......维持一个可以接受的坡度。

    “但是,这仅仅是让飞机减速慢一些。”吴飞扬道:“最终还是要往前顶杆。”

    徐昭摇了摇头:“现在上升气流很强烈,就算往前顶杆也不一定有效果,反而会徒增飞机载荷。”

    “在乱流中飞行,不要想着对抗它。就像斗牛一样,一开始不要想着正面对抗,而是看清牛的行动习惯,于间不容发之际躲开牛的攻击,在它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给予致命一击,而换到我们现在的情形........”就在徐昭言语之际,飞机一直往上鼓动的势头似乎稍微疲弱了一下。

    这番变化是如此轻微,以至于吴飞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时机的存在。

    “就是现在!”

    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便是此刻。

    徐昭左手将驾驶杆往右压死,同时右手将一号发动机的推力微微增大,如此双重作用下,飞机瞬间改平。

    飞机甫一改平,徐昭立时收回部分一号发动机的油门,两边油门修正会一致,紧接着往前顶杆,飞机以相当丝滑的状态开始进入下俯状态,没有丝毫跟气流对抗的感觉。

    这时机选择堪称精妙绝伦。